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基
(甘肃省宁县早胜镇中心卫生院 甘肃庆阳 745205)
颈椎病是一种以颈项韧带钙化、颈椎和颈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神经、血管、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根据1992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研讨会,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和其他型,若两者同时存在,则称为“混合型”。多发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坐姿不良者。此病临床主要症状为颈背疼痛、头晕、肢体麻木等,若病情持续发展,甚者可引起肌肉萎缩,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甚至会导致四肢瘫痪等。目前,药物、理疗为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常用手段,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但疗效并不能令人满意。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且认为其病机为气虚血瘀及经脉痹阻不畅[1]。针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医外治法,其通过利用毫针针刺人体特定穴位,可达调和营卫气血、舒筋通络等功效。本研究采用针灸治疗颈椎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诊治的92例颈椎病患者,疾病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2]。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有关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且经X线、MRI检查示颈椎关节不稳或钩椎关节增生、椎间盘突出等;(2)年龄在20~70岁之间,将颈型、神经根型及部分椎动脉型作为主要纳入者;(3)患者现阶段病情暂适合非手术治疗,且患者均自愿配合针灸,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2)患有结核、肿瘤、脊椎炎性病变等;(3)有脊椎骨折及手术史;(4)脊髓型颈椎病出现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等,适合手术治疗标准者等;(5)患有抑郁症等心理精神疾患及帕金森病、锥体外系疾病等;(6)过敏体质及对药物治疗有过敏史者。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28~67岁,平均(47.42±6.08)岁;病程 3个月 ~5年,平均(2.74±1.16)年。治疗组男 25例,女 21例;年龄 29~67岁,平均(47.21±5.93)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71±1.12)年。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以神经根症状为主者口服甲钴胺(生产厂商:江苏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811121)0.5mg/次,每日3次;口服藤黄健骨胶囊(受托生产企业:杨凌科森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90506),1g/次,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取穴包括风池、大椎、百会、后溪、合谷、手三里、颈夹脊穴、肩井、天柱、大杼。方法:使患者保持正坐位,针刺前先进行常规消毒,后以30号0.5~1.0寸一次性不锈钢毫针严格按穴位针刺操作标准常规方向、角度、深度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直至患者出现酸麻胀感。留针20 min,每日1次,一般7~10d为1个疗程,本研究两组均连续治疗10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1)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证候积分。中医证候评价项目包括临床症状(眩晕、颈项胀痛、颈部僵硬、肢体麻木)、颈部活动度、体征(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等,总分为0~50分。分值愈低,病情愈轻。(2)疗效判定标准:症候积分下降70%及以上为显效;症候积分下降30%及以上但低于70%为有效;症候积分下降在30%以下或增加为无效。将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详见表 1。
?
2.2 比较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详见表 2。
?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慢性劳损引起。本病如迁延不愈,可对患者健康造成极大地危害。因手术方法对患者伤害性较大,故患者多倾向于采取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目前,较常采用的非手术方法有药物治疗、理疗等,但其对病情的改善作用有限。
近年来,从中医角度探索颈椎病治疗的有效方案成为临床研究的方向。颈椎病属祖国医学“痹症”“项强”“眩晕”范畴,中医认为[3],其发生多由外伤和慢性劳损伤及筋脉,感受风寒湿邪而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络痹阻引起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而发病。故中医治疗宜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针灸为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将毫针刺入人体某一穴位,采用捻转、提插等针刺手法来达到养生保健及治病的目的。本研究应用针灸方法,通过取风池、大椎、百会、后溪、合谷、手三里、颈夹脊穴、肩井、天柱、大杼等穴位行常规针刺,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可疏导太阳、少阳、阳明及督脉经气,益气通经,疏调局部筋骨,促进气血运行而共奏通经止痛之功。且研究表明,针刺百会、风池、大椎、夹脊穴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并可对交感神经兴奋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能有效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坏,减少颈椎退行性病变对血管所产生的压迫作用,从而有利于减轻头晕、手臂麻木等病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48%与对照组的76.09%相比较高,其证候积分降低幅度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表明应用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病症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