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丽琼 陈秋菊 陈咏莲 李丽群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广东中山 528400
先兆流产是常见的妊娠病症,占全部妊娠的10%~15%[1]。临床上先兆流产指妊娠前28周,患者出现少量的阴道出血、继而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痛,如症状加重,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终止妊娠[2]。因此,一旦出现先兆流产,大部分患者及陪护家属会出现恐慌等心理问题,加重病情,威胁母婴安全,不利患者身心健康。特别是住院时间越久,患者心理及经济压力越大,负性情绪越重。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的负性情绪控制极为重要。但传统的心理护理只针对患者,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陪护家属的心理状态也可对患者的妊娠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如陪护家属过度的焦虑等负性情绪可使患者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影响患者母婴的营养吸收、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保胎质量[3]。现为了进一步探讨对患者陪护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对先兆流产住院患者的影响,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存在负性情绪的先兆流产患者及陪护家属各9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存在负性情绪的先兆流产住院患者及陪护家属各9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确诊为先兆流产;(2)无语言沟通障碍。排除标准:(1)心、肝、肾功能不全;(2)恶性肿瘤者;(3)拒绝参与者。通过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实验组 49例,对照组47例。其中,实验组年龄22~45岁,平均(28.4±3.0)岁,孕周5~13周,平均(8.03±2.93)周,平均体质量指数(21.20±2.19)kg/m2。初产妇23例,经产妇26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4例,初中15例,高中24例,大学及以上6例。对照组年龄22~46岁,平均(28.5±3.2)岁,孕周5~15周,平均(8.12±2.89)周,平均体质量指数(21.28±2.15)kg/m2。初产妇22例,经产妇25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13例,高中22例,大学及以上7例。两组患者及家属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已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两组患者均进行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给予止血、叶酸辅助治疗等,治疗及检查方面无差异。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包括:保持空气流通,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遵嘱用药及治疗等。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对患者陪护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具体如:(1)对患者陪护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及时评估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状态,告知“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思想,根据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担忧等结合患者病情进行疏通。告知陪护家属良好的心理及支持对产妇的影响。鼓励其通过交流使患者愉悦的话题来缓解患者的紧张等负性情绪。(2)健康教育。约谈家属,使患者陪护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利用多媒体滚动式播放视频等向患者陪护家属讲解先兆流产的原因、预后及保胎治疗相关知识,通过列举治疗已成功且典型的案例,并邀请相关当事人做分享,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信心,重点强调愉悦的心情对患者的影响,避免因陪护家属的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心理感受、状态及行为。(3)鼓励陪护家属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鼓励患者陪护家属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密切其关系。与护理人员一起协助患者进行节律深呼吸训练、倾听轻音乐、观看娱乐性节目、适当的晒太阳、指导患者合理摄食等,有效转移及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痛苦、无助、恐惧等心理[4]。
(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的比较。包括SDS(抑郁)及SAS(焦虑)评分,分别用SDS及SAS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其中,SDS中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SAS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5]。(2)两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比较。保胎成功即患者正常分娩。保胎成功率=正常分娩/总例数×100%[6]。(3)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腹痛、阴道流血等。
本次研究数据均经SPSS18.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干预前SDS及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SDS及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x ± s,分)
实验组患者保胎成功率93.88%,高于对照组78.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保胎成功率比较[n(%)]
临床上,孕妇可因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失常、情感创伤如恐惧、悲伤等各种因素引发先兆流产,其中,情绪因素在先兆流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7]。孕妇情绪波动过大可加剧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使胎儿出现畸形,甚至流产。而患者一旦出现先兆流产症状,往往会加剧抑郁及睡眠障碍等,影响保胎成功率[8]。一旦流产,对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心理及生理将带来极大的伤害,甚至可威胁到家庭和谐[9]。因此,对先兆流产的患者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确保保胎成功。而患者陪护家属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又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情绪[10],因此,需要对患者陪护家属进行相关干预。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干预前SDS及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SDS及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部分患者受“重男轻女”、传宗接代思想影响心理压力大、初产妇由于缺少生育经验对先兆流产较为恐惧、高龄产妇或有习惯性流产的患者对妊娠的不自信等引发情绪波动[11-12],因此,对患者陪护家属进行评估,使其认识到“生男生女一样”,有助于其改变错误观念,避免无形中给患者增加压力,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情绪稳定,减少负性情绪产生,促进患者顺利分娩[13],因此,实验组患者SDS和SAS评分较低。陪护家属作为患者住院期间主要的照顾者及支持者,可从精神及物质上影响患者,因此,一定程度上陪护家属可影响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14]。本研究中对患者陪护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有助于家属了解先兆流产相关知识,主动劝说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及护理,避免因焦虑、恐惧等使得大脑皮质层抑制过程失衡,增加子宫对交感神经活动的敏感性,导致流产。另外,通过鼓励陪护家属通过与患者聊天、听音乐等转移患者注意力,有助于密切陪护家属与患者的关系,使其积极乐观的接受治疗[15],如倾听音乐可将声波传到人体内,使母体产生有益的共振,激发患者顺利妊娠的信心。因此,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家属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的照顾者,指导其进行陪伴患者,并将其从医务人员处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照料患者的过程中去,如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指导其摄入富营养易消化的新鲜食物有助于提高患者食欲,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适量的晒太阳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食欲。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抑制宫缩,减少出血量及腹痛。研究指出,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对患者陪护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使患者将注意力及精力转移到自身及胎儿的健康及护理上,从而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但本次研究仍存在不足,如样本量不足,研究对象地域有限,今后可扩大样本量,争取在更多省份进行研究对比。
综上所述,对患者陪护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保胎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