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晖
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一项面向全国中小学的具有公益性和普适性的科普活动,以激发中小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科学调查和科学体验为主要内容,对象主要为中小学生。本活动始于2006年,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品牌,现已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各地中小学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每年有400多万青少年参与。2019年,活动被教育部列入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活动名单,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学校参与进来。
活动的发展变化
单一活动时期。2006 2017年,活动每年设置一个新的主题,全年都围绕这一特定主题开展活动。这些年来策划了节电、节水、节粮、节纸、节能、绿色生活、创新创意等17个活动主题。每年设置一个活动主题有利于聚焦活动内容,指明活动方向,但无法兼顾区域差别和学生自身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动参与度;从资源角度看,每年更换一个新的主题,在活动资源的积累深化和循环利用上不占优势。
活动多元化时期。从2017年开始,采取将主题宽泛化、固定化,而活动任务多元化的策略,将活主题固定为“体验科学,快乐成长”,在活动主题下设置“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健康、创新创意”4个活动领域,在各活动领域下设置若干活动任务,并针对每一个活动任务开发一个具体而翔实的活动指南,供青少年自主选择参与。从此,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内容百花齐放,朝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活动资源也得到积累深化和更加有效的利用。这个时期,恰逢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年9月),综合实践活动从一个课外的软活动变成了硬性必修课,而在所有必修课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少有的不设教材的必修课,目的是不给教师设限,希望他们能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没有教材的必修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确实得到了充分发挥,但也有些教师有了缺少活动资源的烦恼。应该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品类丰富、内容翔实的活动指南,为学校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科技实践角度的参考资源。
活动特性
科技活动为属性。相较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里把活动分为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门类而言,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则聚焦于科技活动这个特定领域,科技活动是其根本属性,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考察探究、设计制作部分有着一些交集。
普及性是基调。从是否把学生加以比较并区别对待角度,可把青少年科技活动分为竞赛活动和普及活动。竞赛活动具有强烈的比较性,其中脱颖而出的少数优秀学生会得到更多机会,适用于少数潜质高、能力强的人。普及性活动则更考虑覆盖面,弱化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注重活动难易适度、有趣味、易操作,以期吸引更多青少年迈进科技活动的门内来。普及活动是引进门,竞赛活动是上楼梯,二者相辅相成。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是一项讲求普及性且普及性较高的科技活动,以201 8年为例,经过中国科协、教育部等5部门及其下属机构的共同推动,全国约有420多万中小学生参与。
体验性是核心。在普通公众心目中,科学研究这4个字归科学家、科研人员所有,普通人对科研项目不了解,甚至时有误解。政府便要求科研人员有义务向公众进行科学传播,不过这样的科学传播往往是单向度的,公众只是被动地接受。不是所有人都要成为科学家,但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科学素养。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像工程师一样行动”等更进一步的科教理念提出,希望让青少年参与到与身边事物有关的小而微的科学研究中来。这些科学研究活动以青少年的参与和体验为核心,关注的不是得出科研成果,而是亲身体验研究过程。
活动亮点
组织力和动员力强大。本活动主办单位级别较高,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國家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5个部门及其下属机构联合发力,在全国形成了强大的组织力和动员力。
抓住了关键切入点。科学调查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科学体验是动手操作、体验科学,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以科学调查和科学体验为切入点,通过设计科学小调查引导青少年了解科学调查的基本方法,通过设计科学小实验引导青少年动手体验,希望青少年在调查、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体验科研过程。
活动资源丰富多样。主办单位发挥在专家资源上的优势,围绕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健康、创新创意4个领域,针对不同活动开发设计了系列活动指南指导学生活动的开展,同时请教育专家开发出相应的教师指导手册和慕课,帮助辅导教师深入了解本活动,并且学习如何在活动中指导学生。
提供面对面交流机会。在暑期组织主题夏令营活动,为部分参与活动的中小学生提供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开展参访科技场所、聆听专家科普讲座、参观当地历史文化民俗等丰富的活动,拓展参与者的视野。
关注参与者的成就感。鼓励参与活动的学生及其辅导教师提交活动成果,每年从中评选出一批质量相对较高的优秀学生作品、优秀教师作品予以表彰,使那些认真开展活动且表现优异者有付出后的被认可感和成就感。对于其中一些较为优秀的辅导教师作品,指导其修改后放在活动官网作为案例供后来者参考,同时将部分文章推荐到杂志发表,这也是后面4篇文章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