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维歌
(绍兴文理学院 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新的落脚点,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对外贸易,其转型升级则是经济转型的原动力,发展文化产品贸易是中国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实现外贸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然语言不通、宗教信仰不同、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道路也有差异,但世界文明相通,传递文明的文化产品具有现实的传播条件.文化产品贸易既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联结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桥梁.“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总体贸易增长迅速[1],不仅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较大的出口贸易潜力[2-3],“一带一路”沿线亚欧国家之间贸易潜力同样巨大[4].那么,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状况如何?据统计,2003年至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年均出口增速16.25%,远超同期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7.09%的年均增速,也超过了同期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贸易6.55%的年均增速[注]根据UNCTADstat数据整理计算而得..这样的出口贸易增速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中国对沿线国家未来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潜力何在?在总体贸易扩张的背景下,文化产品出口贸易能否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外贸乃至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当前中国已是世界文化产品贸易第一大国,与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占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比重,已从2002年的16.08%上升至2015年的45.73%[注]根据UNCTADstat数据整理计算而得.,沿线国家与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依赖度不断加深.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感兴趣和参与的国家还在不断增加.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不仅包括中国和亚欧线路的73个[注]“十三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规划项目,“一带一路”数据库.http://www.ydylcn.com/skwx_ydyl/sublibrary?SiteID=1&ID=8721.国家,还扩展至拉美,包括秘鲁、智利、阿根廷、巴西和厄瓜多尔等.沿线国家的扩围使得文化产品市场的外延不断扩大,文化需求潜力也在文化产品贸易及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被逐步激发,从而推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的交融和发展,这对中国和沿线国家都是机会.但是,由于每一个国家的经济体量、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状况以及与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规模差异较大,比如波黑、马其顿、不丹、巴勒斯坦和东帝汶等经济体量较小,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水平较低,中国与其文化产品贸易规模极小,而其本身文化产品贸易规模也较小,因而与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潜力短期内非常有限.此外,沿线国家国别风险偏高[5].鉴此,沿线国家的选择对于分析双边文化产品贸易潜力及其意义至关重要.杜正艾[6]精选了15个支点国家进行研究,黄庆波[7]用贸易结合度将沿线国家区分为贸易紧密型、稳定型、波动型和上升型等类型.本文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从78个沿线国家中选择与中国在文化产品贸易领域联系紧密的国家,借鉴当前贸易潜力分析最经典也是最常用的引力模型[8-9],并根据研究需要对模型进行扩展,用以探究中国与所选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贸易潜力,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畅通,共享贸易繁荣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可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Trade Combination Degree Index)来反映,该指数由小岛清[10]发展并称其为贸易强度指数(Trade Intensity Index),包括出口强度指数和进口强度指数[注]出口贸易强度用一国向另一国某产品的出口占该国该产品总出口的比重与另一国该产品的进口占世界进口的比重的比值来衡量;进口贸易强度用一国从另一国进口某产品占该国该产品总进口的比重与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的比值来衡量.,用以反映两国之间的贸易依存状况.通常认为,贸易强度指数大于1时,两国之间的贸易联系紧密,反之则松散.总体来看,2003年—2015年间,中国向沿线国家出口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强度指数从0.27上升到0.71,从沿线国家进口文化产品的进口贸易强度指数从1.09上升到1.83[注]根据UNCTADstat数据,结合贸易强度指数计算而得.,呈不断增强的趋势,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相互依赖度在加深.同时,中国从沿线国家进口文化产品的贸易强度指数总体上高于中国向沿线国家出口文化产品的贸易强度指数,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要高于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具体来看,2003年—2015年间中国向沿线国家出口文化产品,其贸易强度指数大于1的国家数从2个波动上升到47个;而从沿线国家进口文化产品,其贸易强度指数大于1的国家数从8个波动上升到15个(见图1),表明中国与沿线越来越多国家的文化产品贸易联系日益密切.特别是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贸易联系紧密国家数的迅速增长,进一步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市场的开发和拓展,中国向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不管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在不断扩张.
同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联系紧密的沿线国家数的扩张,与中国向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张呈现较强的一致性,进一步印证了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这种市场空间能否成为未来双边文化产品贸易的潜力来源?如果可以,贸易潜力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贸易现实?考虑到前言中所述因素,本文选择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强度指数大于1的47个国家[注]这些国家是:缅甸、新加坡、也门、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肯尼亚、文莱、尼日利亚、叙利亚、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吉尔吉斯斯坦、巴西、越南、尼泊尔、智利、埃及、巴勒斯坦、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印度、蒙古、泰国、柬埔寨、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不丹、阿根廷、哈萨克斯坦、秘鲁、约旦、伊朗、日本、以色列、荷兰、斯里兰卡、东帝汶、格鲁吉亚、乌克兰、阿曼、伊拉克、阿尔巴尼亚、土耳其、斯洛文尼亚、马尔代夫和乌兹别克斯坦.为样本,在总量产品和分类产品层面上,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图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贸易联系紧密度状况
引力模型用于分析解释人类活动要追溯至19世纪50年代[11],Carey当时用于解释族群的相互作用力,认为其与族群规模呈正比,而与族群相互距离成反比.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引力模型的概念得以完善并用于解释零售贸易流向与流量.Reilly[12]和Huff[13]对引力模型的假设条件和作用提出质疑,这也促进了引力模型的改进.20世纪70年代之后,引力模型不管是从理论基础还是实证角度看都得到了发展,并被广泛用于解释国家或地区间的贸易潜力[14-16].
最基本的国际贸易引力模型一般形式为:
Xij=α0Yiα1Yjα2Dijα3Aijα4μij,
其中,Xij为i国向j国出口额,Yi和Yj分别为i国和j国的名义GDP,Dij为i国经济中心到j国经济中心的距离,Aij为推动或阻碍两国贸易的任何其他因素,μij为对数正态分布误差项,E(lnμij)=0.利用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一般结论是:两国之间的贸易流量与两国的名义GDP同方向变化,与两国之间的距离反方向变化[17-18].
引力模型的理论框架其实是开放性的,随着经济环境及影响贸易因素的变化,引力模型可不断修正和完善.事实上也是如此,Linnemann[19]将人口变量引入模型,Anderson[15]将关税壁垒引入模型,之后不断有学者探索将FTA(Free Trade Area,自由贸易区)及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引入模型,从而使引力模型不断扩展;同时模型的估计方法也不断完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可以有效估计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3].两国或地区文化产品贸易流量既受国家名义GDP和国家间地理距离的影响,还可能受人力资本存量[20]、文化距离[21]、贸易开放程度以及是否构建自贸区或共同加入贸易集团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估算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的贸易潜力,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ln(CXijt)=α0+α1lnYit+α2lnYjt+α3lnDij+
α4lnCDij+α5lnOPENijt+α6FTAijt+μijt.
本文选取缅甸、土库曼斯坦、新加坡、也门、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肯尼亚、文莱、尼日利亚、叙利亚、马来西亚、老挝、韩国等47个中国向其文化产品出口且贸易强度指数大于1的沿线国家作为样本,分析时期为2003年—2015年,这期间中国向这47个样本国家文化产品的出口总体呈不断增强趋势,分析结果能反映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文化产品的潜力状况及发展前景.
模型被解释变量为中国向样本国家文化产品第t年出口额(CXijt),是模型要估算的“理论”或“自然”状态下的潜在出口额.
解释变量包括控制变量和虚拟变量.控制变量包括:出口国GDP(Yit),反映出口国文化产品出口供给的变动趋势,预期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起正向推动作用;进口国GDP(Yjt),反映进口国文化产品需求能力的变动趋势,预期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起正向推动作用;贸易国地理距离(Dij)为非时变变量,反映贸易成本,是贸易的阻碍因素,预期和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反方向变化;贸易国文化距离(CDij),反映进口国对出口国文化产品的认同与接受程度,预期和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反方向变化;进口国外贸开放程度(OPENjt),反映进口国对出口国的依赖程度,预期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起正向推动作用.虚拟变量选择贸易国是否属于共同的贸易集团(FTAijt),是否签订FTA协定[注]根据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http://fta.mofcom.gov.cn/)的统计,中国目前签订的FTA协定有15个,涉及23个国家,其中15个国家(包括东盟十国、韩国、格鲁吉亚、秘鲁、巴基斯坦和智利)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如果是,变量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利用Stata15.0数据分析软件,在总量产品和分类产品层面上,对中国在2003—2015年向“一带一路”沿线47个样本国家出口的文化产品贸易进行普通混合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表1的回归结果显示,总量产品层面回归模型的拟合系数是0.712 9,分类产品层面回归模型的拟合系数均在0.6以上,表示模型所选择的解释变量可以较好地解释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总量及分类出口额的变动程度,模型拟合效果良好,P值均为0.000 0,说明模型非常显著.
在总量产品层面上,从回归结果可见,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中国的GDP每增加1%,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则增加0.81%;沿线国家的GDP每增加1%,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则增加0.91%;当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距离增加1%时,文化产品出口额则下降0.28%;沿线国家的进口开放度每增加1%,中国对其文化产品出口则增加0.50%.中国与沿线国家签订FTA协定也会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所有这些变量在模型中的表现都和预测方向完全相同,这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的主要动力,沿线国家开放进程的推进和双边FTA建设也是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的动力来源;而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地理距离是贸易的阻碍因素,会阻碍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当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距离增加1%时,文化产品出口额则增加0.20%,该结果与本文的预测相左,也与传统的部分文献研究不符[23-24].可能的原因在于,文化消费既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心理行为.一方面,中国文化产品是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和征服全球的中国制造的有机结合,其感染力可以跨越国界、种族,傲立于文化差异之上,扭转了文化距离的贸易负效应,提升了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产品的信任度和接受度,激发其对中国文化产品的消费热情;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参与,文化先行则助力中华文明的海外传播,中国文化在沿线国家中已经竖起了一面大旗,中文、中药、中国文化不仅有好产品,还有好口碑,消费中国文化产品成为沿线国家文化消费升级的趋势之一.至此,与中国文化差异越小的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产品市场越是趋于成熟,中国对其文化产品出口规模增长的空间越是有限;而与中国文化差异越大的沿线国家,越是中国需要不断开发的市场,中国对其文化产品出口规模的增长空间越大.
表1 模型回归结果
变量文化产品艺术品设计新媒体视听艺术视觉艺术出版lnYit0.807 3(8.58)0.834 1(8.58)0.877 9(8.34)1.510 3(10.46)1.618 6(6.13)0.947 9(9.48)1.020 0(9.01)lnYjt0.905 0(23.60)0.959 0(24.20)0.879 6(20.50)1.360 1(22.63)1.144 7(10.50)0.888 8(21.82)1.100 1(23.70)lnDij-0.280 2(-3.07)-0.243 8(-2.58)-0.330 5(-3.23)-0.438 6(-3.20)-0.964 4(-3.90)-0.000 3(-1.01)-0.470 4(-4.31)lnCDij0.199 3(1.65)0.291 8(2.34)0.109 1(1.81)0.122 5(1.67)0.186 0(1.54)0.302 6(2.36)0.637 2(4.41)lnOPENjt0.498 4(4.73)0.555 7(5.11)0.379 3(3.22)0.787 7(4.91)1.762 1(6.14)0.528 1(4.73)0.794 6(6.27)FTAijt0.370 4(2.14)0.389 9(2.18)0.583 4(3.01)0.588 5(2.28)0.917 8(1.99)0.066 5(1.36)0.335 9(1.62)_cons-4.774 2(-2.65)-8.694 6(-4.67)-4.720 7(-2.34)-24.980 2(-8.78)-26.157 3(-5.06)-12.475 8(-6.51)-16.624 1(-7.61)R_squared0.712 90.732 50.665 80.693 20.603 60.680 50.729 5观测值442442442423411441438
注:括号内的数值为t值,显著水平为5%.
分类产品层面上的结论与总量产品基本相同,不过由于不同文化产品的优势特质不同,因此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带动作用有差异.在艺术品、设计和出版领域,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带动作用更明显;而在新媒体、视听艺术和视觉艺术领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带动作用更明显.原因可能是艺术品、设计和出版产品的出口更多取决于需求方的消费偏好和消费水平,故提供适合沿线国家居民需求的产品,让其喜欢并愿意为中国文化产品埋单是扩大这些产品出口的关键;而新媒体、视听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出口更多取决于供给方的生产优势,因此,加快供给侧改革、提供质优价宜的产品是扩大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重要突破口.此外,沿线国家进口开放程度和中国与沿线国家FTA建设对中国视听艺术产品出口作用更明显,而地理距离对中国视觉艺术产品出口的负效应最小.
总之,不管是在总量还是分类产品层面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受益于双边经济的发展、沿线国家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以及自贸区的建设;而双边地理距离增加了贸易成本,阻碍了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双边文化距离则不构成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阻碍因素.
引力模型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可以测算出口理论值,进而估算出口潜力.一般认为出口实际值与理论值的比值大于1.2为潜力再造型,即“出口过度”,需要开拓新的出口增长点以使出口再上一个新台阶;比值大于0.8而小于1.2为潜力开拓型,亦即存在着较为广阔的出口空间;而比值小于0.8为潜力巨大型,即“出口不足”[8].
根据回归结果的参数估计值,测算2003年—2015年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的理论值,并将实际出口值与其比较,估算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的出口潜力及其实现比例.计算结果显示,2003年—2015年中国对沿线样本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潜力实现比例基本介于0.8~1.2之间,为潜力开拓型.以2015年为例(见表2和表3),在总量产品层面,尼泊尔、斯洛文尼亚和巴勒斯坦属于潜力再造型,其他样本国家均属潜力开拓型.在分类产品层面,属于潜力再造型的:艺术品类有不丹和阿曼;设计类有蒙古;新媒体类有阿曼、不丹、俄罗斯和阿根廷;视听艺术类有阿尔巴尼亚、也门、东帝汶、文莱和阿曼;视觉艺术类有蒙古;出版类有不丹、巴基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同时,东帝汶在新媒体产品出口方面,尼泊尔和吉尔吉斯斯坦在视听艺术产品出口方面属于潜力巨大型.其余样本国家在各类文化产品出口方面均属潜力开拓型.
表2 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潜力实现比例前5位国家(2015年)
文化产品艺术品设计新媒体视听艺术视觉艺术出版尼泊尔(1.34)斯洛文尼亚(1.29)巴勒斯坦(1.28)乌兹别克斯坦(1.17)新加坡(1.10)不丹(1.71)阿曼(1.25)巴勒斯坦(1.15)厄瓜多尔(1.13)秘鲁(1.13)蒙古(1.20)阿根廷(1.15)巴基斯坦(1.12)不丹(1.12)以色列(1.12)阿曼(1.58)不丹(1.24)俄罗斯(1.24)阿根廷(1.23)缅甸(1.10)阿尔巴尼亚(5.43)也门(3.33)东帝汶(2.69)文莱(2.60)阿曼(1.57)蒙古(1.39)巴勒斯坦(1.09)尼泊尔(1.08)缅甸(1.08)阿根廷(1.07)不丹(1.69)巴基斯坦(1.38)乌兹别克斯坦(1.20)新加坡(1.16)阿根廷(1.15)
注:括号中数值为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潜力实现比例
表3 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潜力实现比例后5位国家(2015年)
文化产品艺术品设计新媒体视听艺术视觉艺术出版吉尔吉斯斯坦(0.89)塔吉克斯坦(0.91)文莱(0.92)肯尼亚(0.93)柬埔寨(0.94)斯里兰卡(0.89)肯尼亚(0.92)约旦(0.93)叙利亚(0.94)格鲁吉亚(0.94)吉尔吉斯斯坦(0.87)塔吉克斯坦(0.89)文莱(0.92)肯尼亚(0.93)约旦(0.95)东帝汶(0.71)格鲁吉亚(0.84)肯尼亚(0.87)荷兰(0.88)吉尔吉斯斯坦(0.90)尼泊尔(0.70)吉尔吉斯斯坦(0.76)塔吉克斯坦(0.83)泰国(0.86)伊朗(0.90)吉尔吉斯斯坦(0.87)文莱(0.88)不丹(0.90)塔吉克斯坦(0.92)巴基斯坦(0.94)叙利亚(0.85)尼日利亚(0.85)肯尼亚(0.86)格鲁吉亚(0.90)马尔代夫(0.91)
注:括号中数值为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潜力实现比例
从上述结果看,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总体样本基本落于潜力开拓型区间,这一区间实际上比较广.事实上,当出口贸易潜力实现比例为1时,出口处于最优状态;大于1则为出口过度,比值越大出口难度越大;小于1则为出口不足,比值越小出口潜力越大.以此为标准,测算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实现比例大于1和小于1的国家数,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总量产品层面上,比例大于1的国家数在大多数年份都处于弱势(见表4,除2012和2014年,其他年份比值大于1的国家数都在50%以下),这表明中国对沿线样本国家的文化产品出口不足,出口拓展空间巨大,特别是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蒙古、柬埔寨等国,这一比值基本都小于0.9.在分类产品层面上,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不足国家数占样本国家数的比重,2010年之前,艺术品、设计、新媒体、视听艺术和出版产品达到60%以上,视听艺术甚至达到90%;2010年—2013年各类产品先后经历了比重下降及再回升过程;2013年之后比重稳定上升;其中波幅较大的有视听艺术和视觉艺术.到2015年,在除视听艺术和出版外的其他4类产品中,中国对其出口不足的国家数占样本国家数的比重均在50%以上,这一波动趋势表明沿线样本国家文化产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中国对其文化产品出口增长点不断涌现.
表4 2003-2015年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不足”国家占比
%
数据来源:根据出口潜力实现比例整理计算而得
本文分析了2003年—2015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及其潜力状况,结果如下:
(1)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强度呈上升趋势.在分析期间内,总体上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强度指数从0.27上升到0.71;分国家来看,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强度指数大于1的沿线国家数从2个上升到47个.双增趋势表明,双边贸易联系逐步紧密,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依赖度不断增强,且不管从出口强度指数还是从国家数的角度看,均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2)选择2015年中国对其文化产品出口且贸易强度指数大于1的47个沿线国家为样本,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样本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双边经济发展水平、沿线国家贸易开放度、双边自贸区建设及双边文化距离等,正向促进中国对样本国家文化产品的出口,而双边地理距离则阻碍中国对样本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故此,实现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潜力的关键还是要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加强互联互通,特别是贸易合作,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推进地区自贸区建设.
(3)测算中国对样本国家文化产品总体出口潜力实现比例,基本介于0.8~1.2之间,为潜力开拓型.基于中国对样本国家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强度指数大于1的样本选择前提,这一结论表明,在中国对沿线样本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强度高于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下,沿线样本国家文化产品市场依然潜力巨大,而且中国对其文化产品出口不足(比例小于1)的国家数依然较高.如此,中国可继续提升对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总量以弥补不足;同时还应发掘新的出口增长点,拓展并充分利用市场空间,提升出口潜力实现比例的同时拓展出口潜力增长空间.
(4)测算中国对样本国家文化产品分类出口潜力实现比例的结果表明:除个别国家在某些类别产品上属于潜力再造型外,中国对大多数样本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均表现为潜力开拓型.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不足国家数占样本国家数的比重,在2010年之前,艺术品、设计、新媒体、视听艺术和出版产品达到60%以上,视听艺术甚至达到90%;之后虽有波动,但到2015年,除视听艺术和出版,其他均已升至50%或以上.因而,中国在艺术品、设计、新媒体和视觉艺术产品领域要对沿线样本国家既要加强出口规模扩张又要注重出口潜力开拓;而在视听艺术和出版领域应注重出口潜力开拓,即不断探索开拓新的出口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