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2019-05-22 02:36
云南档案 2019年4期
关键词:当兵纵队连队

■ 颜 野

这张珍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十支队滇南饯别合影纪念照,拍摄于1950年3月9日,时间跨度接近70年。看到这张老照片,让人不由的想起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十支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西南边疆战斗的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十支队组建

1949年7月,为加强党在滇桂黔边区的领导和对革命武装的发展建设,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经过酝酿准备,林李明、周楠、郑伯克等在云南省砚山县主持召开中共云南省工委、桂滇边工委合并扩大会议,成立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组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研究形势和配合野战军解放云南及边区的任务。这次会议正式宣告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成立,正式组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任命庄田为司令员,林李明为政务,朱家璧为副司令员,郑伯克为副政委,黄景文为参谋长,张子斋为政治部主任。按照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三结合原则,把当时全边区的人民武装5 万余人,整编为12 个支队、2 个独立团,任命了各支队和独立团的主要领导人。1949年6月下旬,岳世华、马仲明率桂滇黔边纵队第二支队第十二团到元江,与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挺进支队会师。7月1日,在元江建立滇南支队,8月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决定改称滇桂黔边纵队第十支队,支队下辖两个主力团,共2500 余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滇南饯别合影纪念照已经严重氧化,开始逐渐变色有些模糊不清,只有少部分人的面孔依稀可辨。经笔者考证:照片前排从左至右,依次是于一、何云峰、岳世华、周学义、马仲明,他们都为云南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何云峰曾受毛泽东高度赞扬

何云峰,1922年生于四川巴中,完全是个老红军,11 岁时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6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3 军政治部宣传员,后参加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神头岭,响堂铺战斗和“百团大战”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豫、鲁野战军四纵队第10 旅21 团政治处主任、中原野战军第4 纵队28 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渡江、南昌、滇南等战役。建国后任第二野战军13 军37 师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福州军区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1958 夏天,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赞扬过何云峰,赞扬他作为一个军队的高级干部在全国率先下连队当兵的行动,打破了旧的观念,发扬了我军的光荣传统,密切了官兵关系,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在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倡导下,全军掀起了军官下连队当兵的高潮,并形成制度,普遍地在全军得以推广。

1958年2月25日,在昆明宜良县的大荒田军营里,传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消息,步兵第三十七师政委何云峰大校,副师长张化民中校身着战士服,佩戴列兵军衔下到八连当兵。

昆明部队顿时轰动了起来,人们怀着不同的心情看着这个新生事物。有些军官热烈地议论起来,何政委下连队当兵了,我也要做好准备。争取早日下连队锻炼,有的士兵窃窃私语,何政委下连队当兵,能真的和我们士兵一样生活吗?知道情况的群众赞不绝口地说“盘古开天,未见过军官下连队当兵,这样的新鲜事只有在共产党领导的新型军队才有可能。”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这件事,从不同的侧面来审视这件事情的发展,军区首长秦基伟等获悉这件事情后,曾担心地问何云峰:“你能不能象士兵一样生活训练?”何云峰的回答只是一句:“我保证当好普通一兵”。从师政委到普通一兵,更多的人持怀疑态度。

当天下午,何云峰到“红军团八连”,报告连长战士何云峰前来报道,他恭恭敬敬地给连长张福才敬了一个军礼,张连长这时才醒过来,师政委来我连当士兵了,在老兵的带领下,何云峰来到了一班,谁是我的班长?班长黄贵友,“报告首长是我。”何云峰马上说:“班长,我是班里的列兵,以后不要叫我首长,我叫何云峰,今天来到班里,你要像领导其他士兵一样领导我,我坚决服从命令。”何云峰师政委是当兵了,究竟他能不能当一名好兵,多少双眼睛正盯着他呢。

第二天起床号一响,全班都在一定的时间内,整理好内务,梳洗完毕,可这个列兵连自己的被服都无法整理的与其他战士那样整齐利索,即便班长过来帮忙,也无法将列兵的大被子整理的与其他战士一样。原来,连长、指导员考虑到何云峰岁数大了,头晚特意给他送了床大被子,由于被子不标准,当然做不到与士兵的被子那样整齐了。何云峰出操回来,去连部换了床士兵被子,可是早饭后再看,小被子又换成了大被,他找到班长坚持又把小被换回来,这就是何云峰当列兵的第一课。

战士的主要任务就是战术训练,这是一个练为战的真实过程,只有平时训练不怕苦,才可能战时不送命,可作为战士们年青有活力,训练起来就很正常,何云峰当士兵,虽说自己参加红军时也当过勤务兵,也训练过,但此时年龄不饶人,可何云峰硬是像年轻的战士那样一起摸、爬、滚、打,战士们走多少路,他就走多少,战士们爬高山他跟,战士们涉水,他还跟,战士们越障物,他还是跟,除了岁数大外,他与战士们没有任何的特殊可讲。

何云峰大校,在下连队当兵的两个月里,用自己过硬的思想作风影响了连队的士兵。就连七连长王金平也主动搬到班里住,训练中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打成一片,后勤处长也一改过去动口不动手的作风,主动到基层问长问短,并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财务主任也把薪金送到连队和干部手上,整个37 师上上下下都开展了官教兵、兵教官、官教官、兵教兵的新型的民主训练方法,全师出现一片新风。

何云峰政委下连队当兵的事迹在《国防战士》《云南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上宣传后,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和倡导并在全军形成了一项重要的制度,甚至在全国带动了其它行业,比如我父亲60年代初读中学时,除了平时的劳动锻炼外,每学期农忙时学校还组织他们到生产队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活动。不仅中学生如此,就连中央委员,党中央都有了要求,要求每个中央委员每年都要抽一定的时间到基层调查研究,甚至规定凡是中央委员不到基层调研的不能进入中央当委员,一时间全国掀起了调查研究之风,掌握了基层第一手资料,为国家制定政策,奠定了基础,使新政策更符合国情、民情。这和现在开展的精准扶贫、新农村指导员等系列活动是一样的道理,中国的优良传统一直被传承延续到今天。

1960年10月,首创干部下连队当兵的何云峰同志已经升任军的领导职务后,又率领一个工作组到37 师炮团榴弹炮一连当了一个月的兵。这一次,他们既当兵又当参谋,除了自觉锻炼外,还积极帮助连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何云峰第二次下连队当兵的事迹在报上作了突出的报道后,对全军干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60年以后,干部下连队当兵,大多数同帮助连队做工作结合起来,不少领导干部到基层单位代职,蹲点,亲自摸索连队工作的具体经验,指导部队搞好基层建设,推动部队战备训练和各项工作,给部队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使军队干部下连当兵获得了更为丰硕的成果。

昆明军区的秦基伟司令员,鲁瑞林副司令员以及王砚泉副参谋长等军区领导和机关的120多名干部首批下连队当兵,军区机关为这批下连队当兵的干部还举行了欢送会。与此同时,全军各大军区,各军种、兵种、军事院校有数万名干部分别下到陆军、海军、边防军、筑路部队,后勤部队当兵,形成了干部下连队当兵的热潮。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高度称赞了这一做法。总政治部当即发出通知,要求全军干部每年下连当兵1 个月,藉以联系群众、锻炼自己,及时总结经验,指导部队,进一步发扬我军官兵一致、上下一致、军民一致的光荣传统。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等,都带头下连当兵。据统计,自1958年8月至1962年底,全军下连队当兵的干部,共计77 万多人次,其中将军250 人。干部下连队当兵这一创举密切了官兵关系,冲刷了干部身上的官气、暮气和骄气,改进了领导作风和方法,推动了连队建设,在我军建设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①

可以说军官下连队当兵这一行为也是我军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的一个创举,而开创这一行为的人正是这张照片的前排左起第二人何云峰,他于2013年91 岁时去世,虽然他去世了,但他的事迹至今仍在军队传扬。

周学义剿灭云南江川地区土匪

老照片前排第四位便是周学义少将。周学义是他们几位的老大哥,1912年生于湖北省黄梅县,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25 师连营长并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七七二团团长,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副旅长,第二野战军13 军37 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兼昆明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军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周学义自从参加革命以来,身经百战,但最后一战却是发生在建国后的云南。1950年9月,云南江川著名匪首金绍云早就在江川的抚仙湖中的孤山建立了反共基地,自称“滇中反共独立师”和“滇南人民反共自卫军”,企图与人民政府对抗,昆明警备师接受了云南省军区的命令,由周学义师长为总指挥,打响了歼灭匪首金绍云的战斗。由于金绍云先后杀死过100 多名战士,在举行完烈士追悼会后,将匪首金绍云押赴刑场枪决,此后在昆明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战役。②遗憾的是,周学义将军虽身经百战,没有死在枪林弹雨下,于1964年病逝于京。

马仲明建立云南党组织领导的第一支人民武装

根据老照片的原始记载前排第五是马仲明先生。马仲明1913年生于云南省盐津县,从小受二哥马逸飞(早期云南学生运动的负责人,后经罗炳辉将军介绍到滇军184 师任少将参谋长)的影响,积极加入学生运动,1930年底,马仲明先后考入昆明道路工程学校,昆明农校,昆明财经训练班就读,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4月,红二军团长征路上攻占寻甸,马仲明受中共云南省临时工委委托,与红军取得联系,1938年初,马仲明到国民党陆军军官第五分校政治部任干事,7月云南组建滇军58 军开赴抗日前线,经党组织同意,马仲明等参加滇军58 军奔赴抗日前线,到10月马仲明被国民党反动军人威胁并殴打,被迫撤出58 军,年底,马仲明回到昆明,与云南党组织取得联系,1941年6月,到《云南日报》采访部当记者,1943年末到昭通兼任《云南日报》昭通版总编辑。马仲明在李剑秋、吴宗遥、马冰清等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吸纳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到报馆工作,1946年春,马仲明与唐登岷、张旭合办《中国周报》不久,经党组织同意,又与蒋南先一起筹办《夏兴晚报》。之后,根据党组织的决定,马仲明打入龙云之子龙绳武创办的《观察报》,任编辑主任,7月李闻惨案发生,被列入国民党通缉逮捕的黑名单,经组织同意,马仲明和张子斋,朱家壁等转移到缅甸,并在仰光建立党的特别支部。

1947年12月,根据中国云南省工委建水会议精神,马仲明、朱家壁、张子斋等从缅甸回国,到弥勒组织领导武装斗争。1948年3月,中共云南党组织领导的第一支人民武装——“一支人民的军队”正式建立,马仲明任“一支人民的军队”的党总支委员,7月初“一支人民军队”整编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马任第二支队政委。1949年1月初,中共桂滇边工委前委决定在泸西组建盘北指挥部,负责指挥弥、泸地区的武装斗争,马仲明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7月滇桂黔边纵第十支队成立,任副司令员,12月18日,建水县人民政府成立,马任第一任县长,12月23日,滇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在建水成立,马仲明任专员,1950年2月,“滇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改为“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马仲明任专员。

1952年,马仲明任昆明第一中学校长,中共昆明中学总支书记,年底调云南省中苏友好协会负责办公室工作,之后任协会秘书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文革后,任云南省政协专职副秘书长,1982年离休。2009年6月去世,享年96 岁。③

岳世华为云南建设事业作出大量贡献

我们再看老照片原始记录上的前排左起第三人岳世华。岳世华1919年生于云南江川,1937年11月在云南大学附中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云南的外围组织“云南抗日先锋队”。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重庆“读书出版社”分社经理,中共云南工委外围组织“新联”负责人,中共文山县委负责人,中共文山地委书记,中共滇东南工委副书记等职务。

1949年6月,省工委根据中央,华南分局的指示,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将滇南地区划分为思普,滇南两个地区,成立滇南地委,岳世华任书记。7月在元江县建立滇桂黔边纵队第十支队,岳世华任边纵第十支队政委、书记等职。

1950年2月,中共蒙自地委建立,岳世华任第二书记。10月,岳世华任蒙自区公署专员,1951年4月,中共蒙自地委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岳世华任第一任书记,后任省交通厅副厅长,西南第六公路工程局局长,省化学石油工业厅副厅长,省电力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云南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90年离休,2003年12月因病去世,享年85 岁,这位老人,虽然不是老红军,但也为和平解放云南及云南的建设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

猜你喜欢
当兵纵队连队
当兵就要当精兵
动物“当兵”欢乐多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当兵为了啥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一二九团注重连队“两委”后备人才培养
一三〇团“民事连办”方便群众
《粤中纵队之歌》情景歌舞剧牵动阳春观众心
罗汉滩上打票船 威震闽江破敌胆——闽浙赣游击纵队截击敌运输船纪实
当兵爱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