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服饰数字化保护问题探讨

2019-05-22 09:27叶梦雪杨晓波曹瑞雪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数字化保护

叶梦雪 杨晓波 曹瑞雪

摘 要:藏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近年同许多少数民族服饰一样受现代文化冲击而面临消失的危机。文章介绍了藏族服饰数字化的保护手段,分析不同数字化保护手段的应用问题,展望更多的数字化手段用于对服饰的保护。

关键词:西藏民族服饰;服饰保护;数字化保护

西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藏族服饰的主要特征有肥腰、大襟、长袖、右衽、长靴、长裙、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1 藏族服饰数字化保护必要性

藏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两大内容。就服饰本身而言,它是物质文化的,而濒临消失的织、绣技术和印染、缝制工艺、寓意深刻的图案内容、艺术形式、穿着方式和为数不多的民间艺人以及服饰所包含的文化习俗,都是与其物质文化遗产对应的无形文化遗产[1]。在传统的保护手段中,实物保存是最为常见和适用的手段。藏民族受工业现代化、城镇化和西方文化三重冲击,民族服饰本身与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技术知识同时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传统的实物保存的手段已不能同当前的数字化时代相适应。传统的民族服饰展示、传播方式更多的是静态的方式例如文本、图片记录、图书出版、博物馆展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有限。西藏及四省藏区的不同地区的博物馆保存并展览区域内的一部分的藏族服饰,整个藏族服饰保存体系的不完整性较为明显,服饰的多样性及历史性也缺乏体现。因此,利用采集、保存和展示服饰的数字化手段成为新的保护利用手段。

2 藏族服饰数字化保护手段

通过对服饰资源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存储、数字化处理、数字化展示和数字化传播,将服饰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2]。

近年来民族服饰的数字化研究发展较好,不同地区的相关机构、学校参与其中,对许多少数民族服饰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但地区基金项目较多,合作相对较少。而在民族服饰数据库的建设中,除去对现有收藏的服饰资源如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数据采集,田野考察记录工作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云南和广西等地区对民族服饰的数据采集,田野考察工作做得较好,可以借鉴利用的理念方法也较多。通过图文扫描、立体扫描、全息拍摄、数字摄影、运动捕捉等技术对服饰资料如文字、照片、影像、艺术图片、工艺流程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分类,编辑转化为数字化格式,保存于数字磁盘、光盘等物质介质中,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格式统一的、可转换的数据库,实现资料的海量储存、分层整理,既有利于民族服饰文化得到长期保存和保护,也能够整体提升藏族服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水平[4]。但目前藏族服饰的数据采集和保存主要是文本信息和二维图片数据的采集保存,通过数据库存储调用,数据库大多还不能在网络查询调用[3]。

在知网上搜索以“服饰数据库”为主题搜到6篇论文,以“藏族服飾数据库”为主体搜到两篇论文。关于藏族服饰的数字化研究,目前能搜到的资料主要有《藏族服饰数据库设计》和《基于二进制数据块管理的藏族服饰数据库构建》二文。前者从数据库系统建设的角度,对数据库整体的系统体系结构、基本表设计、系统页面、功能模块设计对藏族服饰的数据库进行了讨论设置,是对数据库体系的全面设计。后者则是侧重数据库管理系统,重点讨论了藏族服饰基于内容的检索的方法的实现,亮点是文本提到了服饰三维数据的采集,同时结合第三方软件处理,然后实现三维模型的数据的入库、更新等。遗憾的是三维模型的特征提取的内容检索方法仍需要借助其他开发包来实现检索结果[5]。二者在数据库的选择上都是使用目前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平台,具体平台则是分别选择了QRACLE和MYSQL,两种都能接受web访问。数据库架构上二者有相似之处,都采用了C/S构架,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采用了C/S 和B/S混合结构,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进行两级权限控制使用户与管理访问分开,一般用户从B端对数据进行访问,C 端成为系统的管理端[6]。

由此可见,在藏族服饰数字化的过程中,数字化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技术的数据库的研究相对较为成熟。

3 藏族服饰数字化保护的一些建议

3.1 藏族服饰数据内容

藏族服饰采集和保存的数据主要是文本信息和二维图片数据,这就使得藏族服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方面被削弱,更侧重于物质成果的保护展示。藏族服饰不仅仅有遮盖身体和保暖基本的功能,更有体现地区地理文化差异,服饰制作技术和民俗等重要文化内涵的功能。因此在保护藏族服饰的时候,对其制作技术、民俗如人生礼仪也应有相应的保护。参照广西壮族服饰文化数据库7个字库的划分与内容,藏族服饰数据库字库也应有藏族服饰制作工艺数据库,对纺织工艺、印染技艺、配饰工艺、刺绣工艺进行数据采集保存;应有服饰文化研究资源数据库,对藏族服饰书籍和相关专家视频进行收集;同时应有藏族服装配饰数据库,采集纹样结构和图案数据;还应有藏族服饰创意文化产品库,收集藏族服饰的原始制作方法和创意产品的相关企业和个人,展现藏族服饰的历史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保护和展示藏族服饰文化,同时使得访问者全面了解和查询相关资料。这些数据的具体存储格式可不限于文本、二维图片,三维数据、音频和视频也是重要的存储格式。

3.2 数字化储存

当前藏族服饰数字化数据库讨论主要集中于数据库技术上,数据库系统架构和数据的检索方式。可用可见的具体成果较为少见。整合利用这些数据库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数据库的建设方面多是采用的关系型数据库,且各自数据库的内部的具体表格设置不清晰。当之前提到的数据内容扩展到现有的数据库中时,系统面对大量的信息可能处理信息的速度会降低,需要的服务器也更多。这种情况下目前热门的大数据平台是未来藏族服饰数据库建设更好的尝试,将各自不同的项目,不同人群所完成的服饰数据库数据利用其他平台进行拼接,也可以将不同区域的藏族服饰数据的田野调查的工作量下降。数据库的建立是进行数字化展示的前提。

3.3 数字化展示

随着多点触摸屏、PDA、多媒体互动电视等接收终端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数字文化产业技术升级和传播手段更新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极大增强受众的主动性和兴趣度。利用三维立体数据进行交互的技术手段在近几年的迅速发展,使得三维、交互的展示形式以及综合利用多种展示形式开发数字化的产品已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同时,文化遗产资源不应是属于部分人的特权或娱乐休闲,而是属于全人类。获取资源应该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必须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珍贵的文化资源最大范围地提供给公众利用。藏族服饰的数字化最终的结果不应只是收集数据放入数据库,还应该提供给公众利用。藏族服饰的数字化展示应当如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提供网络前端的查询[4]。

与此同时,尽管数据库的检索方法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基本的文本检索之外,通过服饰的相关细节的内容检索的方式也在发展,但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Web界面查询浏览的实际应用网页较少。并且从交互式的发展前景而言,未来服饰数字化保护的展示手段,技术相对成熟的虚拟博物馆应用于服饰的保护是比较现实的也是较好的发展方向。且虚拟博物馆能更好地将数据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展示。

4 结语

藏族服饰拥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但在新的经济文化冲击下迅速发生了一些变化。相较一些民族服饰接近消亡的民族而言,藏族所跨地域广,人口多,因此其濒危程度不甚明显。但藏族服饰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一些地区许多新式的更为华丽的藏服出现在市面上。正因如此,藏族服饰的保护更应该被重视,而不是忽视其可能在这个缓慢变化过程中的变化,然后在处于危险边缘时再进行保护。当前藏族服饰的数字化采集手段,数字处理方式和存储方法各方面都是较为成熟且实践较多的,但具体技术运用与藏族服饰的数字化保护上还是不足够的,许多数字化技术规范也尚未达成共识。并且由于缺乏对数字版权的保护等客观现实原因,现有的数据也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开发起来。文章对一些数据保护内容和展示方式进行了一些探讨,但是具体实践的一些可能性问题的讨论较少,尚依赖于在未来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更好利用新的技术去保护藏族服饰。

[参考文献]

[1]杨源.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A]杨源,何星亮.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2]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薛可有.少数民族服饰资源数字化及其学习平台构建与实现[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4]漆亞莉,申启明.民族服饰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探索—以构建“壮族服饰文化数据库”为例[J].学术论坛,2014(10):123-127.

[5]才让卓玛.藏族服饰数据库系统的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6):131-132,135.

[6]董建民,陈洁,段发华.基于二进制数据块管理的藏区服饰数据库构建[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5):119-120.

猜你喜欢
数字化保护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
110kV数字化变电站保护配置优化措施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系统设计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