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益平:奋斗一辈子,只为几片树叶子

2019-05-19 08:26
时代邮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茶厂制茶白沙

“我就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制茶人,奋斗一辈子,只为几片树叶子。”作为中国最精通黑茶的茶人之一,肖益平捧着一碗黑茶,道出了自己毕生所追求的目标。

在白沙溪茶厂的书画室里,我们见到了这位制茶大师。他国字脸,身材适中,一身素雅的打扮,全身上下透着制茶匠人的精气神和湖南人性格中独有的率真。

与茶结缘,恢复千两茶

在黑茶圈,肖益平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安化千两茶”的代表人物。千两茶的现代复兴是肖益平的得意之作。

很多人坚持一生奋斗,是为了坚守最初的梦想,他们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我们把他们叫做匠人,肖益平亦是如此。1964年,肖益平出生在益阳安化小淹镇的一个黑茶大家庭,父亲种茶出身,一生爱茶。肖益平从小在茶包堆里玩捉迷藏,老一辈唱的踩茶号子是他儿时玩耍的童谣。

聊起当初为何选择从事制茶工作,肖益平毫不掩饰“茶”对自己的诱惑力。“我父亲是白沙溪厂的工人,我从初中开始,寒暑假就在厂里做临时工。高中毕业就招工进入了白沙溪茶厂学制茶技艺,从此便开始钻研黑茶制作。”肖益平对制茶技艺一学就会,不到两年,就掌握了几个主要工种的操作工序和技术,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在车间工作几年后,他进入湖南农业大学学习,师从中国茶学泰斗施兆鹏。“在农大学习那段时间,我对黑茶,特别是千两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黑茶的文化、制作工作、保健功效都让我为之着迷。”回忆起那段学习岁月,肖益平说自己受益匪浅。

学成归来后没有几年,肖益平临危受命,挑起了研制、恢复千两茶的重任,带领白沙溪走出经营困境。

众所周知,黑茶中的“千两茶”,每卷(支)茶一般长1.5—1.65米,因重1000两(净重约36.25公斤)而出名,是湖南黑茶中独有的精品,被称为“世界茶王”。在新中国成立前只流传于少数民间作坊。1952年,白沙溪茶厂第一次恢复了一度失传的安化千两茶生产。1958年因国家计划变动,要求白沙溪茶厂以机械化生产的花砖茶代替人工踩制的千两茶。

停产30多年后,要再次恢复千两茶生产,可不是说做就能做的。“当时生产千两茶面临着一没有技术、二没有原料、三没有技师的困境,是一次抢救性的恢复。”年轻气盛的肖益平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肖益平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制作出在南方潮湿的气候中让茶叶不腐不烂的篾篓。当时,肖益平能找到的会做篓子的师傅只有两位,年已耄耋。两位老人接受了肖益平的委托后,聚在一起研究了一个星期,终于做出符合要求的篾篓。而懂得踩制的老人,肖益平也只找到5位,年纪最轻的都有75岁。

至于千两茶的原料拼配,肖益平只能四处找记录、找人问,循着自己曾学制千两茶时的回忆和记录,慢慢摸索。在肖益平的努力下,白沙溪茶厂的千两茶制作车间办起来了。

1997年千两茶再度恢复生产后,当年的老技师们相继去世,但“七星灶”的炉火已经在白沙溪茶厂重新燃起。千两茶的诞生也打破了白沙溪茶厂只做边销茶的传统,让白沙溪茶厂“真正开始了改革开放”。此后,白沙溪茶厂每出一种新产品,必有详细记录生产全过程的生产指导书。2008年,白沙溪茶厂千两茶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潜心研究,传承经典

“茶这个东西很神奇,同样的一片树叶子,不同的加工,不同的制作手法,茶的味道就会慢慢跟人一样,越来越有味道。”这是肖益平对茶的理解。

肖益平平日向别人介绍黑茶工艺时,总有一些深入浅出的经典语录,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制茶工艺,唯拼配更完美;‘安化千两茶’工艺的特殊性不在于‘制’而在于‘炼’;没掌握发酵,就没有掌握黑茶的核心工艺技术;没有真正的传承,就没有真正的创新;工艺创新白沙溪从不随波逐流,因为我们就是主流……”一段时期以来,千两茶的制作工艺从不向外泄露,只有代际相传。从开创者刘安礼传承至今,已是第六代,肖益平作为第六代传人感叹说:“很险,差点失传。”

黑茶的制作工艺可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首先,千两茶的原料要通过‘七星灶’的烘焙,增添其特殊的松香气味,这是第一‘炼’。其独特之处,不仅在于节能省柴,更重要的是使茶叶在烘焙上受到灶内如同一个小天体的七星相拱,被放射出来的灼热之光烤炼,排除异味,炼就茶香之精华。其次,最核心是七人小组踩制法。一人撑住龙头,五人围绕龙身,一人紧握龙尾,在龙头的指挥下,跟随着号子,那制作场景特别像‘七大金刚与龙共舞’,场面十分壮观,顿生团结就是力量的雄壮之感。最后,需经七七四十九天的自然晾制过程。其干燥方式也十分独特,由缓慢发酵至自然干燥。”如此复杂而又神奇的工艺,难怪茶业界人士都说“安化千两茶”是安化黑茶的灵魂,是制茶人力量的聚集。

在传承千两茶技艺的同时,肖益平还对千两茶独有的制作现场进行深入发掘和提升,创新形成了如今闻名遐迩的《千两茶号子》。他请回的千两茶号子手在生产踩制千两茶现场领唱《千两茶号子》。他还请专家将其谱制成曲,组成白沙溪千两茶号子舞队。如今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他们威武的身影,听到他们整齐的号子,让世界见识了安化千两茶文化的古朴魅力。“我就是想让全世界都看看,湖南不仅有湘绣,还有湘茶。”肖益平眼中流露出坚定的眼神。

人茶合一,用心做好茶

2014年6月15日,由肖益平主持制作的“白沙溪黑茶‘大师千两’全球首发式暨文化品鉴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首发仪式竞拍环节中,白沙溪黑茶“大师千两”以高达88万元的价格被拍走,而这款茶的研发者正是肖益平。

其实不只是这一款,肖益平制作的各款千两茶,一面世总是受到市场的追捧。这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呢?

“我觉得做茶比技术更重要的是用心。茶是有灵魂的,唯有用心,才能达到‘人茶合一’,好茶就自然天成了。”肖益平如是说。简单的一句话,诠释了大师制茶的的理念和境界。白沙溪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黑茶的标志性品牌,也许这就是答案。

几十年来,肖益平一直在仔细琢磨做茶的真谛,用心做好每一款茶。在做茶的实践中,他都会遵从“用心”这个原理。在至关重要的拼配工艺上,总是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根据选择的原料等级以及每种原料拼配中的差别,产生的口感差异,从多范围多方案的拼配中找出最佳设计方案,譬如包子的馅,表面相似,馅不同而味道各异,又如白沙溪黑茶:“每一泡都有特色,每一泡都有故事。”

在白沙溪茶厂工作近40年,千两茶的厚重、溢香、内蕴让肖益平拥有了一颗茶心——严谨、用心、沉稳,而这也成为了他与白沙溪一辈子解不开的缘分。

肖益平酷爱黑茶,专心致志。多年潜心研究黑茶制作技艺,使当年的学徒成为了今天安化黑茶制作技艺的顶级技术权威,肖益平还参与制订安化黑茶地方标准,实现安化地方标准国际化;他独到的精辟见解与超常的认知,使他在黑茶理论和文化方面也不断收获创新和发现。

这就是一个爱茶人的故事,他用自己半辈子的时光,诉说着对茶叶的感情和执着的坚守。

猜你喜欢
茶厂制茶白沙
中国传统制茶
华侨茶厂换新颜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白沙水库
白沙涧
PLC自动化技术在制茶中的应用
白沙水库
浅析国内茶厂的年底会计核算
莲都区初制茶厂优化改造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