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伟
摘 要:简要分析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探讨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机械工程;理论;实践;结合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03.051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经济发展新时期,各种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日益成熟与广泛应用,促使机械化发展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工程应以市场经济为基本方向,通过农业机械化科研机构与农机技术推广,科学合理的发展农业机械工程,优化我国农业机械化工程结构,构建系统化的处理机制与管控措施,进而推动全国农业机械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1 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农业机械工程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性工程,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保障。考虑到有效结合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的需求,以及全国农业项目发展的整体趋势,相关部门应当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与地方文件为依据,去构建系统化的处理机制,积极落实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机制,强化农业机械管理,明确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十三五”规划中的相关问题与指示,完善与提升人才管控项目,不断更新机械制造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确保理论与实践结构符合常规化的运行机制。
农业机械工程是提升农业生产率的重点项目,而通过构建系统化的研究工作,结合需求人才培养基础,落实全国农业机械工程理论研究机制,将高科技元素融入到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创新农业生产技术与工艺,利用有效的机械制造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健全农业机械工程的系统化处理机制与管控措施,推动农业机械工程建设的发展,为我国农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 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策略
2.1 利用基础理论指导实践工作
我国农业機械工程建设处于快速上升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有待提升,而国家农业部门与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政策扶持与建设规划,结合国家法律法规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奠定强大的国家基础。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工程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体系,明确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目标,建立高素质且专业化的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规划,完善农业机械工程研究与管理模式,高效监督管理农业机械工程建设,及时为农业机械工程建设工作提供合理意见。
农业机械化的“三系”配套并未简单以机械替代农艺过程,要想农业机械工程真正符合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发展的要求,需要利用相应的基础理论指导农业机械的综合性与系统性,有机结合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坚持基础理论的指导,统一规划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工程建设工作,加快农业行业的机械化发展,弥补我国农业机械工程的不足。以北方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例,主要是针对我国耕地资源与农业水资源短缺,以及传统耕作方法弊端等问题,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以相应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实现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农机农艺结合,全面了解不同耕作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优化组合,分层深施肥与除草,以及精密播种等农艺技术,推动农业机械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2.2 农机具型号及作业性能与农艺指标相配套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种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而相应配套设施的完善性,关系到农业生产中农艺指标的达成率。科学的农艺指标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科学依据,需要农机具的选型及作业性能与农艺指标相配套。例如,玉米机械收获技术是当前农业机械化的主推项目之一,由于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在土地与环境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推广农业机械工程项目中,不同程度遇到了农机农艺不协调问题,影响到农业机械工程的推进。
东北地区玉米是春玉米,种植密度大,且结穗部位高,穗长40 cm,茎秆高2.6 m以上,结穗位置在1~1.5 m。机械收获玉米要求玉米成熟且棒不下垂,但农民认为玉米的最佳收获期是玉米秸秆枯死,玉米棒下垂,两者存在明显差距。针对这种问题,农业部门应当建立有利于玉米机械收获的农艺栽培体系,注重种植行距的一致性,推广生育期与茎秆性状等各方面相近或相同的玉米品种,尽量采用机械播种,设计制造适合玉米收获的农机具,提升农机利用率与效益。
3 结语
有效结合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条件之一,而考虑到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要求,以及我国农业机械工程发展面临的困境,重视农业机械工程建设,坚持相应基础理论的指导,保证农机具型号及作业性能与农艺指标相配套,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 谭正辉.农业机械企业推进精益生产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15):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