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城镇化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2019-05-23 06:59杜荣荣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影响

杜荣荣

(塔里木大学,新疆阿拉尔843300)

1 文献综述

1.1 关于城镇化内涵的研究

张纯元(1985)认为城镇化是农村户口向城市人口、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转变的一个过程[1]。张鹏岩(2017)等认为,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并集中、各类土地(包括农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土,以及城镇建成区逐步向外围扩展的过程[2]。隋欣(2015)认为,国际上通用“城市化”(Urbanization),“城镇化”这一概念是基于我国国情出发,城镇化包括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3]。

1.2 关于城镇化的作用研究

李宪建(2015)指出:城镇作为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和增长点,城镇化滞后严重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4];魏后凯(2014)认为,城镇化影响了生产力的分配,导致人口的社会结构、就业结构改变,进而重塑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模式[5];王国刚(2010)称城镇化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第三产业发展[6];马晓河(2011)认为城镇化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服务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7];郑鑫(2014)指出:未来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主要依靠人口城镇化和城镇建设来实现[8];刘勇(2012)认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确保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措施和有力抓手[9];Bugliarello(2006)也认为城镇化综合了人才、资源、物质资本和各类经济活动,有助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10]。

1.3 城镇化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马海良等(2014)探讨了中国城镇化率与全国用水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用水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水资源作为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制约作用更加凸显[11];刘丙泉等(2016)认为城镇化已成为各省市物流业碳排放的关键因素[12];于强等(2014)研究表明,河北省淡水资源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呈现负相关关系。水污染生态足迹与城镇化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且是导致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赤字扩大的主要因素[13];刘凯等(2016)认为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是影响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关系演变的两大主要因素[14]。张腾飞等(2016)认为人力资本积累和清洁生产都是城镇化影响碳排放的作用渠道[15]。

1.4 城镇化与减贫关系的研究

何春等(2017)认为,城镇化建设与贫困呈U型关系,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的生产和消费集聚效应通过影响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基本公共服务的高效提供,从而减少贫困[16];卡利(Calì)(2009)认为城镇化通过位置效应和经济联系效应减少农村贫困[17];Mckenzie D.J(2007)认为,城镇化的发展会对农村地区产生正的外部效应,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18]。

1.5 关于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研究

卓贤(2015)运用Logistic模型估算了我国城镇化率发展趋势,指出城镇化的质量影响城镇化未来的潜力空间,并推测到2030年我国仍处在城镇化水平上升的较快通道[19];乔小勇(2014)认为要摒弃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依赖土地财政的经济行为,推动城镇化从外延型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20];王景新(2015)指出,基层行政区划调整及建制村撤并对经济发展的推力作用,是未来中国村域城镇化的重要特点和趋势[21];余晖(2010)指出城镇化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影响城市化质量的两大因素[22];吕丹等(2014)认为我国目前的城镇化质量会导致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应在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上增加发展式评价的内容[23];殷存毅等(2003)认为制度因素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24]。

2 城镇化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本文以西北地区的X省Y市为例,将促进城镇化质量发展的影响因子划分为政府力、市场力和内生力3个维度,并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作为政府力的体现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市场力的体现因素、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作为内生力的体现因素,通过查询Y市统计年鉴,对2005—2017年Y市城镇化的影响演变进行研究。

2.1 质量影响因子作用分析

①政府力。政府作为城镇化的行政因素,主要通过制订和实施相关制度和投资来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城镇的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就业机会的增多促进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会进一步吸引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按照层级制定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规划以及城市发展规划是政府匡定城市定位、发展方向的重要体现。一方面,政府制定有利城城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也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群体利益受损、资源环境被破坏等行为,通过行政、司法手段进行制止、协调,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②市场力。民营企业自身的资本属性决定了它活力和创新的内在,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它灵活的资本融通渠道和日趋精进的建设水平,有利于形成城镇化建设良好的再投资环境。而企业间的资本联合更易形成产业集聚,在此过程中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城镇的常住人口,激发了城镇活力,更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消费市场。在此过程中,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信用,企业则以自身发展壮大为根本动力,形成了彼此合作的产业布局,增强了企业投资热情的同时也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③内生力。在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现今社会,消费已成为影响社会生产的关键因素,它引导着社会生产的方向,制约着产品供给比例和产业分布和结构。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理念越来越在城镇化建设中践行的今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其消费环境、消费种类和消费品质,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2.2 作用模型选择

①选定数学模型。为解释城镇化水平受多个影响因子影响,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代表形式为:

式中:M为同期Y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分,K1,K2,K3作为自变量分别表示政府力、市场力、内生力的代表指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a,b,c为各影响因子的系数,μ为常数项。

表1 Y市城镇化影响因子相关系数表

从表1可以看出,各代表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893和0.917。数据表明各代表量与因变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影响因子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若忽略常数项μ的影响,可将公式写为:

②数据分析处理。用SPSS软件对2005~2017年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进行检验。

③影响因子贡献率分析。城镇化的发展中各要素因子的作用程度不尽相同,若要细致探讨各因素的影响区别,需明确各要素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率,从而明确城镇化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提升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本文运用评价要素率分析方法,评价要素率反映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各指标对于整个评价体系的贡献率大小。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用相邻样本对应指标的变化值(yi+1,t-yi,t)与其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分的变化值(St+1-St)之比来代表系统内各指标贡献率的大小(dit),具体的表达公式如下:

其中i为某一样本,i+1为被比较样本,t为各样本中的指标。若dit为正,则对应的指标t对城镇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其比值越大,贡献率越大;若dit为负值,则表现为阻碍作用,其绝对值越大,阻碍作用也越大(见表2)。

表2 Y市城镇化指标贡献率一览表

2.3 Y市影响因子分析

依照上文研究方法,得到2005—2017年Y市城镇化的影响演变方程:

由方程(4)可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私营企业就业人数3个因素共同作用,推动Y市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中,政府力为主要动力,回归系数为0.287,表明其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应提升0.287个百分点;其次为市场力,回归系数为0.243,表明其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提升0.243个百分点;内生力回归系数为0.212,表明其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提升0.212个百分点。各动力因子的作用力大小表现为政府力>市场力>内生力。

为深入剖析不同时期Y市城镇化的影响因子,本文进一步分3个阶段(2005—2009年、2010—2013年、2014—2017年)进行研究,并依照上文解决办法,分别得到3个回归模型:

从发展过程看,2005年以来,政府力始终是促进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影响,这表明表明政府力量在此区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处于带动作用;市场力回归系数稳步上升,这表明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Y市城镇化已经渐渐进入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内生力回归系数呈先稳步上升后稍有下降的趋势,表明民间资本对Y市城镇化建设的作用力在2005—2013逐渐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步明显,社会就业形势良好;2014—2017年,内生力回归系数稍有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此区域农产品市场同质化严重、供大于求,导致产品价格大幅度回落,影响农业收入。总体看来2005—2017年,政府力、市场力、内生力相差不大,共同推动Y市城镇化建设,分析可知,市场自发行为以及民间资本投资逐渐成为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政府力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3 政策建议

3.1 推进制度、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口城镇化

西北地区相比于国内其它地区,区位差异、自然禀赋及历史原因,人口密度远小于京津冀、华中、华南等地区。城镇化提出的集约、宜居、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一定规划范围内的规模人口作为活力支撑,即增强本区域的内生力。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西北地区作为城镇化的低水平地区,应明确人口是城镇化重要发展动力的观念,以留住人才在此地扎根成长、促进人口在本区域就业安家为方向指引,制定灵活、差别化的户籍管理制度,重点从吸纳高级人才本地化、促进常住人口户籍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返镇三方面入手,将人才作为第一发展推进要务,提高本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才吸引力,实现本地区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3.2 提高公共管理覆盖面,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牢记人的全面发展是城镇化的目标,积极宣讲国家和本地区的相关就业、市民福利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增进市民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从而提高市民参保率。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平台,逐步完善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分级管理,积极提高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工伤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以此实现新转移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显著提高,进一步满足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顺利过渡,保障城镇化的有效运行。

3.3 重视规划引领,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作用,也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力的作用。要采取有效措施,找准发展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地科学绘制蓝图,进一步明确城镇性质、发展规模、结构布局、产业发展和城镇用地发展方向,审议重大规划、严肃规划管理、保障依规实施。尤其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管网的设置必须综合考虑空间因素,最大程度实行一体化,把城市当作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做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之间有机协调。

3.4 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城镇景观

西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此地汇聚了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这片区域独具魅力。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要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提倡注重传统民俗物品和文化的保护,建立健全法律相关政策,制定严格的保护法规,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全力保护与发扬民族文化;其次,以建设特色城镇为方向指引,在让人民生活更便利的功能性基础上,突出城市的民族特色文化审美,发展各具风貌的中小城市,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3.5 突出绿色发展,营造宜居城镇环境

各地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提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绿色发展理念,敦促其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前提来部署工作,以不损坏资源环境为首要考量,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与此同时筑牢环境保护高压线,建立健全破坏环境的个人、企业的地方性法规,多渠道向民众大力普及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另外,考虑将破坏环境的公民纳入公民征信系统拉入黑名单的重要依据,保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齐头并进,形成人人保护环境、维护共同家园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影响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