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凤
牛饮河出奇的本事是写标语,一把不拘什么材料的刷子,只要在他手里握了,刷头往烟囱灰加水搅和而成的颜料盆里一蘸,不用再蘸第二回,就能写出一排着色均匀的标语来。牛饮河不光能写横平竖直的黑体字,还能写蚕头燕尾的隶书、拱肩舒头的楷书、扭腰出胯的美术字,而且不管是在平滑的马赛克贴面的墙上、平整的红砖墙上,还是在参差不齐的石头墙上、摇摇欲坠的残垣断壁上,写出的字从来不走样儿,一样的四平八稳,一样的墨色均衡。时间一长就得了个“大手笔”的外号。
双山县地僻人穷,乱石墙多,风雨中掉渣的烂泥墙多,令许多涉足墙壁标语的书法家望而却步。于是,牛饮河成为没有竞争对手的独行客。于是,人们见了他就夸奖:“老牛真牛!”他也不多言,笑笑是了。闲时,老牛就把笔墨功夫用在宣纸上,有好事者拿去裱了,往墙上一挂,那字巍巍然便有了许多风度。老牛的书法家名声不胫而走。
有人向老牛求字,他也没有什么讲究,管顿饭足也,吃好吃孬听便,只是要有一瓶烧酒。连他的微信名都是“一壶老酒”。
有人夸他的字好,他就说:“哈哈,非颜非柳,自练的大字报体,说标语体最合适。”
有人送他一包宣纸,他把宣纸堆放在案子底下,有求字的,就顺手拽出一张,往案子上一铺,龙飞凤舞地写。求字的人一看,赶紧说:“牛老师,我要的是四尺,纸大了。”他一手提着笔,左右看看,可不是,六尺的,又低下头接着写。写完了,把纸一掀,说:“这张先送你。”然后又从案子底下拽出张宣纸,一看,还是六尺的。他就顺着案子的边沿折一下,哗,裁去一截。四尺的写完,他拿过裁掉的那截纸,写了四个字的横幅:宁静致远。
求字的人本来要一幅字,没有想到得了三幅,心里窃喜。一边收字,一边反正地看那纸,惊奇地大喊一声:“红星!牛老师,这是十年以上的红星宣纸啊!好几十块钱一张吆。”老牛正在脸盆里涮笔,满满的一盆污水。他扭头往案子底下瞅瞅,对那人用嘴指指,说:“你要?不用几十块一张,一张十块钱,全给你。”然后又把一盆脏水用笔搅得哗啦哗啦响,嘟囔道,“放那里,伸个腿都不方便。”那人不说话了,红着脸,拿起字跑了。老牛自言自语:“哼,小样,想拍马,可我是牛啊。”
有段时间,小城兴起协会热。除了一些常见的协会,又增加了盆景协会、根雕协会、奇石协会、花木协会、剪纸协会、钓鱼协会等等。
实在没有什么名堂了,又有人别出心裁,成立了收藏家研究会、藏品学会、秦砖汉瓦收藏家协会等等,光机关食堂内部就有七个烹饪协会、蛋炒饭研究会、餐具学会,十几个人全是驻会主席副主席会长副会长。协会、学会、研究会一多,主席、会长就多。据县民政局社会组织科统计,光正副主席、会长就有三百多人,小城几乎人人皆会员。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人挑头成立书法家协会。很多人认为,书法家协会早有了,这么大名头的协会主席哪能落到社会上的人去任?主席当然就是老牛。
有人见了老牛喊主席,其实他的官方正式职务是县档案馆副馆长。老牛不理,向四周看看,没有别人,但他不知喊的人什么意思,就又低头走自己的路。喊他的人就说:“这个老牛,没有当多大的官呀,怎么不理人了?”老牛这才知道喊的是他,就不好意思地说:“咱不是主席呀。你喊我这个,让领导听见了,以为是咱不安心工作呢。”老牛说得很认真,人家只好笑笑,扬扬手算了。
市书法家协会召开换届会议,要求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参加。通知下给县文联,县文联把通知转给档案馆,通知上县文联孙主席批了一句话:“请档案馆牛饮河同志参加。”
老牛正趴在案子上往档案卷宗上写文件名,看看办公室小姑娘送来的通知,说:“切,我又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不去。”老牛真的就没有去。
过了一个星期,市书法家协会对无故缺席会议人员进行通报,老牛名列第一,名字后的职务是:双山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县文联孙主席正为许多协会研究会学会不听招呼、不服从管理而苦恼,正好抓住一个典型,就把市书协的通报贴在了县文联的办公室门口。文联在县办公大楼的一楼,上下班人员都要从门口经过。
许多人看了通报才知道,原来老牛真的就是县书法家协会主席。也有人把通报不当回事,撇撇嘴说:“协会通报?不管物不管钱,没有一毛钱的人事权,还弄这个?唉,叫个单位都想抖抖毛。”
文联孙主席在办公室里听见了,脸上发热,想一想,为这事与老牛弄僵了也不划算,马上就要搞文化下乡了,写春联之类,老牛是大头,万一老牛不去,也实在拿他没有办法,说到底究竟不是人家应该干的工作,何况每次搞活动老牛都积极参加呢,实在也帮了县文联不少忙。于是,他就从门缝里往外瞅瞅,见没有人,伸手把通报撕了。
从此,老牛成了人人都知道的书协主席。不光外面的人喊他主席,县办公楼里的人见了老牛也这么叫。开始老牛不答应,还给人半开玩笑地说:“干嘛?你骂我?”后来叫习惯了,甚至有一次分管文化的副县长在一次公开场合也叫了他一次牛主席,老牛就不得不答应了。
原先档案馆门可罗雀,除了本单位人员极少有外人光临,自从老牛因缺席会议被市书法家协会通报后,老牛一下子出了名,上门求字的人络绎不绝,老牛就有了吃不完的饭场,“一壶老酒”实至名归。
虽然老牛表面上粗粗拉拉,内心也有个小九九。每有饭场,他都要求请吃的人喊上馆长。开始馆长不去,觉得跟副馆长吃饭有蹭饭之嫌,脸上无光。但老牛粗中有细,不管谁请吃,他都一律主张让馆长坐主陪,让求字买单的人坐副主陪。反正求字请吃的人也没有几个大官,甚至比馆长官大的人一般也不会请老牛吃饭。馆长反客为主,渐渐有了感觉,他是一把手,老牛是他的兵,认为这也是应该。每次吃饭散场时,馆长都主动替老牛表态,说,以后大家需要什么字尽管让牛主席写。然后又转头安排老牛,咱们一个穷单位,难得有点什么用处,反正写几个字也费不了多少劲,有求到咱们的,别闷了人家的面子,尽管写。老牛红涨着一张脸,点头如捣蒜。
老牛是喝了酒的,也就四两,勉强算一壶,连脖子都红了。馆长说,下午千万别出门了,让别的单位的人看见不好,就在屋里休息吧。老牛又感激地点了好几下头。馆长就动了恻隐之心,觉得老牛这个人确实老实,在一块干了这么些年,都是安排什么干什么,从没有别扭过,特长是毛笔字写得好,便用胳膊揽过老牛,拍了好几下膀子。
有时候连续几天没有人请吃,馆长会推开老牛办公室的门,半开玩笑地说:“这几天怎么不见求字的?别有了好吃好玩的舍不得喊我呀!”老牛正用裁下的宣纸边角料写字,就放下笔,憨态可掬地笑笑,慷慨地说:“今天我请。”馆长也不答言,转着圈看老牛铺满一地的字,全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天道酬勤、健行不息等语。馆长想起这些条幅几乎在所有的办公室都能看到,就禁不住脱口赞道:“老牛真牛啊!”
老牛是学农的,当初中专毕业时被分到镇的文化站。文化站的主要任务是“三秋”“三夏”与计划生育集中突击月等活动中办墙报、写标语。这些年墙报很少办了,主要写大大小小的标语,有些直接用大号排笔刷在墙上,有些用毛笔写在纸上然后再张贴在街头路口。严禁在公路上打场晒粮、麦场防火人人有责、少生孩子多栽树、女孩也是传宗接代人等等,老牛写得不计其数,过去也写过“喝药给瓶,上吊给绳,跳井不捞”“宁愿血流成河,不能多生一个”之类。
有一次,老牛正在跟随镇里的一个农厕改造突击队检查,结果镇长给突击队长打来电话,当时突击队长正在一个新改造的农厕里小便,不方便接听电话,就让手机里的一首走过咖啡屋唱了好几遍。到第四遍时,突击队长拿出手机一看,是镇长打的,以为是问他农厕改造的事,不等镇长说话,就直接汇报道:“镇长,厕所很合格,很好用。我刚才尿了一泡尿试了试,一点气味也没有。”
镇长在电话里愣了很长时间,然后说:“县里下午抽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抓紧让老牛写一百幅标语,因为工作比较急,你们也要帮助一下,别的工作可以先放一放。”
那时老牛也不过三十几岁,因为整天闷头不大吱声,真的像头牛,大家习惯都叫他老牛。突击队长把镇长的指示立即作了传达,老牛当场就哭丧着一张脸:没笔没墨,怎么写?到镇里去办,来回两三个小时,抽查组早到了。纸倒好办,这地方的老百姓有初一十五用黄表纸叠元宝在家门口焚烧祈福的风俗,谁家都有一打黄表纸,用于写标语很醒目。突击队长正在抽烟,他捏着烟想办法,突然大叫一声:“有了!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我们创造困难也要上。用过滤嘴当笔!”
老牛不吸烟,他向突击队长要过一根香烟,用唾沫弄湿,在墙上的旧标语上沾了一点墨色,在手心里一划:没想到出奇地好。于是,有人忙到村民家灶底刮灰拌墨,有人用过滤嘴制笔,有人忙着裁纸。老牛把一扇村民家的院门卸下当桌,临街写起标语。
一百张标语铺满整条街道。
翻来覆去就是两句话:我们一定要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儿童人人有责。当抽查组到来时,他们正好张贴完最后一张标语。县抽查组领队的是县教育局长,他对镇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非常满意,指着贴满街道的标语说,行不行看行动,声势这么大,工作能说不好吗?于是,当场给予了表扬,要求镇里尽快总结经验,把亮点总结出来,在全县推广。同时对县媒体跟随采访的一名记者说,媒体也要及时跟上报道,让亮点更亮。
然后大家吃了当地产的西瓜,品了刚从树上打下的鲜枣,都说还是乡下好,食品没有污染,天也很蓝,真想住下不走了。临上车时,局长看了看一张贴在电线杆子上的标语,问陪同抽查的镇长:“这字谁写的?”镇长以为有什么不妥,瞅了眼老牛,赶紧遮掩说:“一个村里的会计,写得有点急。”教育局长摇了摇头,然后用手指着“人人有责”四个字说:“很有功底。能把两个人字写得各有神韵,真功夫呀!”局长又行去几回头,念叨道:“所有的笔画都不用侧锋,直接用中锋落笔,整体坚瘦如铁,好字啊。”经教育局长这么一夸,全镇都知道了老牛的字写得好。镇长说,镇里这次在全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抽查中获得好评,老牛的字也有一功。老牛说,多亏了突击队长的那盒过滤嘴。
老牛能调到县档案馆,据说就是因为那次的标语。后来教育局长当了副县长,分管档案工作。
有一年,市里要求县档案馆创省级二级档案馆。副县长是一个对任何工作都要求完美的人,他事先到档案馆抽查,从密集架上顺手抽出一卷档案,当场傻了眼:封皮上写的文件题目有气无力不说,笔画还长一截短一截,大小不成比例,幼儿园不如。馆长只好如实交待:自从建馆以来,调进来的人员都是领导的亲属,连一个高中文化的都没有,能写成这个样就不错了。副县长思考了一会,说:“别的事咱管不了。但必须把封面的字写好吧?”他当场表示,尽快借用,最好是调进一名书法好的工作人员。他说,任何工作都是门面学问,档案工作更要的是门面,内容是人家的,外衣打扮却是咱们的,连封面上的文字都写的歪七扭八,创什么省级档案馆?副县长看到档案馆长一副窘难的样子,便拍拍馆长的肩,说了句玩笑话:“就像人家找媳妇,漂亮的脸儿门前站,不会干活也好看。对吧?”这时,副县长就想起几年前当教育局长时看过的那张标语“关爱儿童人人有责”。
老牛调到了县档案馆。由于是副县长亲自推荐,档案馆所有人员都把他当成分管县长的人,有说他是县长同学的,有说是亲戚的,给老牛安排了一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县长的关系。
由于老牛家在乡下,来去不便,档案馆长自作主张,把一间放置杂物的仓库腾出,给老牛当了宿舍。
除了每天晚上喝一壶老酒,老牛大部分时间闷头寡言,与人交往不多。宿舍里有一张闲置多年的案子,既是老牛的饭桌,又是工作台,每天上面堆满了待写的卷宗,老牛就埋在一堆堆用牛皮纸封面装订的发黄发霉的故纸里,一写就是一整天。每天单位的人下班走了,三层高的档案馆静得连老鼠啃噬档案橱的声音都一清二楚。老牛就一边大呼小叫地吓唬老鼠,一边在重订的档案卷宗的封皮上书写文件名。写累了,他会想起在乡下时写过的标语口号,当作放松,就在废纸上写道:抗旱防汛人人有责。严禁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种足种好小麦。
不知不觉,他的书法水平提高了一大截。年底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考察推荐,大家一致认为,尽管老牛与县里领导有关系,但从不炫耀,做人低调,工作扎实,是一名好同志,被当成了副馆长人选。老牛没有想到,自己的仕途会如此顺利。
老牛稀里糊涂成了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后,每天叫他主席的人比叫他副馆长的人还多。时间一长,老牛觉得倒也受用。想起画家作家书法家的书房都有一个名号,他用压卷宗的一块木头板做成一块牌子,挂在了吃住办公一体的那间仓库的门楣上。牌子上写的是“亦云斋”。有人问他什么意思,他也大方,说:“无他,人云亦云的意思。”问的人意味深长地一笑,他也仿佛自嘲地一笑,于是,双方哈哈大笑。真也有了那么一点脱俗的味道。
几位与老牛在乡下一块工作的同事,听说老牛当了什么主席,就想给他贺贺,同时也拉拉关系。能从乡镇调到县里工作的人总是少数,甚至有的人在乡镇工作一辈子,连一次到县里开个会的机会都没有,见一回局长就算见到大官了,见到书记县长那是电视上的事。
他们给老牛通了电话,问老牛缺什么。老牛想了一会,回答说:“就缺朋友,你们来了就什么都不缺了。”几位同事感到老牛比过去会说话了,到底是在大机关工作的人了,要放在从前,老牛不知会说出什么粗话来,最起码也会说一句:“缺娘们呀!你们这些家伙,八辈子不见也不会想你们,只要给我弄个娘们来什么都不缺了,寡妇也行。”大家都知道,尽管老牛平时沉默寡言,却是一个幽默的人,乡镇工作大家都喜欢开玩笑说粗话,常常是别人开玩笑时他光看,别人不说了,他猛然来一句,让伙计们笑半天。
大家想一想,也不知道现在老牛缺什么,就买了一个玻璃鱼缸,买了九条日本锦鲤。现在领导办公室都兴摆这个,里面养上金鱼,取前程似锦的意思。尽管有人私下里说“玻璃缸里的鱼,前途光明出路不大”。又想起老牛现在是什么主席了,就又买了一个工艺品船舵。鱼缸太大,而且要选取一个半明半暗的地方,老牛与伙计们在屋里挪来挪去,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就干脆摆在了屋子当中,乍看吓人一跳,像一个波光幽幽的水晶棺。老牛却嘻嘻地笑道:“能睡水晶棺的都是大人物,好事呀。走,喝酒去!”
老牛活动日增,今天少年书法家协会挂牌,明天老年书法家协会作品展览,又有数不清的书法邀请赛、联赛、研讨会、培训班开班仪式等等。老牛成为忙人,也成为小城在县电视台文化频道出镜率最高的名人。老牛屋里印有各种纪念活动名称的文件包堆成了小山,单位里谁没有包用,就说,到牛主席屋里去拿。
除了廉价的几件文房四宝,老牛屋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老牛有时连门都懒得关。单位里人人都拎着老牛参加活动领回来的各式各样的纪念包,人人都有几幅老牛的字,他们成了老牛的义务宣传员。
活动一多,老牛屋里的案子上就堆满了待写封面文件名的档案卷宗。反正省级二级档案馆已经验收达标,写不写的都一样了。只是苦了那缸日本锦鲤,由于缺氧缺食,水质变质,没几天就鱼死水涸了。有一回,有个外地人慕名而来,老牛那天心情也好,就一气给他写了六幅字。那人觉得单单请老牛吃顿饭太薄淡了,就想给老牛一笔润笔费。老牛再三推让,那人也实在,就满屋找个放钱的地方,看到空空的鱼缸,就一把把钱扔到鱼缸里。
双山县是个经济落后县,还有不少偏远地方的村民没有脱贫。县文联下发通知,要求各协会文化扶贫。老牛是名人,被文联扶贫小组列为扶贫小组副组长。老牛就写了勤劳致富、共同富裕、发家致富等几十个条幅,自己花钱装裱了,在县文联举办的下乡扶贫活动时送给了贫困户。结果活动还没有结束,老牛就看见路边臭水沟里扔着他刚刚送出去的条幅,有几幅还撕成两截,一半泡在了水里。
县文联主席老孙觉得不好,正想安排人把那些字拾回来,这时他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图文并茂的微信,其中三幅图片,一幅是门楣上挂着“亦云斋”匾牌的半开的屋门,一看就知道是老牛住的的宿舍,门缝里隐隐约约反射着一团玻璃的微光,第二幅是一面办公桌大的鱼缸,鱼缸里装满面值大小不等的钞票,极像寺庙佛像前摆放的一个透明的功德箱,第三幅是桌案上一堆落满灰尘的档案卷宗。下面的文字是四句打油诗:“靠上关系升官,玻璃缸里养钱,写几个字扶贫,正经工作不干。”
老孙只去过老牛办公室一次,那时鱼缸里还游着几条气息奄奄的锦鲤,已经是很长时间的事了。老孙没有想到,老牛会用鱼缸装钱,而且竟然满满一鱼缸。老孙粗粗地算了一下,这一缸钱,最起码要有一二十万。这无疑是老牛得的润笔费。虽然是合法所得,但屋里摆着这么多钱,却写了几个字扶贫,怎么也说不过去。老孙是写小说的,身上有些孟浪气息,他就很生气,气愤地把这条微信转发到另一个朋友圈。过了一会,他觉得不合适,自己又没有亲眼看到,说不定有人嫉妒老牛呀。老孙就想撤回,微信显示:你发的本条微信时间已经超过二分钟,无法撤回。老孙就有些后悔,老牛这个人一向不错,平时在钱上不太计较,有好几次文化下乡写春联,笔墨不够了,他都是一声不吭自己掏钱买了。老孙就抱怨自己:县文联主席到底还是文人脾气啊,这次又冲动了。老孙在人群里找老牛,想提前道个歉,以免让老牛看了他的转发闹成不快。音乐舞蹈家协会的梁主席一身花枝招展,正抱了一怀跳舞用的绸扇往车上放,就对老孙说,她刚才看到老牛了,一个人跳到水沟里捡那些破字,一把火烧了,然后一个人往县城的方向去了,以为是老牛为老百姓不识货生闷气呢。老孙朝水沟那里看看,一堆灰烬上正漂浮着几缕烟篆,便突然生出一种淡淡的失落,颇觉人生苍茫无味。
当天晚上,县电视台要闻栏目播出一条新闻,县档案馆副馆长、县书法家协会主席牛饮河同志,把十年获得的所有润笔费一分不留地捐献给了县扶贫基金会。记者从好几个角度拍摄了那个办公桌一般大的玻璃鱼缸,并给那一缸大小不等面值的钞票几个镜头的特写,引起小城许多人的唏嘘惊羡。
谁也没有想到,老牛会出家。
这几年,双山县一带兴起修复古寺热。县城附近有座不大的山,叫大荒山。因这座山一直为国有林场,原始森林保存较好,古木森然,很是清凉。山上有座据说建于明朝初期的寺庙,叫居仙庵,原是一座尼姑庙。古寺修复后,偶尔有半真半假的游僧住上几天,可能终于耐不住寂寞,便不辞而别,倒是始终住着一位年事已高,齿落耳聋的老人,究竟是和尚还是借住寺庙的非出家俗人,谁也说不清。
老牛到居仙庵后,除了每天给大殿上的佛像上香,剩下的时间就是没白没黑地写字,写的全是《心经》《金刚经》。最大的是在一张四尺的宣纸上只写一个字,跟泰山石经峪的字差不多大。有人请老牛抄经,润笔费不菲。老牛很像那么回事地眼观鼻、鼻观心,双手合十,道:“善哉!我写我悟,自写自悟。施主何如自己去写?心笔合一,意到笔走,自是一种修行法门。”终不肯替人代劳。县档案馆的馆长与文联的孙主席来过两次劝他回去上班,老牛双手合十,只是一语不发。大家见老牛如此坚定,后来,也就算了。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当地传统的“晒龙衣”节。家家户户把衣服被褥拿出来放在烈日下暴晒。老牛晒的却是经年累月抄写的经文。真草隶篆各种字体皆有,铺满居仙庵的大院子,俨然如浩大的书法展览。
附近的村人受老牛影响,兴起书法热,户户支案,人人捉笔,满村墨香。也有人到庙里请老牛指点的,多是一些报考艺校书法专业的学生。老牛为此设一个年奖,每年六月初六评出一名最佳者,授之银元宝一锭。元宝每年大小不一,以大殿佛像前功德箱的收入为准。此钱均为香客所捐,除去庙宇修缮开支,所余全部拿到县驻地一家首饰店兑成银子,请银匠铸成一锭元宝。村人因受年奖元宝之惠,不少人家由贫穷而成小康,家童由贫穷辍学而升入高等学堂,谋了一官半职的也不在少数。逢年过节大荒山居仙庵车轿云集,一时了得!
有一年,村上一位杜姓人家的孩子书法拔得头筹,从老牛手里捧过元宝一看,只有鸽子蛋一般大,比从前几次得奖的人家小了好几倍。杜姓人家原打算得了元宝翻盖房子,置办几件家电,好向亲朋炫耀。这下大失所望。
杜家父子十分羞恼,生气地把元宝抛在地下,指着老牛的鼻子骂道:“你是不是有意欺辱俺们杜家?前几天俺们亲眼看见你携了半袋子钱到县里兑换银子,原想今年的元宝总要比往年的大些。怎么只有这么一点点?那些功德箱里的钱,是不是被你私吞了?你在县档案馆工作时,可是闷下过不少钱的,谁不知道!”
老牛双手合十,眼观鼻、鼻观心,念道:“阿弥陀佛!你有所不知,一是功德箱里的善款确实一年少过一年,那些因受年奖之惠成了钟鸣鼎食之家的人家,一味自己香车美眷的逍遥,不再捐款;二来近年白银涨价,你看到的半袋钱不假,可确实只铸得这么个小小的元宝一锭。唉,得之是缘,不得亦是缘。身外之物,聚散有缘,你们何必如此计较?我一个出家人私吞善款何用?”
杜家不依,率众抢入寺内,房上榻下四处搜索,四壁皆空,没找到一分钱。杜家父子更是羞怒万分,揪了老牛的袈裟,说:“你每天没白没黑地抄写经文,要糟蹋多少笔墨纸张!那些善款都让你挥霍掉了!”
把老牛暴打一顿后,他们又把老牛晒在院子里的经卷收在一起,一把火烧了。
从此,老牛不着一墨,每天昼夜只在佛前打坐。青灯影里,木鱼声声。这年入秋后,大雨不断,在一个一连下了一个多月雨的连阴天里,老牛坐化了。
居仙庵院子里原有一个放生池,累年淤积,连青蛙都不屑于住了,老牛就在里面涮笔,成为洗墨池。因了雨注,池水自溢而出,在院子里四处流淌,淡淡的墨迹流成一个人的模样。据看了的人讲,那流成的图案,怎么看都像半含幽默又闷头闷脑的老牛。于是,“牛真人”的称号不迳而走,民众络绎不绝来居仙庵焚香膜拜。其实,人们并不在意“真人”的称呼是道是佛、是神是仙,在人们心里,老牛一生不图名不图利倒是真的,他是个真真正正的好人,值得人们打心眼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