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匠人的坚守和追求

2019-05-22 12:38广西李艳鸣
金秋 2019年4期
关键词:制笔笔杆毛笔

◎文/广西·李艳鸣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的大罗村,是广西甚至我国长江以南仅有的毛笔生产专业村,大罗毛笔制作至今已有约300年历史。罗儒供从12岁开始制作毛笔,至今已经50多年,是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今年67岁的他仍在制作毛笔,传承着古老工艺。

大罗村人制作的毛笔不容易脱毛,毛笔整齐,吸水、吸墨性能好,书写流利,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的青睐。在罗儒供的印象中,新中国成立前的大罗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毛笔作坊。在上个世纪60年代,村里成立了“大罗毛笔厂”,到80年代,从业人员高达1500多人。

当地田地稀少,村里人基本依靠制作毛笔的收入维持生活。毛笔分为斗笔、极品羊豪、狼毫、兔毫,大、中、小楷,长锋书画笔、排笔等300多个规格和品种,产品除了在广西销售,还销往广东、湖南等地。

因为大罗村是专业的毛笔生产村,跟村里人一样,罗儒供12岁时就开始在家庭作坊里学习制作毛笔了。后来村里建了毛笔厂,他靠到毛笔厂工作挣工分。刚开始学习制作毛笔,他需要从一个一个工序开始学习,如何翻毛,如何晾晒等,不仅得忍受牛骨梳的刮伤,冬天还得忍受水中操作的刺骨寒冷。

他必须学会一个工序,再学另外一个工序,从开始学到学会需要约5年的时间。“还只是学会,还没有达到做得好的水平,起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中等以上的水平。”罗儒供说制作毛笔的工具很多都是自己制作的。比如牛骨梳,是用来梳笔毛的,使用一段时间后变钝也需要修理,否则不好梳。“手经常会被牛骨梳弄伤,但是我都没有见到有谁发炎过”,罗儒供说。

制作毛笔需要细心,制作完成一支毛笔全部工序需要120多道。“我们村以前有个人挑担子可以挑200多斤,但是他来制作毛笔,很容易就满头大汗,做不好。”在罗儒供看来,制作毛笔要有耐心和悟性,还要有巧劲。

多年的制笔经验,让罗儒供精通祖传的全部制笔工艺。从如何选料,如何兼配,如何翻毛,如何修笔,到如何修制制笔工具和苦练学习笔杆刻字等100多道工序,他都能娴熟操作。特别是在笔杆上刻字这个技能,目前全国能熟练运用这项技术的人已为数不多。罗儒供每天都利用工作外的时间来练习提高工艺水平。他还经常到外地学习同行的长处,集百家之长,并广泛听取书画家们的意见和建议,精心研究改进,使得自己制作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他制作的毛笔,末端尖锐,写字锋棱易出,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书写时笔力足够、有弹力。目前,他制作的毛笔达到全国同类产品的顶尖水平,不仅在广西受到书画界人士的喜爱,还有不少外地人来信求购。

20世纪80年代以后,毛笔销量开始下降,制作毛笔的大罗村人纷纷转行。

罗儒供跟村里的其他人一样,转做毛刷来维持生计。有空余时间,他也会制作一些毛笔,但是销量不大,很多时候都是给亲戚朋友制作的。由于没有发展前途,大罗村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毛笔制作,大罗毛笔这一项古老的民间技艺已经濒临失传。

2012年,南宁市宾阳县大罗毛笔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他人合作的罗儒供,将自己的笔庄发展成为公司。他请来其他两位制作毛笔的老师傅,继续毛笔制作,传承传统工艺。罗儒供也因此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罗毛笔制作工艺传承人之一。

现在,罗儒供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送孙女上学后,便来到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开始制作毛笔。在传承基地的一楼,专门有一处展示毛笔样品的地方,其中有一支大毛笔,约3米长,笔径为16厘米,这支笔是罗儒供2015年制作的,从原料准备到制作完成用了2年时间。他当时为了找到红木制作笔杆,特地去了一趟越南。这只笔的笔毛,是马尾、马鬃混合,原料是在江西购置的。这支毛笔成了传承基地的标志。

传承基地的二楼是毛笔制作间。在这里,罗儒供制作的最小的毛笔是用于写小楷的,笔杆直径约为0.4厘米,笔头长度仅有1.5厘米。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制作毛笔,罗儒供都待在这里,和工人们一起吃饭,一起下班。

罗儒供说,随着会全套制作毛笔手艺人的陆续离世,全能的手艺人更少了。因为学习制作毛笔的时间太长,加上市场不理想,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制作毛笔。罗儒供现在只带了两个徒弟,心里难免失落,担心这门技艺失传。但即使在这样落寞的情形下,罗儒供仍然心存希望。他说:“感觉还是有发展的空间,整个广西就是我们一家,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会有发展。”

毛笔笔头

猜你喜欢
制笔笔杆毛笔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2019年上半年制笔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2019年1月~2月制笔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2018年1月~11月制笔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卷首语
写话小能手
一角钱
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