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凤敏,杨芳芳*
(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磁共振室,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导管室,山东 济南 250000)
磁共振增强扫描具有成像速度快、诊断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而成为广受欢迎的影像学诊断技术[1]。但要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必须取得患者在扫描中的良好的配合。但由于扫描期间噪声大、空间狭小等原因,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不仅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导致图像伪影等现象,影响图像质量。我们将循证护理纳入对该项检查时的患者中,本文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选择我院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9例行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55例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21~67岁,平均(47.28±3.65)岁;对照组54例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23~67岁,平均(47.97±3.7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1 扫描方法 采用3.0T 超导磁共振成像扫描仪(西门子股份公司),对比剂选择钆喷酸葡胺注射液,0.2 mL/kg静脉推注。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做好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告知注意事项等。观察组给予偱证护理。
1.2.3制定循证护理计划:成立由科室主任、护士长、专科护士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过程、既往检查遇到的问题等提出本次检查问题,检索相关文献,结合既往护理经验,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流程。同时由循证护理小组制定磁共振增强扫描的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包括扫描检查的必要性、扫描时的注意事项、护理配合等,并由专家审核。
1.2.4循证护理实施
1.2.4.1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将宣传材料分发给患者以家属,同时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告知其磁共振检查的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安全性等,以增强患者的认知,解除顾虑。检查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其调整负性情绪,并指导患者正确呼吸的方法。
1.2.4.2检查时护理 帮助患者选择正确的体位,做好保暖,指导患者平稳、均匀地呼吸;对屏气不佳者,可使患者正常呼吸,请陪同家属 协助捏住其口鼻,完成扫描。正确安装高压注射器管道,先行注射生理盐水试针,注射时观察患者表情的变化,询问患者有无疼痛、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外渗,若有外渗,应重新穿刺。
1.2.4.3 检查后的护理 扫描完成后,继续对患者观察0.5 h,若无异常可拔留置针。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对比剂的排泄。
采用SAS (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两组护理前SDS评分、SA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均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DS评分、SAS评分
伪影产生率观察组为3.64%(2/55),对照组为16.67%(9/54);一次检查成功率,观察组为92.73%(51/55),对照组为74.07%(4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7,7.57,P<0.05)。
磁共振增强扫描要求患者必须有良好的配合,但由于空间有限、检查时间长,患者容易在检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不能平静呼吸、肢体不自主移动等[2],对检查的配合度明显下降。另外,磁共振增强扫描往往需要高压注射造影剂以增强其对比度,而注射造影剂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3],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因此护理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增强患者对检查的配合度。
循证护理是在评估患者实际情况、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结合文献、既往经验等综合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见性的提出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综合大量文献、护理经验、专业技能等制定诊疗护理方案,可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我们将循证护理纳入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护理中,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正确认知,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检查。通过心理护理调整患者情绪和心态,使其更快的适应环境,以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和保证图像质量。检查中给予针对性护理,并指导患者对检查的配合方法和技巧,有利于提高检查成功率,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检查失败的发生。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后,一次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伪影产生率、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资料报道相似[4]。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了其心理压力。同时降低了伪影的发生率,使图像质量更加清晰。因此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