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尚龙
几乎可以这么说,唯一一座令小孩子自觉自愿、而且还吵着要去的庙,那就是老城隍庙了。从未想过老城隍庙也是一个庙,这也怪不得小孩子们的世俗。比起其他庙宇的宗教召唤和仪式,老城隍庙似乎很早已经淡化了城隍神及其道观色彩。它也有初一十五的活动,但是更世俗的是它的每一天,尤其是周末假日。春节灯会,在人流最拥挤的时候,已经要采取截流,以防意外……
至今还能回想起来紧紧掖着大人衣角,就为了来吃宁波汤团或者南翔小笼或者豆腐花……千万不要以为是如今,要达到这个目的太容易,在让人刻骨铭心的1960年代,老城隍庙的小吃与零食简直可以让一个小孩子魂牵梦绕。那必须是戴上了红领巾、功课全是五分之后的重大奖励——对于小孩子来说,“老城隍庙”是一个有太多太多好吃东西的地方。如果从商业文化角度探讨,老城隍庙开创了旅游小吃的先河,只是没有一个当下的旅游小吃,会达到老城隍庙的境界。
为什么会是掖着大人的衣角?因为老城隍庙永远人挤人,一个转身都不知道会转到了哪里。去之前,大人便会关照,不许乱跑,大人还会对小孩子说,什么什么小孩就是没有搀牢大人的手,被人家拐走了,汤团没吃着,苦头要吃煞。为了吃,大人的训诫也就记住了。事实证明,大人也并非是吓孩子。某家电视台常播寻亲节目,有个如今的老太太回忆说,当年就是在老城隍庙,自己在柜台前付钱,一松手,孩子走没了,再也没有找到……老城隍庙出口四通八达,当年也没有监控探头。
再往前,始建于清朝的湖心亭,那是爷爷辈的人喝茶听评弹的地方,蒋调、张调、徐调、琴调,拂过湖中荷花,沿着九曲桥而弥散。只是人太多,伊丽莎白二世和克林顿在湖心亭品茗赏荷之视线之所及,那是我们及不了了。
城隍庙湖心亭之湖,名气很响,却是没有名字,似乎从来就没有人给它起过名字,因为夏日湖中满是荷花,市民也习惯称之为荷花池——不知不觉湖心亭之湖变成了荷花池之池,可见湖之小。或许也是上海最小的湖了,两座九曲桥横贯南北,它只是城隍庙和豫园盈盈一水间之一水。
这盈盈一水間,使得城隍庙豫园之间有了一个世俗和诗意的过渡。世俗的城隍庙沿着九曲桥走过去,诗意的豫园顺着九曲桥走出来。如果没有这湖心亭,世俗和诗意的衔接便就突兀了。九曲桥,有以九为大之古意,有曲径通幽之禅意,还有变直为曲之美意。如果这桥是直的,那是太短太短的桥,甚至就用不着桥,只需几个石阶就跨过去了。至今还记得,在九曲桥喂金鱼的惬意,那年代自己都舍不得吃面包或者馒头,到了九曲桥,像一个慷慨的施主。
从城隍庙回来,兴奋不已,便会唱起童谣:从前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突然间孩子问:在城隍庙我怎么没有看到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