李珂
说到写作,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写作素材的积累,我对于素材积累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苏子瞻在《稼说送张琥》中写到的那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也就是广泛地阅读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地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或者是使用出来。
所谓“博观”
博观,是一种粗略的了解性积累。报纸、杂志甚至是教科书都可以成为你素材的来源,重点在于你有没有积累的意识。很多时候,历史课本上介绍某个人物时可能只用了寥寥数语,但是你若有心,它便是一则素材。比如,别人或许只知道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你通过历史课本了解到这是顾炎武说的,进一步,你知道这句话出自《日知录》,再进一步,你还知道顾炎武其他的一些思想成就,比如开一代朴实学风,将这些用在作文中,那你的作文就比单纯地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显得充实得多。
积极“约取”
我在读《名人传记》时,偶然知道了1910年东北鼠疫时,有一位名叫伍连德的医生被称为“东北的救世主”,然后我就通过互联网对他个人和他在东北鼠疫中的“救世主行为”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某次考场作文中引用为主例。事后我通过与语文老师交流得知,这个例子没有和其他同学的例子重复。
对你所积累的众多素材中的你所特别感兴趣的某一件事情或是某一个人再做进一步的了解,是一种非常好的素材积累的方法。例如,别人只知道牛顿被苹果砸到从而发现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然而如果你知道在中国的维新变法中,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中寻找了一些变法的根据,那么你的素材使用范围和效果就会和其他同学大不相同了。
学会“厚积”
“厚积”这个环节不仅需要坚持,更需要一些小技巧。我个人很喜欢我的语文老师提出的分类积累法。根据时间、自强、勤奋等不同的话题,相应地做不同的积累,并把事例和名言分开来积累。就拿有关时间的名言来做简单的举例,很多人都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读过《水浒传》的同学可能会用“光阴荏苒”“日月如流”;素材积累多一点的同学会用《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或者《离骚》中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要是对西方文学有一定阅读量和积累的话,你或许会想到培根的那句“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又或者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那一句“时间像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还,毫不留恋”,又或者是泰戈尔的“任何事物都无法拒绝吞食一切的时间”。总之,你越是“厚积”,在行文时就越是从容,别人和你使用相同句子或事例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你的文章让阅卷老师审美疲劳的可能性也会越小,那么你的作文脱颖而出或者是得到高分的可能性就越大。
最后“薄发”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仅取决于素材,素材太多,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一篇好作文或者说高分作文除了素材,还与立意、文笔、结构等其他因素有关。你的素材应该尽可能地贴合你的立意和行文思路、结构。好文章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也不是丰富素材的叠加,我个人认为好文章更重要的是“恰当”,恰当的词汇运用,恰当的素材添加。你有很丰富的素材积累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果因为你的错误运用或者是过分叠加使得你的文章失去某些味道,那就很可惜了。
希望大家在日常阅读中能够多多留心,在素材积累上“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做“语文第一大题”——高考作文题时,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