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五大国际文化大都市文化指标对比研究

2019-05-23 12:56周继洋
中国名城 2019年5期
关键词:大都市纽约巴黎

周继洋

据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组织及网络(GaWC)2018年全球城市分级排名,伦敦和纽约再次成为特级(Alpha++)城市,七个一线强(Alpha +)城市分别为新加坡、香港、巴黎、北京、东京、迪拜、上海。其中,伦敦、纽约、巴黎、东京、香港五大城市为世界公认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自2001年上海提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以来,上海在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发力,目前已到了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攻坚期,对标纽约、伦敦等国际文化大都市发展现状,认清形势,找准短板、精准施策对上海意义重大。

世界城市文化发展论坛(WORLD CITIES CULTURE FORUM,以下简称WCCF)由伦敦、纽约、东京、香港等全球知名文化城市于2012年创建,目前包含38个主要城市,已成为通过文化推动城市转型变革的全球领先力量,WCCF出具的系列文化相关报告被广泛援引。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五大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数据来源于WCCF于2018年11月发布的《WORLD CITIES CULTURE REPORT 2018》,由于该报告未收录上海数据,无法作最精确的对标分析,但文中上海相关数据时间节点尽可能接近2018年,故分析结果亦有较大参考价值。作为大陆最早加入WCCF的城市,并且在《WORLD CITIES CULTURE REPORT 2015》已有部分数据发布的上海应完善文化数据统计体系,尽可能与全球城市同步发布相关数据,以便横向对标分析,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

1 人口总量下降,人均GDP较低

1.1 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

上海划定“十三五”人口规模底线为2500万,受政策导向影响,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是自1978年以来第二次出现人口规模缩减。在国际文化大都市中,东京、巴黎人口突破千万,分别为1351万和1225万,五大国际文化大都市虽人口总量不及上海,但人口数量一直处于持续增长中(图1)。

1.2 人均GDP不足纽约四分之一

2017年,上海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但GDP总量与伦敦、纽约等国际文化大都市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人均GDP仅为18454.71美元,不到纽约、东京人均GDP的四分之一,不到巴黎、香港人均GDP的三分之一,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表1)。

表1 2018年六大城市基本情况表

2 人才国际化程度较低

2.1 外国出生人口占比极低

外国出生人口占比是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是城市深层次吸引力的直观体现。在外国出生人口占比上,纽约、伦敦分别以38%、37%的占比遥遥领先。根据《2018上海统计年鉴》,上海2017年共有15.8万外国人在上海生活了6个月以上,仅占上海当年常住人口的6.5%,比2015年17.6万减少了1.8万人(图2)。

2.2 国际游客数量总量较低

在每年国际游客数量上,《WORLD CITIES CULTURE REPORT 2018》显示,伦敦每年有1983万国际游客数量,巴黎有1620万,上海2017年为873万,较2015年791万有所增长,但与其他国际文化大都市相比仍差距较大。值得一提的是东京2015年国际游客数量仅为594万,2018年增加到1189万,较2015年翻番,这可能受益于2016年3月日本政府公布的吸引外国游客新计划。国际游客不仅可以拉动消费,而且是城市形象传播最具说服力的媒介,上海应学习借鉴东京经验,加大吸引国际游客力度(图3)。

2.3 国际学生数量总量偏低

在国际学生数量上,伦敦、巴黎、东京的国际学生数量都在10万名以上,其中东京的国际学生数量从2015年的43188人增长到103456人,增速惊人。据统计,2015年上海有4.1万名长期留学生,近年来每年有来自180多个国家5.6万名外国留学生在上海40所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留学及短期汉语学习。①随着教育领域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上海综合实力的提升,上海国际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但距伦敦、巴黎等国际文化大都市仍有不小差距。

此外,衡量人才国际化程度的指标还包括公共专业艺术设计机构学生数量、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系学生数量、创意企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等指标,如报告显示东京的创意企业就业人数占比最高,为13%,其次是伦敦11.95%,都处于较高水平。遗憾的是上海目前并无上述指标的相关数据,无法进行对比,仅从已有数据来看,上海人才国际化程度偏低,要加大人才吸引力度,通过在高等教育中引入更多外国语言和文化研究课程,举办国际艺术节等方式吸引更多外国人来沪,并配套以完善的人才服务政策,让更多人愿意走进上海,进而留在上海。

3 文化、自然遗产数量偏低

3.1 文化遗产数量偏低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城市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市民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遗产数量方面,伦敦、巴黎各有4个世界遗产,位列第一,纽约则在其他遗产及历史遗址数量这一指标上远超其他城市。上海目前尚无世界遗产,据《WORLD CITIES CULTURE REPORT 2015》显示上海拥有2049处历史遗址及其他遗址,近三年来虽有所增长,但总量仍远低于伦敦、纽约等国际文化大都市(表2)。

表2 2018年六大城市遗产类基本情况表

3.2 博物馆数量持续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在博物馆数量上,值得注意的是伦敦、纽约、巴黎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但除香港外,其他几个城市博物馆总量都高于上海。巴黎以297个博物馆荣膺榜首,伦敦以192个博物馆位居第二,截至2018年底,上海共有131个博物馆,数量持续增加,但人均博物馆拥有量仍较低。在每多少万人次拥有一座博物馆这一指标上,巴黎以约每4.1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排名第一,接下来分别是伦敦约每4.7万人、纽约约每6.2万人、东京约每7.8万人,香港、上海均为约每18.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尚有较大进步空间(图4)。

3.3 博物馆、美术馆吸引力不足

《WORLD CITIES CULTURE REPORT 2015》显示,在排名前五的博物馆、美术馆参观次数这一指标上,最多的是伦敦,有3054万次;其次是巴黎,有2658次;上海为931万次,仅高于香港的484万次。2018年,伦敦、巴黎排名前五的博物馆、美术馆参观次数较2015年有所下降,但纽约、东京、香港参观次数则在增加,总体来看,受限于展览内容相对单一、市民观展意识不强等原因,上海人均参观次数远远低于五大国际文化大都市,博物馆、美术馆应该在吸引客流上有巨大增长空间(图5)。

在排名前五的艺术展览平均日参观数上,东京以平均日参观次数7028次排名第一,巴黎以5607次位列第二,与总人口数量排名相一致。上海尚未作相关数据统计(图6)。

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方面,《WORLD CITIES CULTURE REPORT 2018》还下设公共绿地空间占比这一指标,在寸土寸金的国际化文化大都市,香港公共绿地空间占比高达40%,伦敦高达33%,城市生态良好。上海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也要在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生态涵养上有所作为。

4 表演艺术活力有待提高

4.1 剧院总量偏低,影响力不足

剧院是主要的表演艺术指标之一,在剧院数量上,巴黎以836个位列第一,纽约以637个位列第二;但每年所有剧院入场人数最高的是伦敦,为1509万人,其次是纽约1379万人;每年所有剧院票房总收入最高的是纽约,高达17亿美元,其次是伦敦,为10亿2百万美元,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在在戏剧领域的票房号召力可见一斑。2019年年初,百老汇票房再上新台阶,音乐剧《汉密尔顿》单周票房突破400万美元;28台演出单周票房突破百万美元;在圣诞和新年的一周假期内,百老汇共卖出37万8千多张演出票,带来5780万美元巨额收入。②剧院的品牌影响力远比剧院数量重要,上海要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必须培养剧院生态,打造出类似百老汇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剧院集聚区(图7、表3)。

4.2 音乐活力有待激发

表3 2018年所有剧院入场人数及票房总收入表

在主要音乐厅数量上,伦敦有10个,纽约有15个,巴黎有16个,东京有13个。除正式的音乐厅外,非正式的现场音乐场所数量也非常多,伦敦有1056个,巴黎有452个,东京有649个,且每年音乐表演场数较多,音乐氛围浓厚。世界城市文化论坛政策与实践系列报告之一《MAKING SPACE FOR CULTURE》中提到,伦敦的现场音乐场所每年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了9200万英镑,有效激发了城市活力,刺激了经济发展。为保护音乐场所,2015年伦敦市长与音乐界成员共同成立了一个音乐场所特别工作组,定了一份名为“伦敦草根音乐场地救援计划”(Londons’ Grassroots Music Venue Rescue Plan)的文件,并利用大数据来查找音乐场地关闭的原因及数量,明确了音乐场地的经济、文化价值,并提出了努力减少音乐场所关闭及鼓励新的音乐场所开放的建议。伦敦在保护音乐场地方面的努力值得上海学习(表4)。

《WORLD CITIES CULTURE REPORT 2018》在表演艺术方面还下设节庆活动场数、表演艺术及舞蹈排练场地数量、每年舞蹈表演场数、非专业舞蹈学校数量等指标,综合衡量一座城市的表演艺术发展情况。巴黎每年有475场节庆活动,平均每天有1.3场,有1100个表演艺术及舞蹈排练场地,有2038个非专业舞蹈学校;纽约每年有6292场舞蹈表演。相对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为城市表演艺术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品类、场次丰富的表演艺术又降低了市民参与体验的门槛,表演艺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

5 电影行业蓬勃发展,影响力有待提升

5.1 影院数量与屏幕块数领先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共有320家电影院,1847块电影银幕,总量高于伦敦、纽约、巴黎等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近年来鼓励电影发展初见成效,仅2017年,上海市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合计资助影院8081万元,通过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建多厅数字化影院的金额也达到了1785.7万元(图8)。

表4 2018年五大城市所有剧院入场人数及票房总收入表

5.2 电影总票房收入仍有提升空间

2018年上海观影人次达8765.94万人次,伦敦为4064万人次,巴黎为5520万人次,东京为2732万人次,但上海的人口基数更大,就人均观影人次而言,上海为3.62次,伦敦为4.51次,巴黎为4.50次,东京为2.02次,表明上海虽总观影人次位列第一,但人均观影人次较伦敦、巴黎更低。2018年上海电影总票房收入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3%,继续蝉联年度全国城市票房冠军,但与伦敦相比仍差距较大,总票房收入仅约为伦敦的二分之一(图9)。

近年来,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电影高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影院及银幕数量迅速增加,电影票房持续增长上,但在电影票房总收入、电影节数量及影响力上仍距国际文化大都市有较大差距。

6 文化活力旺盛

6.1 公共图书馆、艺术馆总数较低

近年来,上海致力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艺术馆数量不断增加,但相较于巴黎等国际文化大都市,仍处于劣势地位。巴黎有1047个公共图书馆,纽约有1475个公共艺术馆,而据《WORLD CITIES CULTURE REPORT 2015》统计,上海2015年有302个公共图书馆,360个公共艺术馆,不到巴黎、纽约的三分之一(图10)。

6.2 书店数量持续增加

近年来上海书店发展态势良好,据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百道新出版研究院发布2017年的全国城市书店数量排行榜,上海共有2379家书店,数量上远超排名第二的东京1646家,且上海书店数量仍处在快速增长中,2018年大隐湖畔书局、思南书局等一批个性书店陆续开业(图11)。

6.3 书馆酒吧数量较少

据统计,截至2017年4月,上海拥有2262家酒吧,与国际文化大都市相比,这一数据并不突出,东京酒吧数量超过上海10倍(图12)。

6.4 餐馆数量位列第一

据统计,截至2018年2月,上海共有15.1万家餐馆,餐馆总量远高于伦敦、纽约、巴黎,略高于东京。在每十万人拥有餐馆数量上,上海以624家位列第二,低于东京的1010家,但远高于伦敦、纽约等城市(图13)。

综上所述,上海的影院、书店、餐馆数量已接近甚至超过伦敦、纽约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平均水平,城市文化活力十足;但在人均GDP、外国出生人口占比、国际游客数量、剧院数量、剧院票房总收入等指标上距知名国际文化大都市仍有不少差距,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7 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文提到的不足之处,上海应在对标国际的基础上有的放矢,提高“上海文化”品牌标识度,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

7.1 合理控制人口总量,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合理控制人口总量。人口多寡不能简单由行政命令决定,而是应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有序引导人口流入、迁出,在控制人口总量与保持城市活力之间找到平衡,应通过具有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缓解大城市病。二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全方位地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促进工业投资、总部经济等加快发展,提升GDP总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刺激文化消费市场发展。

7.2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

一是打造国际化人才集聚高地。上海要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眼光,大力推广以“虹桥海外人才荟”的代表的海外人才服务窗口,实现人才服务从高端到基层、从生活服务向政策服务延伸,覆盖海外人才在华工作、生活方方面面需求,打造“近悦远来”的国际化人才集聚新高地。二是打造更具国际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一方面以休闲旅游为主体,通过建设一批“建筑可阅读”的城市旅游线路和街区等,增加游客体验上海历史、文化和生活载体。另一方面,打造“黄浦江游览”等世界级旅游精品,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吸引世界游客目光。三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主动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需要,通过市级平台项目引领,发挥上海纽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示范作用,开发面向外国留学生特色精品课程,完善外国留学生服务支撑体系,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沪交流、学习。

7.3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提升文化场馆吸引力

一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充分发挥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的组织、协调、引导作用,不断完善由“文物、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道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共同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体系,逐步、有序扩大文化遗产覆盖面。二是提高博物馆数量与密度。持续优化博物馆区域布局,引导、鼓励宝山区、奉贤区等非中心城区发展博物馆事业,提高博物馆的市民可抵达度。通过政策、资金倾斜等方式支持私人博物馆发展,激发民间办博物馆的热情。三是提升博物馆、美术馆等吸引力。通过举办各类展陈和导赏活动,拓展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的教育功能,不断开发高人气的文创产品等举措,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美术馆。

7.4 不断增加剧院数量,提升演艺活力水平

一是加快打造“演艺大世界”品牌。支持剧院集群化发展,引导剧院开展错位竞争,提升上海剧院总量。充分发挥人民广场剧场群各类剧场和展演空间集聚的优势,通过打造信息共享传播平台、资源跨界联动平台、机制试点创新平台等五大平台,逐步将“演艺大世界”建设成为“上海文化”品牌最具标识度和影响力的区域。二是浓厚城市音乐氛围。提升“上海音乐谷”的集聚能力,依托现有产业资源,逐渐形成国内外音乐机构集聚、音乐人才集居、音乐活动集中、产业服务集成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承载区。

7.5 规范行业发展秩序,提升电影产业影响力

一是提高“上海出品”电影质量。加大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支持精品优品创作生产,支持上海电影后期制作技术项目的引进、创新,支持影视类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等。二是支持上海电影企业发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差别化用地政策等,提升上海电影企业竞争力,并鼓励上海电影企业建立全国电影发行网络和拓宽海外发行渠道,不断完善电影产业链。三是提升上海电影节影响力。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的作用,与各国电影节开展多种交流活动,不断提升上海电影节的辐射面与影响力。

7.6 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激发城市文化活力

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涵盖市、区、街道、村居的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有序推动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实现“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让文化“触手可及”。二是积极举办重大文化活动。不断提升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要国际性文化活动的水平,鼓励各区、各类社会主体定期举办包括夏季音乐节(MISA)等在内的各种大型文化活动。三是着力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继续实施“营造城市文化氛围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艺术商圈、“地铁文化主题列车”、“地铁音乐角”等形式让文化的触角伸进城市的每个角落。

正如芒福德强调的“城市不只是建筑物的群体,……不单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文化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并无统一标准,伦敦、纽约、巴黎等世所公认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也各有所长,上海应在了解自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既对标国际又充分发扬特色,扎扎实实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擦亮“上海文化”金字招牌。

注释:

①上海市人民政府网.每年有5万余留学生来沪 6家国际学生服务中心落沪[EB/OL](2016-06-28)[2019-03-06].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5/nw4411/u21aw1142119.html.

②吴钰.“牛市”突如其来,纽约百老汇新年档票房井喷[N].文汇报,2019-01-15(09).

猜你喜欢
大都市纽约巴黎
成为纽约人
巴黎之爱
Battle for Bohemia
BATTLE FOR BOHEMIA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
我把纽约搬走了
《巴黎私厨》
大都市
纽约往事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