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弓射雕会有时

2019-05-21 03:41刘晓峰
军事文摘 2019年5期
关键词:反坦克坦克

刘晓峰

近日,沙特公布的一段视频显示,一款先进无人机发射空地导弹摧毁一辆胡塞武装的T-72坦克。从视频可以看出,在交战中T-72坦克可能知道无人机随时会对它痛下杀手,遂使劲浑身解数想躲入树丛中。但是,树丛等遮盖物在无人机雷达和光电设备面前相当于荡然空物。随后,无人机发射1枚空地导弹,几十秒后,只见地面暴起一阵烟雾,刚刚所向披靡的T-72主战坦克被炸成了一地零件。

此事一出,关于“坦克无用论”的论调又一次喧嚣尘上,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主战坦克和无人机同为陆军的两款支柱性装备,一个是纵横战场的百年老霸主,另一个是依靠民用技术水涨船高的新技术堆砌,如果因为一辆落单的老旧坦克被无人机发射的武器命中,就此断定无人机登场后坦克即将谢幕,未免有点武断。

老当益壮的“陆战之王”

自一战投入战场以来,被誉为“陆战之王”的坦克已驰骋战场100多年。作为现代陆军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坦克是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能力的完美结合,主要用来与敌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陆上力量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其实,坦克也是“天敌”最多的陆战武器,各种反坦克手段层出不穷,从单一的反坦克地雷和手榴弹,逐渐丰富到单兵火箭、反坦克导弹等,载具更是涵盖地面、空中多种多样。

在这100多年间,反坦克武器发展那么多代、变换了那么多种形式,却始终未能使坦克从战争舞台上谢幕,这说明坦克陆军霸主的地位难以撼动,坦克也在随着反坦克武器的变化和战场需求的变化顺势而变。

此次被无人机摧毁的T-72坦克是苏联技术路线培育的第二代主战坦克,其防护手段和综合性能并不能代表当前坦克技术的最高水平。在过去的30年中,依靠附加装甲增强对反坦克武器防护的手段已经被普及,随后甚至逐步淘汰。2015年5月4日,俄罗斯公布了阿玛塔坦克,依照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车辆按定型年代命名的习惯,阿玛塔也被称为T-14坦克。俄罗斯的坦克设计者认为阿玛塔属于第四代坦克,将其服役年限计划至2050年。

从外观上看,代表俄罗斯坦克工业最高水平的T-14坦克,总体布局仍然中规中矩,很多性能指标提升的背后,是各种尖端技术成功运用到坦克上的结果。阿玛塔T-14主动防御系统“霞石”被认为可以“领跑世界”,由俄罗斯著名的图拉仪器制造设计局研制。最让世界为之注目的是该主动防御系统号称可以拦截高速穿甲弹,这也是T-14上安装有多面小型相控阵雷达的原因。俄罗斯设计人员称通过这种小型相控阵雷达可以在安全距离识别并拦截大小30厘米的物体。然后主动防御系统自动启动,在几毫秒内即可发射拦截弹,拦截敌方穿甲弹,用硬碰硬的方式改变其弹道,达到防御的目地。此外,T-14配有3个12单元烟雾弹发射装置。其烟雾弹很可能采用新型的含碳颗粒的发烟剂,以遮蔽激光、红外成像仪的探测,不仅用来反制反坦克导弹,还能反制机载激光、红外制导的精确打击弹药。

在车臣战争中,俄罗斯感受到冷战思维的坦克已经无法适应21世纪战争的节奏,所以我们从T-14坦克上可以看出,T-14坦克对于坦克自动化部件的使用十分普及,能用液压助力的部件绝不用机械助力,能用电子助力的地方绝不用液压助力。其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以及车族化底盘随时可以改装成各种功能车辆,正是T-14坦克被称之为新一代车型的主要原因。T-14坦克较以往坦克的变化,说明了三代坦克到四代坦克的技術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火炮威力、抗弹性能、机动能力上,而是坦克将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参与到21世纪的战场中去。

设计思路决定命运

一般来讲,坦克只要跨代,总体设计上往往是不可更替的。比如第二代坦克的发动机普遍采用废气涡轮或者机械增压装置,这种发动机在第一代坦克上就没法布置;第三代坦克标志性部件之一的“猎-歼”式火控系统和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电子设备,如果装在老旧的59式坦克上,连最基本的管线都没地方塞。这就是我们经常听专家提起的“升级空间”。T-72坦克在世界坦克族谱中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因为中国和美国的二代和三代坦克都是各自重新设计的,苏联坦克却具有代际继承性。从技术根源上看,T-72坦克被认为是在第一代坦克T-64基础上的创新升级,而其改进型T-90坦克和师出同门的T-80U坦克则被认为是第三代车。

在最初诞生的年代,T-72坦克主要是为了对付战术核武器和105毫米口径反坦克炮。经过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后,T-72坦克的防护系统根据日益普及的反坦克导弹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底盘首上采用厚度为200毫米的多层装甲,倾斜放置后的水平厚度达到500毫米以上,这种厚度基本能够抵御一般步兵战车搭载火炮的攻击。曾经有观点认为,坦克动力前置方案优于后置方案,原因是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采用前置方案,动力舱和燃油箱能为车内人员提供多一层的安全防护。这一说法是将发动机和油箱当成装甲来使用。根据试验数据,柴油的防护能力是同等厚度均质装甲钢的1/7,一个标准柴油箱正面迎击的防护能力相当于T-72坦克炮塔正面基体装甲的水平。但如果将前置发动机增加装甲防护的话,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坦克重量集中在车头部,急刹车时会车尾离地甚至翻车。归根结底,发动机前置方案是坦克防护手段单一的技术背景下,宁要车毁、不要人亡的权宜之计。所以,T-72坦克采用了动力舱后置方案,搭配车前部厚重装甲的布局用于平衡重心。

坦克被誉为“陆战之王”

从机械设计角度看,坦克比无人机的设计难度要高得多,图为T-72坦克基础型剖面图

动力后置方案为T-72坦克带来重量方面的更大改进空间,所以我们看到在T-72后续的很多改进车型上都安装了大量附加装甲,使T-72这款老车通过换装新型装甲,防护能力几十年不落后,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问世后的几十年里,T-72坦克在外部增加了大量的反应装甲,而俄罗斯从反应-1到反应-5型装甲的发展过程,也是从解决附加装甲的有无问题到与反坦克导弹战斗部你追我赶的较量过程。

由于在设计初期就预留了升级空间,车内部能够塞下电子设备所需的电容器,发动机通过增压技术和喷油技术的改进,在体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性能从780马力增加到后续型号的1000马力。与动力系统搭配的是液压助力的机械传动系统,机械传动的最大好处是动力损失比液力传动小,不需要采用太大功率的发动机就能使坦克获得良好的加速性,而且动力系统的喘震、噪音、油耗等也能够随之减少很多。

从目前的技术角度看,T-72坦克最新改进型的技战术指标并不十分落后。实战证明,T-72坦克在应对21世纪反恐战争中表现不俗。21世纪的反恐战争对于坦克传统三大指标并没有过高的要求,相反,由于反恐作战主战场一般都在市区,坦克不需要过高的平均车速和600千米以上的行驶里程,而是需要爬上各种复杂的陡坡、快速规避楼宇中反坦克火力的威胁,而这些仅是对于坦克的加速度要求有所提高。对于坦克动力系统的设计者来讲,增加柴油机的缸径、增大喷油量,会提升坦克的单位功率、减少最大行程,这些改进变动恰恰符合城市作战的需要。假设同一款车,改装前后的区别只是在加速度和最大行程两个指标上各自存在优势,则无法判定孰优孰劣,只能放在相应的战场环境中看谁更适合。

装甲部队与无人机活动区域示意图

T-72坦克跨越了漫长的历史时空,经历了坦克作战的主战场从大规模集群作战向城市作战的变化过程。今日T-72坦克被击毁,只是没有按照无人机进入战场时代后对战法和防护系统进行及时调整。坦克的性能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坦克设计者对于未来战场需要的准确预判。如果性能先进的坦克搭配现代陆军作战体系,无人机未必能在坦克面前捞到便宜。据悉,俄罗斯目前正在研制开发其第三代BMPT-72终结者坦克火力支援车。俄罗斯陆军表示,该战车可以用于支援坦克和步兵,也可以击落一般的无人机。一位俄羅斯国防部工业官员表示终结者-3可以搭载能够调整轨道的地空导弹,从而使其拥有击落无人机的能力。

无人机打坦克需突破层层防护

再先进的无人机,也只能对付在战场上落单的坦克,这种胜利只能是侥幸撞上。在现实作战中,正规地面部队往往呈体系出现在战场,首先是近地轨道空间的控制和区域防空火力的搭建,然后近程防空火力伴随地面突击力量入场展开,不同型号的远程打击火力逐步就位。而区域防空火力就像《西游记》里孙悟空给师父划的一个圈,地面部队在这个安全区内作战是有制空保障的。这个圈有多大呢?12部中程防空系统就能撑起土耳其的整个天空。如果再将卫星侦察与固定翼战机组成的安全空域加起来,那么坦克可以活动的区域更为广阔。

无人机是不是在防空火力网以外盘旋就安全了?其实对付无人机的办法也有很多。

海湾战争后,各国坦克都十分重视夜视仪技术的发展

根据以往的作战手段和武器性能分析,在大规模局部战争中,作为无人机系统神经中枢的地面基站仅处于高强度作战地域的边缘地带,坦克、装甲车与武装直升机组成的地面突击力量,都能够在无人机抵达机场后准备升空的过程中完成对地面基站的突袭。而且无人机地面基站需要与卫星传输信号,因此极大增加了被发现的概率。此外,步兵在搜寻无人机地面站的过程中,根本不需要借助卫星等作战级别较高的手段,只需要3个侦察兵携带手持信号接收机,就可以完成对无人机基站的“三点定位”,并将坐标实时传输给负责地面打击的炮兵。如此一来,需要固定在一个地点的无人机地面基站将完全暴露在地面突击力量和远程机动火力的攻击范围之内。

除了外界提供的安全保障外,坦克自身也拥有三层防护手段。第一层即伪装防护,坦克通过设置假目标、释放快速隐身弹幕、隐蔽等手段,在较远距离上使无人机失去攻击目标。无人机自身噪音很大,无人机根本无法探测到地面声音,所以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噪音影响可以忽略。只要将视觉信号和红外信号干扰掉,就实现了第一层防护。

第二层防护是坦克的主动防护系统。能对坦克造成威胁的武器只有动能弹和聚能战斗部这两种弹药。其中,动能弹只有坦克炮可以发射,弹丸飞行速度可达到1600米/秒以上,拦截和防护难度在反坦克武器中最大,所以坦克最大的克星还是坦克。聚能战斗部既可在火炮中当作破甲弹发射,也是各种反坦克导弹战斗部的主要结构。由于飞行速度一般只在600~1000米/秒之间,武装直升机发射反坦克导弹的距离比坦克打破甲弹的距离远,无人机发射反坦克导弹的距离比武装直升机更远,所以无人机发射的反坦克武器飞行时间相对较长,拦截难度相对较低。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坦克车载弹药拦截系统仍然是依靠探测器发现目标,然后在相应方向发射拦截弹进行反击拦截,这套系统就是今天坦克技术界非常热门的主动防护系统。“坦克主动防护系统”概念的提出,源于西方坦克设计者认为,在反坦克导弹普遍采用串联战斗部的今天,传统的附加装甲已经难以发挥作用,于是采取各种手段,在坦克遭到敌方弹药毁伤之前,对来袭弹药进行干扰或者摧毁,使其攻击力削弱或者丧失,这就是主动防护系统的根本作用。主动防护是目前现役坦克最为先进的部件之一,同时也是划分三代坦克与四代坦克的重要标尺之一。

目前,现役的无人机只能完成非对称战争环境下跟踪、监视、定点打击等低强度任务

第三层防护是坦克附加装甲与基体装甲组成的被动防护系统,说白了就是被人发现了没躲掉,砖头飞来了没挡住,只能靠皮糙肉厚硬杠了。被动防护阶段的主要对手是主动防护系统的漏网之鱼。比如面对30米开外发射的肩扛式便携式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正好处于主动防护系统的底部盲区。但肩扛式便携式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也注定了战斗部不会太复杂,装药量也不会太大,一般的复合装甲都能抵挡住。

至于坦克对无人机发射导弹的防护效果,要看导弹的装药量和飞行速度。装药量越大,导弹半径就越大,飞行速度就会减慢,被拦截的概率也就随之增大。如果速度慢到马赫数2以下,都不用坦克主动防护系统出手,伴随的近程防空炮就能出手拦截。现在与坦克部队伴随的防空炮早已不是人看手摇的方式了,而是与坦克采用同系底盘,能够伴随坦克部队全地域机动。根据德国20世纪80年代的测试数据,猎豹双35高炮在对于2000米内、左右60°以内区域中的目标,从识别到完成开火,仅需1秒钟。无人机向坦克发起攻击的距离一般在5000~7000米,而同类产品的飞行速度大多处于马赫数1~2之间,这种速度对于伴随高炮的拦截效率而言都属于降级使用,更别提反应速度更加敏捷的主动防护系统了。

如果想要增强空地导弹对于装甲部队各级防护系统的突防能力,惟一途径就是提高速度。提高速度意味着要减小导弹的直径,随之而来的是减少战斗部和推进部的装药量,那么导弹的射程和杀伤力都会大幅降低。对付这种只有速度没有力度的弹药,坦克可以把所有传感器和主动防护雷达都关掉,就用附加装甲硬扛都没什么问题。如果兼顾速度与威力的话,无人机恐难胜任搭载重任,所以空地导弹在处理速度和威力同总体尺寸和重量这对矛盾的时候,设计师必须依据自己对实战的预判做出性能指标的取舍。

坦克,不能停!

目前现役的无人机,由于受到探测识别技术与飞控技术的制约,只能完成非对称战争环境下的跟踪、监视、定点打击等低强度任务,此次沙特公布的打击T-72坦克的无人机也不具备空中格斗能力,其战场生存能力极低。由于外界对导弹和火炮等具体技术缺乏了解,只觉得能自己拐弯的导弹怎么都比不长眼的炮弹强得多,所以也將以火炮为主要武器的坦克列进了被淘汰的装备名单中。但是,坦克在陆战中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某坦克副总设计师曾经对笔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管武器怎么发展,最后解决问题的都是地面武器。”100多年来,几十种武器向坦克发起挑战,而坦克就像经验丰富的老兵,越战越强。坦克至今仍然是纵横战场的陆战之王。在今天世界各地的局部战场上,坦克的出现往往能够锁定一场战役的胜局。所以,只要地表还有战斗,坦克的引擎就不能熄灭,打赢战争就离不开坦克。

责任编辑:张传良

猜你喜欢
反坦克坦克
超级坦克大乱斗
96B坦克的精彩瞬间
卫国战争苏联反坦克步枪史料(一)
“红箭9”自行反坦克车方队
坦克新杀手
坦克装甲变身术
谈天说地
伊朗研制新型反坦克制导导弹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单兵反坦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