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张 洋,林 楠,吴成亮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农药的使用极大的促进了作物的产量,根据美国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由于使用杀虫剂,与50年前相比,作物产量显着增加。其中,玉米增加100%,马铃薯增加100%,洋葱增加200%,棉花增加100%,苜蓿增产160%,小麦产量增加数倍。可以说,农药是农作物高效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农资之一,但同时,因使用农药导致各种危害发生的情况现阶段依然很多。近年来,由于“毒豇豆”,“毒姜”,“毒韭菜”和“毒草莓”等农药引起的蔬菜和水果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深切关注。与此同时,普通农药,农业安全,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等等一系列话题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从安全角度考虑,在蔬菜生产过程中最好能不使用农药,但从蔬菜农户增产增收的角度考虑,农药却是必需品,在权衡二者利弊之间,高毒农药淘汰呼声越来越高,绿色农药呼之欲出。虽然市场上对绿色农药的推广从未间断,但实际上农户对绿色农药的购买使用率依然很低,而关于影响绿色农药使用率因素的研究中,农民在绿色农药的感知和由此产生的应用行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着重就使用普通农药带来的危害以及绿色农药使用率低下等问题,从农户的认知、购买意愿、使用行为及政策作用几个方面展开综述,调查影响蔬菜农民使用绿色农药的因素,为提高绿色农药使用率,减少蔬菜安全生产研究注入新的视角。
近年来,学术界对蔬菜农药残留的问题做了大量调查,如甘肃省平凉市白菜的农药残留超标率最高达32%,沈阳芹菜的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率为5.9%~17%。柴勇等通过调查发现重庆市夏季与秋季农药残留最高;张博发现济南市的蔬菜残留农药达 24 种,其中45.8%为禁用农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北京试验的150个样本的结果显示,农药检出率同比增长15.7%;根据我国31个省级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站的统计预测分析, 2012年我国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监测残留结果达到80%,超标率超过10%。可以看出因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蔬菜中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的严重性。
以下是以国家统计局以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数据,总结近年来我国普通农药产量、蔬菜种植面积等的情况,来了解全国整体蔬菜种植与农药使用的情况,探究蔬菜中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的原因(如下表,其中表1,2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表3数据来源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图1 近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
图2 近年我国普通农药产量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普通农药的产量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而逐年增加,且在 2008~2014 年间普通农药产量上升速度明显处于蔬菜面积增长速度之上,说明近几年我国蔬菜生产过程中,普通农药的使用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此外,从表2可以看出,自2014年以来普通农药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国家开始对农药生产市场实行严格监管并力促绿色农药产业的发展。2015年,中国农业部发布“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最初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虫害管理技术系统,科学药物使用水平得到显着改善,每单位控制区使用的农药数量控制在过去三年的平均水平以下,努力实现农药总使用量的零增长。这为绿色农药的开发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然而,根据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绿色农药产量30万吨仅占全部农药产量的8%,说明我国仍然处于非绿色农药主导农药市场的形势下,绿色农药所占市场份额依然较少。
图3 近年我国绿色蔬菜占比
绿色蔬菜是指需要经过专门机构认证,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土壤、水源等都没有污染,且能保证对人体健康是安全的蔬菜产品。祝文峰收集了过去五年的农药残留监测数据,经过数据分析得出, 2012~2016年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的平均数据呈现下降趋势,由6.70% 下降至2.31%。这说明近年来我国蔬菜农药残留问题得到缓解与改善,蔬菜的质量也在逐年提高。这说明我国蔬菜质量正在逐年提高,农药残留状况得到缓解。由表3可以看出,绿色蔬菜的占比逐年提高,但所占比例和绝对数量远远小于非绿色蔬菜的份额,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我国蔬菜产品生产过程中普通农药的使用量仍然居高不下。显然,只有减少普通农药的使用量,增加绿色农药使用率,才能增大绿色蔬菜的市场占比,增加绿色蔬菜市场份额。
学术界关于绿色农药使用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在探究绿色农药使用率低下的问题上,与蔬菜产品直接接触的农户的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将从农户对绿色农药认知、购买意愿、使用行为、政策激励等角度展开综述。
关于农户对绿色农药的认知研究,刘瑞新指出蔬菜种植农户对绿色农药的了解程度较低;徐砺瑜在对浙江省农户施药的研究中,反映出了浙江省农民对于整个农业生态的实际认知水平较低。在对影响农户绿色农药认知因素的研究中,除了诸如防治成本偏高、监测体系不健全、销售不力等外因的影响外,赵建欣指出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住所到市中心距离的远近同样影响着农户对无公害农药的认知,此结论与马玉申在对农民农药属性认知的研究中的结论一致,在他的研究中同时指出对农药品质以及农药残留认知较高的农户,其生产安全意识也越高,对绿色农药的认知接纳能力也越强。除此之外,关于农药的安全性,李世杰表明农户对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度与其安全使用农药的行为存在正向影响关系;李红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户了解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质量标准证书和农药登记证书的动力越大,其更愿意去关注农药使用方面的知识,从而具有强烈的安全使用农药倾向。其它方面,王志刚通过问卷形式实地调查北京海淀、山东寿光、黑龙江庆安三地区农民对绿色农药的认知和使用状况,发现绿色农药的认知现状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而促使这种区域性认知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价格因素、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宣传等。此外,对相关农药法规的了解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对相关农药法规了解程度较高的地区,对绿色农药的基本认知水平也普遍较高,而农户对相关农药法规的了解程度低的地区,农户对绿色农药表现出较低的认知水平。
在对农户绿色农药购买意愿的研究中,明广增表明,绿色农药在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等国外市场受到很大程度的欢迎,然而在国内却面临着销路不畅的尴尬局面。此后,徐晓鹏指出农户对使用农药的知识了解不足是导致“绿色农药”推广不力,农户不愿意购买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对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探究中,姜利娜通过研究发现,农户对禁用药、无公害有机产品的了解程度以及其距中心城镇的距离均是影响其农药购买意愿的因素;朱淀等的研究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发现农户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对农药的残留认知、家庭蔬菜种植面积、蔬菜价格水平认知作为对蔬菜种植农户使用绿色农药意愿均有影响。除此之外,相关研究表明,在不了解绿色农药的前提下,蔬菜农户最关注的因素是绿色农药的药效、安全性能以及价格。刘瑞新基于蔬菜种植户对绿色农药了解程度偏低的情况下,进行假设佐证其购买意愿,结果发现半数以上的农户表示愿意购买使用,决定剩余这部分人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为绿色农药防治效果及其价格;徐砺瑜指出农户关心的最主要问题是能否以最低的价格买到防治效果最好的农药,而农药具体有哪些种类不是他们所关注的,同时在其有关对绿色农药态度方面的问题上,对绿色农药的使用持否定态度的农户主要关注的是农药价格与其使用习惯;赵建新发现,绿色农药的价格,获得土地的成本,种植面积和市场检测机制直接决定了农民购买无公害农药的意愿;钱韵旭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均产值、每亩农药平均成本以及农户对农药残留观念、销售价格预期、了解农药对害虫控制的效果和农药残留低的产品价格对农户使用绿色农药的意愿具有重大影响;张云华等表明,农户的家庭人口数、劳动力人数以及农户与涉农企业或者农技站的关联性是影响其使用绿色农药的主要因素;此外,张慧静在关于影响山东省蔬菜种植者使用绿色农药意愿因素的研究中表明,对国家禁用农药了解程度,技术培训和喷洒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儿童人数,种植蔬菜的面积,蔬菜安全和政府绿色补贴关注的七个变量对农户使用意愿具有重大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减弱。
在农户对绿色农药购买意愿与行为的研究中,刘刚运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后发现,农户绿色农药的购买意愿和行为不相符;姜利娜在发现农户绿色农药的购买意愿和行为存在悖离的基础上,指出对农残的检测、对农药使用的技术以及农药的价格等因素对农户农药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在对农户绿色农药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中,王建华发现农户对农药不合理使用的风险感知、对农药残留的认知、务农年限、参加技术培训的态度、年龄、政府的宣传教育,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家庭人口数、种植面积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农业农户农药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吴林海指出,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和种植面积对农户使用农药的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贾雪莉通过研究发现,近一半的蔬菜种植者存在农药使用不当的行为,影响因素有种植者现有蔬菜种植种植面积,经营类型、采纳新技术的次数、种植经验、对农药污染的关注程度等。
另有研究表明,接受过农药使用方法和技术培训的农户会更加侧重采用安全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王建华指出农户自身农药使用方面的相关知识关注度及对农药安全使用的认知度也会影响农户的施药行为,其中,由政府主办或者农技人员、农药经销商、农业合作组织的技术指导对减少农药使用量最为明显;王永强认为启发式偏向如农药零售商建议、指导与推荐对果农不安全农药使用起主导性影响,果农不安全农药认知、农药使用知识认知对果农的不安全农药使用起次要性影响;曾瑞洁通过二元Logit模型检验得到,农户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组织化程度、专业化程度、种植规模、种植方式、农户对政府抽检的认知情况以及农户对政府处罚的了解程度是决定农户是否违规使用农药的主要因素。其它一些研究指出,如果政府能提供的相关农药使用的技能培训周洁红或者提供农业保险政策,则可降低技术风险,增强农户绿色农药使用积极性。
3.4.1 补贴措施的影响
邓祥宏以河南省生产成本与收益调查资料为依据,对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此政策在高效环保农业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但目前我国对这类技术补贴较少,缺乏长期的系统性技术补贴政策;杨小山表明,在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和经济激励强度较大,足以弥补使用绿色农药成本升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愿意使用绿色农药;钱云旭认为,通过在国内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新型绿色农药产品的开发,绿色农药销售网络提供财政补贴,绿色农药运输车辆免收费用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绿色农药的成本,同时鼓励更多农民使用绿色农药;刘刚发现农户绿色农药的购买意愿和行为存在悖离,并表明在绿色农药推广中,并表明在绿色农药推广中,应实行绿色农药价格补贴政策。
3.4.2 惩罚措施的影响
总体来看,国内研究大多集中在利用补贴激励政策来解决绿色农药低效使用的问题,目前涉及税收惩罚措施的研究较少,但也有部分学者提出来一些政策建议,Mitchell在对农户服从安全生产意愿行为的研究分析中,认为增大违规生产的处罚力度将会减少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道德风险的发生;向平安等基于环境经济学原理提出对化肥征收环境税的建议,意欲将污染外部性内部化的方式来改正农民的施肥行为。从有关政策影响购买行为方面的研究中得出,我国农药使用政策市场整体还不够完善,政策施行力度也不够大。鲁柏祥等调查分析了浙江省农民的农药使用效率,发现农民农药使用效率低下,造成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刺激措施;郭荣指出,国内大部分省份没有制定关于绿色防治及绿色农药推广使用的政策措施, 同时也缺乏必要的手段和经费。
从研究成果来看,围绕农户绿色农药使用影响因素这一主题的结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农户对绿色农药认知的相关研究中看出,农户对绿色农药认知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这也是导致绿色农药销售不力的直接原因。在认知较低的前提下,蔬菜农户会视绿色农药的药效、安全性能以及价格而确定采纳与否。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住所到市中心距离的远近同样是影响农户对绿色农药认知的重要因素。其次,政府的指导宣传以及农户了解“农药三证”的积极性能促使其对绿色农药知识的获取。②在关于农户意愿与行为的研究中发现,在足够认知状况下,农户对绿色农药购买意愿显著提高,但实际行为却与其购买意愿存在悖离。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价格因素、农户对蔬菜安全的关注程度、出售前检测、受教育程度、蔬菜使用农药对健康危害的认知、年龄和主要收入来源等。③关于政府激励政策方面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表明通过增大对农户的种植补贴,可提高农户绿色农药使用意愿,同时大违规处罚金额有助于减少农户道德风险的发生,但也存在政策市场整体不够完善、政策施行力度不够大的问题。且政策实行力度存在区域差异,除少数区域有较为完善的激励政策外,大多地区仍缺乏激励制度。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提高农户绿色农药使用率有以下几点建议:①宣传上,利用多渠道传播媒介,尤其是“两微一端”的方式扩大宣传面,重点向农户普及滥用农药的危害和使用绿色农药的长期效益,以期从思想上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并改变他们对绿色农药的认知;②由各地政府牵头,选择该地蔬菜种植户中文化能力,思想先进的部分农户进行用药培训与指导,将他们的种植区域改成示范区,鼓励其余农户向他们学习种植技术及农药施用技术;③政府加强监管效力,赏罚分明,定期对蔬菜生产地环境卫生、农药喷洒规范、上市蔬菜农药残留等指标进行全面检测与评分,制定统一的及格线,于每年年底进行统一评估,高于及格线的给予现金鼓励,低于及格线的给予资金惩罚;④政府应加大对绿色农药科研上的资金投入,提高绿色农药的效力,绿色农药只有在环保与高效同时发力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被农户所接受,其次,对绿色农药进行价格补贴,消除农户对价格偏差带来的心理影响;⑤将蔬菜质量直接与出售价格挂钩,细分评价等级,每个等级设置相应出售价格,以此来鼓励农户自主关注蔬菜质量,从而提高蔬菜市场整体质量;⑥各地按照与每家每户的距离统一成立农药代售点,保证能够普及到各家各户,代售点的农药种类由政府统一采购,价格统一定制。
长期以来,有关农户农药使用意愿与行为等的研究一般采用访谈或问卷调查等传统方法。这些方法固然可取,但也存在一些譬如无法排除真实世界干扰、数据不可重复加大了结论的检验难度、传统数据的“整体性”无法成为理论区分的分类数据等无可避免的缺陷。在整个国际农业经济学或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实验方法已成为继博弈论和测量模型之后的主流研究方法,同时其因不同于传统方式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控性两个特征愈加广泛的被使用。目前,借助实验经济学研究农业生产方面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已有的研究表明,该方法有一定适用性,且对生产者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应瑞瑶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 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培训方案,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业培训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农户对农产品化学物的投入量。 陈雨生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设计研究了信息传递、农业补贴额度以及农户的风险偏好对其环保型农资购买使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型农资产品使用量会随着实验轮数的增加而下降, 即农业补贴对农户环保型农资的购买与使用有促进作用,且随补贴额度的增加,农户的购买意愿也越强,同时表明避免农户利益受损的政策相比于奖励型政策具有更强的优越性。对比传统方法可知实验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允许实验者通过控制某些条件让被试者在模拟但更简化的相关经济环境中做出决策,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对现有经济理论进行测试,比较和改进,提供政策决策依据。
而对农户绿色农药使用方面的研究中,实证研究比较少,大多数文章基本上采用问卷的形式,再加上此类研究可变因素居多,现有的研究又很少考虑对实验过程的干扰因素进行控制,大多数学者在分析结果时使用传统的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理论测试工具进行分析,单纯靠这样的形式无法克服因外在诸多因素干扰对真实数据产生的偏差问题,鲜有学者从实验视角出发,去模拟真实情况下农户面对相应情景做出的反应。从惩罚与税收角度来研究绿色农药使用问题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而设置税收或惩罚制度往往是治理农药使用过程中绿色农药使用率低下的最有效的方法。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突破以往研究方法的局限,利用实验经济学方法,模拟被试农户个体之间正常生产情况下对绿色农药的的决策行为,并引入税收与惩罚制度来探究如何促进绿色农药使用,将不同制度情境下的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此外,将实验经济学方法应用于绿色农药相关研究领域,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的研究方法的不足,另一方面,对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