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艳
(上海市北站医院 上海 200070)
先天性缺牙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口腔疾病,现如今临床医学多采取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方式,效果相对显著。基于此,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采取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录治疗的6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人数30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均在19~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38±3.38)岁;研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均在19~3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51±2.9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修复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3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常规口腔修复治疗手段。具体方法为:在进行修复治疗前,医护人员首先对患者进行综合检查,并确定患者缺牙周围情况、缺牙数量和位置等相关信息,之后依据具体检查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综合采用直丝弓或方丝弓等对牙齿进行校正,在保持患者上下牙整齐基础下,对错位牙齿进行扭转和矫正。注意患者缺牙之间缝隙,保持牙齿排列紧密有序,调整口腔上下颌弓,确保上中下线保持平整。
研究组:研究组采取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措施。在缺牙修复期间,研究组同样采取对照组常规修复治疗手段,同时进行研究模型的建立。具体正畸治疗方法为:医护人员首先应获取患者上下颌牙的模型数据、颅脑X线侧位片和X线全景片等信息,之后依据患者实际综合检查情况制定针对性正畸治疗方案,同时借助固定矫正器对患者的缺牙间隙、开拓缺失间隙等进行正畸治疗,保持患者上下牙列排序整齐紧密,从而优化患者牙列条件。此外,在正畸治疗半年至1年后,患者牙齿相关指标达到以下标准才可结束治疗:①缺牙缝隙调整至合理范围内;②患者口腔牙弓排序整齐。最后,结束治疗后,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美学修复,通过依据患者牙齿咬合情况,结合医学美观性因素进行美学修复。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3.1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治疗后牙齿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美观度评分进行比较。评分制度采取百分制,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各项指标功能恢复越好。
1.3.2 评价标准:经治疗后,患者牙齿外观表现较好,且语言和咀嚼等功能均恢复正常,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牙齿外观有所改良,语言和咀嚼功能有所改善,但未恢复正常,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语言和咀嚼功能出现异常,且修复体出现脱落,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临床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计算和分析,用例数n与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通过分析上表2-1数据得出:研究组患者采取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症,其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6%),组间对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通过分析上表2-2中数据得出:研究组患者无论在美观度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还是牙齿咀嚼功能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临床医学上多采取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症状,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对患者口腔和面部进行人工修复,从而矫正牙齿。但单纯的修复治疗效果无法很好的改善患者口腔和面部美观情况,且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为了寻找更完美的治疗效果,临床医学开始采取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相关报道表明效果较佳。
正畸修复治疗主要应用合理的矫正器对患者病牙进行重新调整,目的是矫正患者发育异常的骨骼,紧密缺牙间隙,从而起到矫正作用。正畸治疗联合口腔修复更有利于调整患者牙间隙,提高牙齿整齐度,并能有效预防牙周组织损伤,在加快患者语言表达能力与口腔咀嚼能力方面也有着显著作用。本研究结果中也充分证实了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效果显著,研究组患者无论在治疗有效率、牙齿美观度、语言功能和咀嚼能力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