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格
广东省汕尾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汕尾 516600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中的常见的一种损伤性疾病,可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颅内血肿、脑水肿等,并且还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循环障碍、意识障碍、颅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等,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对患者构成严重威胁[1]。手术是常用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但易损伤患者呼吸屏障,造成患者肺功能损伤,此外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较低,容易出现感染风险,造成住院时间的延长,不利于患者预后[2]。因此,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患者的预后,减轻患者负担。而常规护理内容单一,无法满足患者需求,为此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患者围手术期内给予患者针对性、全面化、系统化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中,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干预,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4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2~52岁,平均(37.4±1.4)岁,损伤类型:7例脑挫裂伤,6例颅内血肿,8例脑疝。研究组21例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21~54岁,平均(36.7±1.5)岁,损伤类型:8例脑挫裂伤,7例颅内血肿,6例脑疝。两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重症颅脑损伤诊断标准[3];(2)无意识障碍且依从性良好;(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疾病;(2)具有严重心肺疾病、代谢异常;(3)合并恶性肿瘤;(4)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或近期服用过抗凝药物者;(5)术前存在感染。
对照组给予用药指导、保证病房通风、消毒、并发症护理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加以围术期护理,内容如下(1)术前。对病房定期通风,给予紫外光照射,限制家属流动,做好消毒工作。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安静,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给予医护人员加强责任感教育,严格控制感染源、阻断感染源传播途径。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家属讲解及培训护理技能,协同家属进行护理工作,内容包括听、触、视觉刺激的促醒护理、病情观察、保持引流管通畅、更换体位、翻身叩背,气道管理、营养支持、指导喂养、清理患者皮肤、语言康复、运动康复等;主动与患者交流,明确其情绪、病情等,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2)术中。根据患者药敏试验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调高床头并去侧俯卧位,避免胃内容物及呕吐物进入下呼吸道,加强对患者呼吸道及胃肠道管理,对切口进行严格消毒,在切口及时更换敷料,使用呼吸机时进行严格消毒,减少感染及肺炎风险。(3)术后。将冰袋置于患者大血管内,使用电冰帽及电子降温毯,温度控制在33.8~35.2℃,持续6h。降温速度为1.2~1.6℃/h。体温恢复正常后维持24h,停止物理降温方法,复温速度不宜太快,4℃/h,温度上升至36℃时停止复温,保持佩戴冰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语言和记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对于语言障碍患者要充分尊重患者,鼓励家属使用手语与患者交流,如果患者表达不清晰,需要耐心聆听,给予患者尊重,减少其自卑心理。对于有记忆障碍的患者,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神志的监测,在患者身体恢复后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嘱患者清淡饮食,以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热量、低脂、少盐的食物为主,如果患者无法进食给予静脉及鼻饲营养支持等方式给予营养物质供给,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感染情况并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4]等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沉降率采用血液流变仪进行检测[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6]进行检测,包括情感职能、心理压力、社交职能、生理功能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范围0~25分,每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感染率(23.80%)显著低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EV1、FEV1/FVC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沉降率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的结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的结果比较(±s)
组别 时间 FEV1(L) FEV1/FVC(%)研究组 干预前 1.40±0.25 55.31±7.52干预后 1.77±0.62a 61.79±7.58 t 5.4697 7.5163 P<0.05 <0.05对照组 干预前 1.39±0.21 55.31±6.46 1.65±0.31 59.82±6.49 4.216 5.816<0.05 <0.05 0.8462 0.927>0.05 >0.05 3.264 3.826<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结果比较(±s)
组别 时间 全血黏度高切(m Pa·s) 全血黏度低切(m Pa·s) 红细胞沉降率(mm/h)研究组 干预前 5.58±0.31 7.96±0.25 19.37±0.56干预后 4.16±0.68 6.24±0.16 14.12s0.58 4.289 3.981 5.215<0.05 <0.05 <0.05 5.61±0.25 7.98±0.52 19.85±0.41 5.40±0.31 7.65±0.14 18.12±0.58 3.925 3.021 4.781<0.05 <0.05 <0.05 0.726 0.871 0.856>0.05 >0.05 >0.05 3.258 2.983 4.156<0.05 <0.05 <0.05
表4 两组患者SF-36评分的结果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SF-36评分的结果比较(±s,分)
组别 时间 情感职能 心理压力 社交职能 生理功能研究组 干预前 13.52±1.69 13.25±1.63 12.21±1.58 13.02±1.51干预后 19.03±1.61 18.79±1.53 19.31±1.56 18.53±1.52 6.526 5.411 6.892 7.613<0.05 <0.05 <0.05 <0.05 13.50±1.57 13.28±1.58 12.20±1.68 13.01±1.67 15.94±1.59 15.38±1.69 15.86±1.58 15.15±1.69 4.263 3.926 4.587 4.926<0.05 <0.05 <0.05 <0.05 0.897 0.761 0.921 0.842>0.05 >0.05 >0.05 >0.05 3.512 3.021 3.627 3.4987<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干预前SF-36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重症颅脑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合理的治疗方式及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7-9]。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并且内容物及呕吐物大量蓄积并进入下呼吸道、昏迷等原因可能损伤患者肺功能[10],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本次研究中,给予研究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结果可见,通过术前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及对护理的了解,从而有效配合进行护理工作,促使护理工作顺利展开,提高护理质量[11]。护理过程中,加强消毒工作,严格控制感染源及途径,降低感染风险,因此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12]。在给患者用药时,根据患者药敏试验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令患者产生耐药性,影响后续治疗[13],调高床头并取侧俯卧位,避免胃内容物及呕吐物进入下呼吸道,加强对患者呼吸道及胃肠道管理,使用呼吸机时进行严格消毒,减少感染及肺炎风险,有效改善肺功能,因此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14]。
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才可以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及器官组织工作[15]。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性较高,血液循环不畅,可能加剧脑组织损伤[16]。本研究中,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结果可见,给予患者亚低温护理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脑氧代谢率,提高神经元合成速度,控制颅内压[15],有效维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稳定,因此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
给予患者术后康复指导以及饮食指导,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及预后效果,患者术后康复健康,感染风险较低,因此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综上所述,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