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民智 助力冬奥

2019-05-23 09:55
北京观察 2019年4期
关键词:冬奥场馆冰雪

文 本刊记者 崔 晨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双奥之城”的北京正在稳步走向“冬奥时间”。过去的几年,见证着北京市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备不断深入的整个过程,也见证着百姓对冰雪运动从体验到投入日益高涨的热情氛围。冬奥会不再是离我们很远的竞技盛会,而是全民关注的焦点话题。

百姓的关切点就是政协委员履职的聚焦点。2019年2月22日至3月8日,北京市政协连续举办3场网络直播访谈节目《委员听民意》,围绕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医疗救援保障能力建设以及冰雪运动推广普及等话题,开设政协委员与基层群众直接交流的网络 “民意直通车”。此次访谈是在城市副中心市政协办公区新落成的演播室内举行的首次直播访谈。3场直播期间,共收到网友留言2000多条,直播页面点击累计达774万余次,收到了良好效果,形成了汇集民智、助力冬奥的生动局面。

全方位打造“双奥之城”

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召开还有不到3年的时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工作也进入了“关键之年”。

市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首先介绍了网友最关心的冬奥会场馆建设情况。冬奥会场馆分为两地三个赛区,即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建设特别注重继承和使用2008年奥运会的遗产,北京赛区绝大部分场馆都是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场馆来进行,鸟巢将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国家体育馆将举行男子冰球比赛,水立方将变身冰立方,游泳池修建冰壶赛道,五棵松体育馆将举行女子冰球比赛,首都体育馆将举行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的比赛。对于场馆建设,刘玉民强调,“今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虽然冬奥会是在2022年2月份举办,但是对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来说需要提前两个赛季建成,也就是要在2019年底和2020年初把需要测试的场馆建成,达到测试赛的要求,再根据测试赛测试的结果对这些场馆进行调整。现在已经开始编制场馆运行计划、场馆赛事组织和相应资源安排以及赛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内容。“通过今年的工作,在2020年初就会看到一系列的比赛,这些测试赛有可能是世界杯,有可能是世锦赛。”刘玉民说,人们会越来越感觉到冬季运动就在身边。

还有一些网友已经跃跃欲试,想要成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对此,刘玉民坦言,不同于夏奥会,冬奥会最大的特点就是气候特别寒冷,还有一些比赛是在夜间进行,气温更低。室外比赛多在山地进行,条件很艰苦。在雪道上进行服务,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而且不是一般的滑雪技能,有的雪道是世界顶级的,即便是对运动员来说也是极具挑战性的,这样的志愿服务人才必须做好储备。“希望有志于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的朋友,能够结合这样的特点,从现在开始培训自己、锻炼自己,将来能够积极投身到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来。”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孙学才还向广大网友介绍了近年来北京市政协围绕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建言资政的情况。今年1月初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对筹办2022年冬奥会非常关注,围绕落实3亿人上冰雪、冰雪设施建设、青少年冰球水平提升以及奥运会医疗救助、人才培养等问题提出了53件提案。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的委员来自体育界别在内的4个界别,在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过程中每个界别都制定了“我为北京奥运做贡献”规划,每年一个主题,形成政协委员服务奥运履职尽责的“连续剧”。今年,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将组织委员开展调研式监督,监督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等文件的落实情况;开展好提案督办工作,形成合力推进提案落实;发挥体育界别委员优势,讲好身边故事,更好地宣传冬奥;通过报送信息,及时向有关领导反馈委员意见建议,为筹办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

加快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发展

2016年,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及7项配套规划,简称“1+7”文件。文件中提出,到2022年北京将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冰雪运动服务体系,实现“1248”目标,即一张“冰球名片”、两支竞技队伍、400亿产业收入、8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孙学才表示,这一文件对于北京市冰雪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引领性作用。“从冬奥会申办成功至今,本市冰雪运动以良好态势发展。”孙学才举例说:“北京市通过开展冬奥知识竞赛、冰雪知识大讲堂等活动吸引更多市民了解、参与到冰雪运动之中。此外,北京市体育系统还开展了‘小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小手成高手’活动,通过孩子带动家长参加冰雪运动。”据孙学才介绍,截至今年2月10日,本市53家滑雪场参与人数同期上升了6.3%,由市商委举办的“2019京味大年乐购月”设立了冰雪运动板块,吸引近15万人参加,同比增长13%。冰雪运动正在深入大众。

去年,市政协委员李杨薇提出的《关于更好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提案》被列入 2018年市政协领导重点检查督促办理提案,由市教委办理,市政协副主席牛青山、燕瑛督办,收到了良好效果。对此,两位来自教育一线的政协委员也谈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市政协委员、海淀区中小学体育促进中心主任刘芳说,“去年,北京市教委相继出台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北京市支持校园冰雪运动发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性文件,有力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刘芳还以海淀区为例介绍,海淀区已经创建区级冰雪运动试点学校50所,并出台了《海淀区中小学开展冰雪运动实施意见(2016-2022年)》,创编了中小学冰雪运动知识读本。通过去年的提案,目前,市区两级都相继开展了多元的冰雪赛事,为孩子们在冰雪运动方面的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市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游泳运动学院副院长李娜则表示,冰雪运动进校园不能只关注于中小学生,还应关注大学生群体。她所在的北京体育大学就提出了“三个转型”目标,其中之一就是“从以夏季项目为主向夏季、冬季项目全面发展的体育大学转型”。“我国开展冰雪运动的时间不是很长,从专业人才到老百姓很多对夏季奥运会更熟悉一些。北京申冬奥成功后,北京体育大学恢复了一些以往优势项目,如冰球。还建了新冰场,可以比赛也可以训练,在大学生群体推广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此外,李娜介绍,北京体育大学新气膜冰球馆已于日前落成,“这座气膜冰球馆不仅用于北体大备战冬奥会,更希望周边的老百姓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访谈节目直播过程中,有网友留言,建议冰雪健身项目与冰雪竞技项目应协调发展。面对网友的建议,两位委员连连称赞。“冰雪健身就是大众健身,冰雪竞技就是竞技体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托。” 李娜说,“只有参与的人多了,才会从中涌现出一些对竞技体育有天赋的运动员,走向金字塔顶端”。

提高医疗救援保障能力

在冬奥会赛事保障方面,医疗救助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医疗保障人才,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医疗技能,还需具备滑冰、滑雪等运动技能。目前,国内医疗机构的人才储备能否满足办赛需要,成为网友关心的话题。

2018年2月28日,市政协委员到延庆区调研冬奥会筹办及冰雪运动发展情况

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全会上,市政协委员、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主任王真提交了《关于冬奥会医疗保障中如何解决医护人员数量不足的提案》。访谈节目中,王真向网友分析了冬奥会医疗保障的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由于冰雪运动在我国的普及率并不高,因此即使是最有名的骨伤科或创伤科专家对冰雪运动常见损伤和处理也缺乏经验。“运动员有伤后继续运动的需求,因此运动员的治疗需要专门的运动医学专家治疗而非有骨科的医院就可以接诊。”二是此次冬奥会举办地分为三个场地,彼此距离较远,而且三地之间医疗水平相差较大,张家口和延庆赛区的属地医院与北京市的三甲医院无论从医疗技术还是医疗设备方面相比都相距甚远,而恰恰最有难度的项目又在这两个保障条件相对较弱、距离又远的地点举行。三是冰雪运动项目一般分为普通运动(多为室内)和高难度运动(多为室外),在高难度运动比赛中,很可能出现医务人员无法到达运动员受伤现场的情况。“现场转运中,医生如何准确到达运动员受伤地点并正确转运,从而防止转运过程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次生损害,极具挑战。”对此,王真建议可以分层解决,“针对观众、工作人员不严重伤情的救助,可在全国招募滑雪高手作为志愿者,对他们进行现场转运技能的培训,让他们完成转运任务。对于高山速滑等非常危险的室外运动,第一现场救援需要训练成熟的专业队伍,培训来不及,可以购买服务。对于室内冰球项目等,可通过每家医院包一个场馆,来进行现场救助”。

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基础教学系教授程凯提出,中医的针灸、学位按摩、正骨等急救经验,在冰雪运动损伤治疗中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很多中医治疗方式应适度地运用到冬奥会医疗救助中。同时,他还提出泡浴、足浴等物理性中医方法能有效缓解运动员疲劳。他建议将包括中医服务在内的中国传统中医元素引入冬奥场馆、奥运村,“这将是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机会”。

猜你喜欢
冬奥场馆冰雪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