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振华 李鹏飞,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学院
Choudhry(2005) 从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两个角度研究了1974-1998年汇率的波动性对美国向加拿大和欧本实际出口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名义汇率的波动对美国对外出口有显著的影响,且大多数为负面影响。还有一些研究认为,汇率波动对于一国贸易产生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既有正面冲击也有负面冲击,如Chowdhury( 199 3) 、Christine and Alok(2001)都支持这种观点。Bailey、Tavlas and Ulan(1987)、Chou( 2000) 认为,汇率波动增加对贸易的影响要视不同国家和产业具体情况而定随着国际上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压力的增大,以及汇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加大,关于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也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但大多集中在考察汇率水平值对出口和贸易收支的影响方面,而汇率波动性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李广众(2004)研究表明汇率波动风险对分类贸易量存在正负双向和冲击程度上的差异。余珊、韩剑(2005) 通过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发现贸易伙伴的人均收入以及国家间地理距离的远近与中国出口有很强的关联性,汇率波动对中国出口影响甚微。谷宇、高铁梅(2007)研究表明,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进出口表现为负向冲击,进口所受冲击效应较大,在长期内对进口表现为正向冲击,而对出口表现为负向冲击。安辉、黄万阳(2009) 认为,中国对美出口必然会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严重冲击,即使暂缓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步伐也难以抵消这种负面冲击。笔者发现,现有研究文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关于汇率波动对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双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存在不足之处:
1)关于人民币汇率水平与中、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收支之间关系的研究没有将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与出口的影响区分开来,如叶建春( 2010) ;
2)现有文献都没有考虑汇率波动对中国从主要贸易伙伴国进口的影响,如潘红宇( 2007) ;
3)现有文献均没有考虑2005 年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本文将在前述文献的基础上,参照国外理论与实证研究最新进展,采用月度数据,并利用多元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全面分析中欧之间进出口贸易与人民币对欧元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识别影响各自贸易进出口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以及贸易进出口与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动态关系,以期对上述研究的局限有所突破。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国际经济学界存有很大争议的话题,该问题的研究源于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孰优孰劣这一问题的争论。
关于这一话题,理论上的考察主要是根据不确定条件下厂商的最优化建立模型,即厂商在各种约束下最大化目标效用函数。这一基本框架认为汇率波动抑制了出口。随着一些假设条件的放宽,如有些学者放松了风险厌恶为常数的假设,得出极度风险厌恶的厂商随汇率波动的增加出口更多的结论;
有学者使用汇率的标准差,也有学者使用汇率增长率的标准差来度量波动,还有使用ARIMA模型来测度汇率波动的。近些年来,随着计量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开始使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来测度汇率波动,如诸多学者使用的ARCH/GARCH模型和线性矩法。
实证模型的总体设定不外呈现如下三种形式:进出口需求模型、引力模型和非线性模型。
本文将采用进出口需求方程模型,其含义是进出口需求与普通的需求方程并无本质差别,需求都要受收入和价格的制约,只不过在汇率波动与国际贸易量研究中是将这两者作为控制变量而重点关注汇率波动。
本文进口模型和出口模型是参照Hooper et al.(1978),Goldste in et al.(1985)的研究建立起来的。他们模型的关键假设是贸易商品不能完全替代本国商品。该假设条件在实证研究中得到广泛支持(Doroodian,1999;Sauer and Bohara,2001;Choudhry, 2005;谷宇和高铁梅,2007)。在实证研究中,常规的做法是假定出口X(假定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无穷大) 是贸易伙伴国收入水平YF,本国出口商品价格PX,贸易伙伴国出口商品价格PXF,汇率S(直接标价法)等变量的函数。
由于商品价格变动并不完全由汇率变动决定,很难区分是名义汇率变动或是其他因素对商品价格产生的影响,因此,为真实刻画汇率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主要考虑实际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为此,假设PX = P ( P 表示本国一般物价水平) ,P XF = PF( PF表示贸易伙伴国一般物价水平) ,且有实际汇率REE R = SPF /F,因此,( 1) 式可以改写为:
进一步,现有文献表明汇率波动会影响出口需求,本文将将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VOL 这一因素引入出口模型,以考察汇率波动性与出口之间的关系。则( 2) 式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由于外国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对本国产品需求的增加,所以∂X /∂Yf>0;实际汇率的上升代表本国货币贬值,意味着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上升,出口增加,因此 ∂ X/∂ REER >0;而文献综述表明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确定,因此 ∂X /∂ Ve≠0。因此,方程( 3) 表明本国出口随外国收入增加而增加,随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而增加,而汇率波动性对出口影响则不确定。
由此得到出口函数为:本文采用进出口模型:
X和M分别代表出口额和出口贸易额,Yf和Yd分别代表他国和本国收入状况,REER代表实际有效汇率指数,Ve代表汇率的波动。
本文主要地考察汇率波动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影响,包括美国、中国香港、德国、韩国、日本,中国香港五个主要贸易伙伴,其中,这五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的贸易量占我国总贸易量的46.21%。在数据选取方面,本文选取了2008年1月-2015年12月的月度数据。其中汇率采用IMF中IFS数据库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国外收入采用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生产指数之和来代替,由于国内收入月度数据无法直接获得,因而本文采用月度的零售销售加权平均年度实际GDP数据,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与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来自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均取对数。
本文采用如下的garch(p,q)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率进行估计,具体模型如下:
这里,ut为扰动项,为前i期扰动项的预测方差,表示用均值方程扰动项平方的滞后来度量从前期得到的波动性信息。利用条件方差对汇率波动进行测算的好处是考虑到实际汇率扰动项的波动可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而不是同方差,这样可以考察汇率波动方式及其持续性对进、出口可能造成的影响。
为了避免非稳定时间序列造成的伪回归,本文采用Engle-Gran ger(1987)提出的两步法,首先对相关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然后衡量汇率变动与进出口贸易间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最后进一步在协整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变量间的短期冲击。
从以上的方程可以看到,长期内,进口受国内收入水平和汇率水平的影响较大。实证结果与预期一致,进口与国内收入呈正比例关系,与实际有效汇率呈负相关关系。可以看到,实际有效汇率在长期中对进口的影响要大于收入变动的影响,国内收入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变动1%,进口额分别增加0.784%和减少1.387%。相比较而言,汇率波动对于进口的影响系数较小,虽然系数在统计数据上看显著,但其系数较之另外两个变量,对于进口的影响要小得多,表现为汇率波动性扩大1%时,进口增加0.055%。因此,从长期来看,汇率波动确实对进口产生影响,变现为正的影响,汇率波动增大会促进进口。以上探讨的是人民币汇率水平及其波动弹性,与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均衡关系,但进口是波动的,短期内会偏离均衡状态。对此,我们构建误差修正模型( VECM) 以考察变量之间的短期波动关系。在误差修正模型中,我们根据极大似然率检验法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在不影响模型统计显著前提下删除冗余阶数,得到如下的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方程表明,误差修正项系数为正且在统计上不显著,这表明。在短期中,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口受自身滞后期的影响不明显。中国实际收入对进口有显著影响,且均为正向冲击,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口同样有显著影响。同长期冲击效应不一致,汇率波动性在短期内对进口的影响不明确。。
从以上的出口方程可以看出,出口与国外收入呈正比例关系,表现为国外收入变动1%时,出口贸易额增加2.22%,汇率提高会抑制出口,这与预期也是一致的,当汇率波动增大1%时,出口将减少0.077%。汇率变动增大会抑制出口,但其抑制作用比较有限。相对于国外收入和汇率水平,汇率波动对于出口的影响要小得多。与出口方程不同的还有,在进口方程中,汇率水平对于进口的影响要大于国内收入对进口的影响。而在出口方程中,国外收入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的影响。这可能跟我国的进出口产品结构有关系,我国出口产品主要包括器械和电子产品、能源、燃料、矿产和化学用品等产品,其中,能源、燃料和矿产对价格比较敏感,因此对于汇率波动比较敏感,当汇率波动比较大,贸易商品价格变化幅度较大,因而面临的风险更大。所以当汇率变动增大时,以能源,矿产为代表的出口商品面临更大的风险,因而表现为汇率波动增大会抑制进口。
与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对贸易伙伴国的短期影响类似,鉴于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出口方程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们构建出口误差修正模型以探求它们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误差修正方程
从以上误差修正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短期中,汇率波动对于出口的影响不显著,收入和汇率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较大。并且,短期中,收入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仍然要大于汇率水平变动对出口的影响。
由于脉冲响应函数要依赖与稳定的VAR模型,因此,在进行脉冲响应之前要检验VAR模型的稳定。以下进行的是VAR模型稳定性检验,从下图可以看出,各点均落在单位圆内,所以,VAR模型是稳定的模型。
由于VAR模型已经通过稳定性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就是有意义的。以下分别是进出口方程的脉冲响应函数:
从出口的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当国外收入受到冲击时,出口在一期之后是略有增加,在第二期之后开始衰减。当汇率受到冲击时,出口在第一期就受到了负的冲击,变现为出口下降,但出口下降的幅度很小,可以看出,汇率在短时间内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不大。汇率波动性受到冲击之后,可以看出,出口受到的冲击较大,出口在第一期即开始衰减,在衰减至第六期时,出口有所回升。但总体值还是要低于初始值。可见汇率波动性的增大在短时期内会增大出口。
关于进口的脉冲响应函数,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收入对于进口的冲击是先减后增,与国外收入对出口的冲击方向正好相反。外国收入的冲击会在短时间内提高出口,然后在几期之后,其影响逐渐减弱。国内收入对于进口现实抑制,在几期之后,对进口便有了促进的作用。汇率水平的冲击对进口冲击较大,在第一期之后,汇率冲击导致进口一直处于下降的阶段,并且下降幅度较大。汇率的波动性的冲击导致进口下降,并且这种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第五期,第五期之后这种下降趋势就趋于平缓了。
进口方程中,拟合优度0.52,调整后的拟合优度0.50,方程整体线性状况较好。国内收入状况和实际有效汇率的水平变动都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进口贸易额与国内收入状况和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汇率的波动性也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在变量的符号方面,国内收入状况与进口贸易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实际有效汇率水平负相关。上述结论表明,国内收入是进口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而方程的结果进一步显示中国GDP 增长1%将促使进口贸易增长0.7839%。然而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却对进口增长起到负面作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进口就相应的减少1.3873%。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变动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变化并不大,而实际有效汇率的水平却变化剧烈,且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不断贬值的。此外,实际有效汇率可能并不能完全地反映进口商品的价格情况。近年来,国内铁矿石和石油的进口价格上升幅度较大,使得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不能增加进口。在误差修正模型中,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和国内收入水平都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在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中国的进口就会下降0.726%,其作用原理与长期协整模型基本一致。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的结论显示,中国的进口在长期内与GDP 正相关,在长期和短期内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负相关,与汇率波动长期存在负相关关系,短期内没有发现相关关系。
出口方程中,拟合优度为0.80,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79,这表明方程整体线性状况良好。在具体变量方面,国外收入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性都通过了1%显著水平检验。表明中国出口额与国外收入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及其波动性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不敏感。在变量符号方面,国外收入和与中国出口额正相关,与原假设相符,但汇率水平与出口额与假设不符,回归结果显示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呈负相关关系,汇率波动水平与出口额也呈负相关关系。协整分析得结果显示,国外收入每增加1%,就会带动中国出口贸易增长2.2210%;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性扩大1%,就会降低中国出口贸易增长0.077%。
进口和出口表现出的对于汇率波动完全不同的反应,原因可能在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有所不同。进口产品中原料型、能源型、矿产类产品居多,而这类商品往往对价格和汇率比较敏感,因此汇率波动增大会抑制这些商品的进口。然而出口商品中,器械类,电子类产品居多,这类产品价值较大,汇率波动所导致的价格变化相对较小,因此,此类商品对汇率不是很敏感,因此,汇率波动不会抑制此类商品的出口。
经过协整检验发现,汇率波动与进口存在长期的正相关关系,与出口存在长期的负相关关系,但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影响大于对进口的影响.经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发现,当汇率受到一个冲击时,出口在初期缓慢降低,第五期过后有所回升,但仍然比期初值要低汇率受到冲击时,进口在期初开始缓慢降低,逐渐降低至新的较低的水平;在进出口的影响因素中,国外收入对出口的影响和国内手收入对进口的影响是进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汇率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小于收入的影响。汇率波动对出口影响较小,对进口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