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何怀宏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及人生哲学、社会历史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选举社会》《底线伦理》《公平的正义》《新纲常》等。
人真应该是生而平等的吗?平等应该怎样实现呢?人在追求平等的同时又都有着渴求差别的根深蒂固的欲望,我们将如何面对这个困境呢?即便考虑公共领域内的平等,比方说某一民族的同胞之情或某一阶级内的关爱,我们还是会碰到谁先谁后、谁多谁少的问题。本书精选了多位西方著名思想家关于平等的思考,试图在反映平等观念流变的同时,为我们探索和解决平等的困境提供帮助。
参照人类平等观念和实践的历史,我们也许可以说,最优先的是一种生命权的平等。任何人生下来都应有生存的平等权利。其次是一种人格的平等,或得到基本尊重的平等权利,即应当“人其人”,不蓄意或恶意地侮辱和压制任何人。第三则是一种获得基本自由的权利的平等,如经营自己生活的自由、拥有自己正当得来的财产的自由、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自由,相信所有人都有一种基本的善的观念和正义感,不堵死他们向善或追求自己所理解的幸福的道路,即尊重他们合理的自我选择的权利。第四是一种政治的平等,如政治机会的平等或参与权利的平等。第五是更广义或具有实质性的机会平等,如得到物质资源的机会、福利的机会、财富乃至声望的机会的平等。第六则是精神和文化能力的平等,它是更高甚至最高的,是希望人们都能追求精神的东西或者美的东西,追求某种至善,道德高尚、趣味优雅,甚至达到某种至高精神境界的平等,或至少具有某种很高才能和文化水准的平等。
差别和平等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课题。而追求平等和追求差别——前者有追求什么样的平等的种种诉求,后者也表现为追求成功、出众、优秀和卓越的多种形式——这两大欲望或许就构成了人类历史的两大基本动力。这就是平等的难题、平等的困境,而这一观念的困境自然也就是我们的困境、人类的困境。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一种解决办法,也许只是在确保一种基本权利平等的基础上去追求一种更高的,却是复合的、多元的,同时也包含差异性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