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涵韬 舒颜开
摘要:湘西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龙舟运动普及率高,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研究湘西龙舟文化的特点和开展的现状找出发展趋势,进一步制定相应对策,可以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世界体育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法和走访调查法,对湘西地区3市10余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湘西竞舟普及率高,决大多数的龙舟都成龙形,在竞龙舟过程中还有乐器,在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了古老的祭奠活动,指出应该提高领导认识,健全龙舟竞渡组织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抓好龙舟竞渡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培训基地,弘扬龙舟文化,整合湘西传统文化使其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湘西 龙舟运动 开展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9)3—0116—03
在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龙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区域性和传承性,使其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代相传中保留了下来。龙舟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民族传统运动,无论对人类个体的身心健康还是群体的和谐共处,都发挥着促进作用,能够满足人们在快节奏生活所需。正确看待龙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我国龙舟的健康发展。同时,它也为中国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世界体育文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湘西龙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悠久的传承仪式是湘西地区的群体保持记忆的一种方式,也是社会中的个人在社会或群体中找寻自我,确证自我的方式,龙舟文化已经成为联系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纽带。中华龙舟文化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少有的以单一项目形成并演变发展至今的文化,历史久远、传统厚重、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人数众多、传承有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较强的生命力,所蕴含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传说苗族祖先盘瓠就是龙犬下凡,苗家是龙的后裔。因此在湘西苗乡地区的龙舟文化,主要是围绕祭龙拜祖等祭祀文化,研究湘西龙舟运动开展的现状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研究目的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走访调查法,对湘西地区3市10余县进行龙舟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开发整理湘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推动湘西龙舟运动的发展以及传承其优秀的文化。
2研究对象
以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和怀化市的龙舟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为了对湘西龙舟的形状作全面调查,按湘西地域划分为吉首、张家界和怀化三个区,吉首有古丈、龙山、永顺、凤凰等4县和吉首市和张家界市,怀化有沅陵、辰溪、麻阳、洪江、溆浦江口、通道等县和怀化市。
3湘西龙舟的特征
龙舟起源的“屈原说”“伍子胥说”都是龙舟纪念文化的史证。除了纪念民族英雄之外,纪念文化亦涉及祖先、亲属、保护神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不再是以单纯祭龙为目的的传统思想赛龙舟,现代赛龙舟除了祭龙外还增加了体育竞技成份和娱乐休闲。湘西地区的龙舟形状大多数为长形细窄。长形细窄的龙舟在水中竞速有利于提高竞技速度。湘西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有些地方不能进行龙舟比赛,只能进行娱乐活动如(水中夺宝)。则出现了宽形龙舟,其意在提高龙舟的稳定性,这种做法多在吉首、张家界等少数民族地区,其次就是在怀化地区少数民族生活较多的区域。船尾是龙形的赛舟在吉首、张家界占大多数,而在怀化地区只占少数。可见,湘西现代龙舟竞渡并不都是龙形舟,在怀化地区普遍用普通船替代龙舟主要部分。近些年在吉首、张家界等地区也经常出现用普通船替代的情况。
4湘西龙舟运动开展的现状
4.1湘西龙舟运动的组织形式和规模状况
湘西地区41.8%的队伍为政府组织,58.2%的队伍为民间组织。所谓”民间组织”主要是县、乡一级的龙舟赛,同意村民自己组队参加,多数身体强壮的青年人临时邀伴参加,这种对训练时间短,服装难统一,给组织比赛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节省了费用,有利于龙舟竞渡的普及。68.7%的比赛船是超过10支队伍,31.3%的龙舟赛船不到10支,这说明湘西地区组织龙舟竞渡大多是中等规模。而且湘西地区竞龙舟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比赛能大能小,群众基础好,如果加强组织,赛龙舟这项民族传统体育在湘西地区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4.2湘西龙舟运动开展的器具状况
湘西现代赛龙舟仍然有使用传统器具。赛龙舟击鼓占95.1%,赛龙舟敲锣占86.6%,在龙舟上击鼓敲锣为的是助威和振奋精神,按传统龙舟上都要有锣鼓,这次调查却有3%不击鼓和14.3%不敲锣的情况。为此笔者走访和询问了当地知情者,原来是在比赛中,有些年青人为了比速度,他们给龙舟减负,去掉了传统的锣鼓用喊口号来代替。95.1%的龙舟上都有红旗,吹奏器只有37.5%(只要是指喇叭、唢呐和口哨)和神像只有16.5%,可以看出在现代的湘西龙舟文化中吹奏器和神像基本消失。湘西地区龙舟起源于祭祀活动或对先人的追思,但现在的湘西地区龙舟运动的传统仪式和习俗被淡化。对传统的祭祀方式、下水仪式、传统龍舟的制作都不甚了解,尤其龙舟的制作手艺人(稻水木匠)都为60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不愿学,出现人才上的青黄不接。之前造龙船尤其雕龙头的神秘感不复存在,“纪念屈原”等仪式不再重演,传统文化意蕴在渐渐消逝。
4.3湘西赛龙舟的人数、比赛时间和比赛形式
随着龙舟运动的现代化与国际化,龙舟体育文化这一秉承中国龙文化精神,体现于龙舟运动载体的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得到了强势传播与发展。当前龙舟赛事通过现代传媒,获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对于水平越来越高的龙舟赛来说,绝大多数人逐渐成为看客,直接参与的反而趋少。龙舟节是一个综合性的节日,除了龙舟竞渡外,还有斗牛、赛马、踩鼓等体育活动。划龙舟是一个具有父系血缘关系的寨子或家族、宗族内部青壮年男子参加的活动,划龙舟有利于增强血缘家族、宗族、村寨的凝聚力。湘西龙舟可分为地方型和国家标准型,地方型龙舟有运动员(40-50)人其中包括(头桡1人、舵手1或2人、鼓手1或2人、锣手1人、旗手1或2人、替补4人)国家标准型龙舟有运动员28人,其中领队1位、教练1为、管理1位、运动员25人(包括舵手1个、划手20个、鼓手1个、锣手1个、替补2个)。比赛时间在农历5月初5到初15这一段时间,但多数区域都是初5举行。比赛形式通常有下列几种:包抄龙头(两船激战一船绕过另一条船的船头而五)。龙山人称“旋锅盖”。被包抄者认为是奇耻人辱,因此常常引起斗殴。顺或逆水比试,只要甲船比乙船快一舱水甚至半舱水部算赢。胜利者将桡子举过头去,欢庆大捷。举桡称”晒桡”。抢标;即在河中或岸上某处设一物,两只或多只龙舟同时出发,抢到标物的为胜者。
4.4湘西龙舟的竞渡状况
湘西地区龙舟运动项目缺乏统一管理,民间组织的龙舟活动占多数。龙舟竞赛尚不规范,竞赛规程执行不严,发展不平衡;龙舟赛事资源市场化运行程度低、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弱,资源开发覆盖面窄、龙舟市场体系不完善、龙舟赛事整体运作水平不高,赛事影响力小。
5湘西龙舟发展的对策
南方是龙舟文化的发祥地,端午划龙舟的习俗最初可能只在长江下游吴越民族中流行,后来吴越文化逐渐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调查显示,湘西各地举行龙舟赛有59.2%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政府组织的竞龙舟还不到半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有少数地方政府对龙舟文化不够重视。调查还发现,湘西龙舟赛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如苗家龙舟在比赛前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祭江仪式和接龙、祭龙拜祖等活动,而且赛龙舟的形式多样。我们应该提高领导认识,健全龙舟竞渡组织,把龙舟竞渡作为产业文化资源来进行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创新龙舟竞渡,在抓好龙舟竞渡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湘西地区龙舟的创新工作,建立培训基地,弘扬龙舟文化,整合湘西传统文化,彰显名城魅力。民族民间体育赛事集赛事、民俗、节事、旅游、遗产等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关注和保护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就是关注和保护人类遗产。
6结论
在湘西地域的沅水中上游及支流的广大区域,传统龙舟竞渡民俗形态各异,地域文化特征鲜明,体现出湘西特有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特征,反映出湘西地域民众的精神信仰、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劳动特征,是湘西地域各族群众在历史进程中遗存下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从积极推进传统体育民俗现代化转型的立场出发,重新认识、阐释端午节赛龙舟民俗文化的积极价值。在重构现代端午节赛龙舟民俗文化体系时,需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注重遵循其特有的儀式戏剧美学规律,从点睛、竞渡、夺锦、龙舟宴、龙船市等整体仪式进程全方位创新变革,使古老的文化遗产以活态体育民俗的形式重焕生机。湘西龙舟运动的意义不仅限于娱乐,休闲和竞技。赛龙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保护、传承和推动龙舟文化,既是体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更是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需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争取社会、企业的赞助,加大竞赛工作力度和形式,把比赛办出规模、办出水平,从而进一步扩大龙舟的影响力,大力宣传龙舟文化,将湘西龙舟运动推向更高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