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沅
摘要:以四川文理学院太极拳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四川文理学院太极拳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经调查,相关结果显示,四川文理学院太极拳深受学生喜爱,但发展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如专业武术教师缺乏,学生对太极拳认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练习时间少等。通过对四川文理学院太极拳开展现状的研究,进一步为高校太极拳的开展纳言献策,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太极文化。
关键词:武术 高校太极拳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9)3—0065—04
1前言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璀璨结晶,是一项融养生、技击和文化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武术运动项目。“太极”二字最早出于《周易》,故此,太极又有阴阳之分,阴阳虚实,皆寓于太极之中。它是人们运用传统武术中的掤、捋、挤、按等手法,以及应用相应的攻防技击为技术特点的具有独特中华民族标识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长时间以来,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独特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健身功效,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并且深受我国人民大众的喜爱。现代的太极拳通过对传统技击术进行整合,舍弃了一些繁杂形式,找出其中的共性规律,把中国太极拳各拳种门派的技击技法进行归纳融合,进而去繁从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它从先辈们的日常劳动、生活中缘起,又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一块靓丽的瑰宝。
为深入推进太极拳健康良好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太极拳传统文化宣传、建立健全太极拳各项管理机制、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并深入的去研究探索太极拳各方面的未知领域。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并且解决一些实际性的现实存在的问题,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事业尽一份因尽之力。虽然太极拳运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其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现代太极拳失去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方法,而给人一种形式性的花拳绣腿的印象,失去了中华传统武术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二是人们对太极拳理论知识的认知不高,缺乏相应的宣传推广机制,在国内国际影响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太极拳作为中华的一种文化形态,还没有上升到一种高度的精神文化层面,其文化附加值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其重视的程度也因该进一步加强,使传统太极拳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文化标识”。
综上所述,国内文献都从不同角度对太极拳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查研究,并对传统太极文化发展中的相应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但其中仍然有很多未知领域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的去调查研究;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进步,我们应该将重心放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上,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育上,以及训练、教学及竞赛体系的科学化、程序化之上,在此过程中整合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积极因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将太极拳文化推广于众,进而促进太极拳更好地在校园生活中的开展,继而为太极拳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弘扬储备坚实而有力的后备军接班人。当然,本研究的最终目的与意义在于通过对高校太极拳的研究来引发普通高校对太极拳的重视,并且希望可以为四川文理学院太极拳的开展提供一些有效建议,以便于高校太极拳更好的发展,进而促进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希望可以使我校太极拳的开展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使我们年青一代能更好地将传统太极文化发扬光大。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达州市四川文理学院的800名学生和5位老师为调查对象,并其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用作本次调查的数据资料。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在四川文理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查阅与高校太极拳发展及研究的文章,收集相关论文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查阅涉及高校太极拳发展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明确其现阶段研究的水平状况,并借鉴其中较好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四川文理学院800名学生和5位老师为调查对象,总发问卷805份,回收学生问卷765份,学生有效问卷725份,有效回收率90.6%,教师有效问卷5份,有效回收率100%。
第一,问卷的效度检验。发放的问卷由6位教师进行内容效度与结构的检验。为非常合适、比较合适、基本合适几个方面对问卷的有效度评定。其中有4位教师给出了比较合适,另有2位给出了基本合适。第二,问卷的信度检验。为了保证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材料真实与否,笔者对课题所设计的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将前后两次问卷数据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统计处理,最后所得两次的结果基本相符,证明问卷具有可信性和可行性。
访谈法:通过与学校的专业导师和业内相关人士的面对面访谈交流,充分地了解太极拳文化,并获知了一些关于太极拳发展的现状和前沿状态,得到了其在现实应用中的一手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和依据。
數理统计法:运用word和Excel等计算机应用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整理和检验统计处理的结果,最后制成表格,将其作为能为逻辑分析提供详实准确资料的依据。
逻辑分析法:对统计所得数据资料以及所搜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分析,发现四川文理学院太极拳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自相应建议和对策。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四川文理学院太极拳的开展现状
3.1.1太极拳课程开设情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分析显示:四川文理学院太极拳课的内容有三种,分别是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以及8式太极拳。其中又以简化24式太极拳为主,占了92.8%,而42式太极拳、8式太极拳则只是体育专业学生有所涉及,分别占了1.9%和3.6%,比例较小。其中简化24式太极拳的教学目标显然更容易实现,教学效果也更明显,且技术动作相对简单利于学生掌握,对培养学生兴趣和增强学生运动能力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大多数学生也因此而更加青睐于24式简化太极拳。
3.1.2太极拳教师队伍的构成状况
通过对39名体育教师的专业进行调查发现,只有7.7%的体育教师是武术专业的,而所占比例最大的是非武术专业体育教师,占92.3%。相关研究表明,在太极拳专业教师的帮助下,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感官,更快更好的形成正确动作表象,领略动作要领,使学生们在练习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这对学校太极拳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应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体育教师队伍中太极拳专业教师的聘用和培养,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太极拳培训基地,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太极拳专业化培训,与此同时体育教师间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探讨,以此提高太极拳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总而言之,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才能更好地去教授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此才可以更好的为学生做好表率,进而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传承和发扬中华太极文化事业奉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3.1.3学生对太极拳课的感兴趣程度
调查统计显示:多数学生对太极拳课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因各自的原因对课程的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87.2%的学生对太极拳课程表示非常感兴趣,7%的学生对太极拳课感觉一般,而对太极拳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占了5.8%。俗话说得好“兴趣是一名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一名学生对一件事或者一堂课充满了兴趣,那么可以肯定得是他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他会在兴趣的引导激励下而为此不断努力不断奋斗。因此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变性较为重要,为此教师应该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有针对性教学,进而更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授课,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
3.1.4学生太极拳的认知状况
可以看出,现在大多数学生了解太极拳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课,占到了90.9%,而电视网络和相关理论教材比例各自只占5.8%和1.8%,由此可见,学生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对太极拳进行认知的途径比较单一,且学生头脑中对太极拳理论知识的了解也相对匮乏。虽然学校体育课和网络媒体对宣传太极拳很有用处,但是在学校体育课中对太极拳的了解较为浅显,而电视、电影、武侠小说中的对太极拳的描述,大多又较为夸张,使得一些学生认识产生偏差,甚至可能脱离现实科学,为此对太极的理解较为虚幻缥缈。太极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汲取百家之长,进而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文化风貌。当然,学生对于太极文化的了解也需要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加以认知,同时以正确的方法途径予以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深化学生对传统太极文化的认知。
3.1.5学生太极拳的自主参与程度
调查统计显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生自主参与太极拳练习的时间次数都比较少,对于太极拳的实践练习不重视。其中只有2.2%的学生经常对太极拳进行经常性练习,占比较少。而72.1%的学生对太极拳的自主练习都是视情况而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且有25.7%的学生从来都不参与太极拳的练习。由此可见学生对太极拳自主练习的意识缺乏,情况并不乐观。
3.1.6校园太极拳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统计显示:校园内相关太极拳活动的组织开展并不多见,情况不是很理想。当中有69.7%的学生普遍认为太极拳活动只是偶尔开展,有20.1%的学生认为从未开展,只有10.2%学生认为经常开展。由此可以表明,校园之中缺乏与太极拳相对应的组织活动,学校缺少相应的组织团体来推进太极拳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从侧面可以说明学校对太极拳发展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应当积极组织和引导太极拳在校园中的推广,以各种活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和了解,使其有意识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3.2四川文理学院太极拳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师资力量缺乏,专业倾向度不高
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才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体育教师队伍中武术专项毕业的教师较少,多数教师仅仅是在工作后“边教边学”,其对太极拳技术动作的掌握上难免存在着不够规范,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在教学中只注重于简单传授太极拳套路形式,而忽视了呼吸的配合以及攻防技击的结合,由此看来太极拳教学过程,专业教师相对缺乏,且专业倾向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2.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经调查发现,目前教师太极拳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法仍然占据主位,就是在课堂上学习新的太极拳技术动作时,教师简单讲解技术要领后,教师在前面做背面或镜面示范,而学生就在教师后面做模仿练习,复习的时候,教师用口令指挥学生集体或分组学习。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教学方法或许也应做出相应调整变化,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2.3学生理论知识不足,缺乏相应的自主练习
人的肢体器官要想做出相应的动作,那么他的大脑必须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表象,这样人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而人大脑的理论知识构造与动作技术的完成也是如此,在与之相对应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太极拳文化理论知识的相应了解,理论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升华,且他们平常用于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太少,故此学生应对其自主练习加以相应的重视。
3.2.4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宣传与推广
学校是一片培育人才的沃土,是每一个青年学子生活学习的乐土所在,自由在学校的培育浇灌下,我们才能茁壮成长。而对于太极拳在学校的开展情况来说,它所需要的是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与高度重视,而只有这样,太极拳在学校里才能得到更好的伸展开来,而经过调查得出,显然学校对太极拳的开展的重视力度是不够的,推广和宣传力度也是有所欠缺的。
4四川文理学院太极拳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增强师资力量,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
如果在太极拳教学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优秀教学人才,那么,该课程的实施就缺乏实打实的引领指导者。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太极拳专业师资队伍就显得极其重要。太极拳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第一,增加对太极拳专业师资的揽入和聘请,简而言之也就是广纳贤士,引进贤才的意思;第二,建立一个专门的人才培训基地,定期对太极拳师资队伍进行素质提升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古语有云“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才能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运筹帷幄,总的来说,教师在理论层面上,因具备充足的理论文化知识,了解太极拳的历史文化底蕴,掌握太极拳的特点规律,为太极拳的教授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在太极拳专业技术层面上,加强自身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标准性与连贯性,同时教师之间也可以经常相互交流学习,以此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在日常教学中,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去面对每一次教学,加强教师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教师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与转化。
4.2创新教学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当中,因革新以往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结合太极拳自身的特点规律,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结合,比如应用想象练习法、完整分解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工具等一系列新时代下的新方法。在现实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3加强理论实践学习,丰富学生知识文化内涵
小的时候,父辈们常说知识是最为珍贵的,因为知识进入你的大脑后,是任何人都夺不走的,所以知识是永恒的。然而由调查可知很多学生没有对太极拳理论知识加以重视,且投入太极拳练习的时间也较少,进而导致自身相关理论知识欠缺和实践练习效果水平低下。而对此的解决措施有三个:第一,编写或引进新式教材,为太极拳的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一本好的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和基础,它解决了教学活动中“教什么”的问题。第二,安排一定数量的太极拳理论基础文化课程,增强学生太极拳理论文化学习意识,了解太极拳有关知识,比如太极拳的历史、种类、特点等。第三,学生自身在太极拳的实践练习上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提升太极拳整体练习效果,进而解决其水平低下的实际问题。并以此提升自身太极拳知识文化内涵和在实践中的整体练习水平。
4.4提高学校重视程度,完善相应宣传推广机制
学校应该加大对太极拳的重视力度,相应的具体措施大致有以下三個:第一,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报刊或者广告广播上应该给太极拳留下一席之地,用来宣传推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太极拳,加深广大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象;第二,学校应该加大对太极拳运动经济上组织上的支持力度,每年定期举办开展太极拳项目竞赛和表演性活动,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平台,和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第三,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武术协会的特殊职能,大力倡导太极拳运动,积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在周末或课间,多组织一些与太极拳运动有关的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进而推进太极拳在学校里的普及与发展,更进一步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太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