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就业大学生职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9-05-16 06:32岳海洋
山东青年 2019年2期

岳海洋

摘 要:当前大学生的毕业人数不断增加,而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出路之一,也显得极其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往届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基层就业的信息获得渠道、基层就业学生基本情况以及基层就业影响因素等,分析和讨论大学生基层就业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对于改善基层就业现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基层就业;基本现状;原因分析

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出路之一,我国自2005年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以来,基层就业的整体环境都有所提高和改善,然而基层就业问题也依旧存在,本文结合H高校基层就业大学生的反馈问卷来分析当前基层就业大学生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1、基层就业的历史发展以及相关政策

基层是一个广阔的范畴,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统计范围(试行)》中,将基层的范围界定为:县级县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农村建制村;城镇社区;中小企业;国家和地方服务基层项目;自主创业;部队;艰苦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由此可见,基层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可以容纳大量社会人才。然而一直以来,基层就业却未能受到大学毕业生的青睐,高校毕业生更看好大企业大公司高福利高待遇,这也就造成大城市人才严重过剩,以及各个基层人才匮乏的现象。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03年就开始推出促进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等政策文件。这些政策的推行为广大高校毕业生加入到基层就业中去,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与平台。从回收的问卷中,可以看出,基层就业政策的落实已初获成就,吸引了一大批优秀毕业学子加入到基层就业的队伍中,基层就业现状已获得较为显著的改善,但是从回收的问卷中也可以看出问题依旧存在,诸如基层人才流失严重,多数基层就业大学生在合同期满以后选择离开基层,基层就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基层就业引导与宣传仍需要加强等。

2、问卷设计与基层就业现状呈现

2.1问卷设计

2.1.1调查问卷的设计。本次问卷主要从参加基层就业大学生的心理、观念、动机、社会环境、地域等多个方面共设计了25道题,目的是了解当前基层就业大学生的职业现状与心理状况,并借此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内在原因。

2.1.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本次问卷发放通过邮箱发送,并由邮箱回收,发放对象为H高校2011-2016届参加基层就业大学生。共计发送100份问卷,回收75份。

2.2基层就业信息的来源

我国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数百万,且呈递增趋势,因此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且区域分布极不均衡。有研究指出,基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中与信息宣传不到位、基层信息不全面有一定的关系。问卷调查了选择基层就业大学生他们就业信息的来源,调查显示,由学校提供就业信息以及校内的宣讲招聘会占比53.85%,其他信息分散于校外人才招聘市场,熟人介绍之类等。这个数据比例显示了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学校的引导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便是社会招聘网站和人才市场。随着网络信息丰富快捷、成本低,利用网络获得需求信息的比例也很高。

2.3基层就业学生学历层次及学业成绩

在我们所调查的从事基层就业的大学生中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为11:4,没有博士生。这个结果反映了当今社会基层对于高学历的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众多高学历的人才在学海中奋斗这么多年之后都比较期望一份薪酬高就业前景较好的职业,对于基层就业的选择动机不强,这就直接导致了基层高学历人才的缺乏。

另外,调查显示从事基层就业的大学生中成绩在前50%的占了约有80%,成绩处在50%—75%之间的占比约16.7%,成绩不佳的学生较少。这个现象说明了选择基层就业的人员并不是按照人们猜想的大学成绩不佳的学生,恰恰相反,成绩处在中上游的同学占了绝大多数。

2.4影响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原因

影响大学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的原因有多种,根据受访者的选择情况我们进行统计发现,14%的人是因为就业压力大而选择基层就业;而為了得到历练和拥有一份不同的人生经历的人数各占约17%;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社会的占约19%。在当今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人说现实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得越来越现实与物质,但是这份调查结果却告诉我们其实人们的追求是在不断发展的,走向基层并不都是片面的为了方便以后更好的就业,而绝大部分都是为了得到历练和拥有一份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服务社会报效我们的祖国。

2.5基层就业中的收获

调查显示,认为在基层中得到锻炼和丰富人生阅历的人各占22%,认为丰富了工作经验的人占约24%,也有16%的人认为更多地了解了基层人民的工作生活。基层就业虽然很辛苦,但是显而易见,基层的确可以让大学毕业生得到很好的历练,基层所提供的广阔平台让当代大学生得到了自身阅历及工作经验的丰富以及精神层次的提升,这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大学生在基层就业中会比在大城市接触更真切的社会现实,找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获得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天地。面对基层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情况,学会在在艰苦的坏境中磨练意志、品德,在挫折中坚定自己的信仰与价值观,并在基层的沃土中不断成长,逐渐成熟,从而收获人生成功的果实。

2.6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困惑

当前,我国关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各种政策保障制度逐渐完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在基层就业中还是会遇到许多障碍与困难。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在基层中遇到的困难主要存在于交流沟通的障碍以及物质的相对匮乏。这些困难最终导致当代大学生不愿意选择基层或者尽管选择了基层最后也会离开的现象。首先,基层相对来讲都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障碍。其次,教育文化的落后也使得这些地区人们容易因循守旧,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与勇气,不利于国家政策方针和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开展。另外有些地方文化生活比较匮乏,这对于在城市里接受教育,思想活跃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个很大的考验。加之有些参加基层就业的同学存在专业不对口现象,所学知识无用武之地等,面对种种不适应,当初有些对基层就业抱有美好期待的同学在现实面前产生了离开的念头,很多人在服务期满后重新开始“二次就业”的求职道路。

3.关于进一步改善基层就业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基层就业现状的改善是需要来自包括国家、学校、社会、当地政府以及大学生本身在内的多方面努力,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将导致基层就业的状况无法得到改善。

3.1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主导作用

优化国家出台的政策并积极贯彻落实,在宏观大环境下加大统筹发展力度,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上还存在明显的差异,再加上财政体制、社会保障等制度因素,在事实上形成了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差异,导致基层就业境况尴尬。当前国家积极实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为引导更多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提供了国家战略保障。接下来,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政策,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畅通流动渠道,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基层就业长效机制。

3.2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对基层就业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

前文分析中已经指出“响应号召,服务社会”是大学生愿意从事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反应当前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具有高尚的家国情怀,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参加基层就业的这部分大学生大多数是在临近毕业期间才萌发的基层就业想法,这说明高校对于基层就业的宣传途径与宣传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首先,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以及各种讲座加大基层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有研究针对“大学生是否愿意到西部地区或者基层就业以及不愿意的原因”进行调查,数据显示,25.5%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到西部地区或者基层就业。不愿意到西部地区或基层就业的原因中,23.9%的大学生因为“条件艰苦”和“待遇不好”。当前各高校中都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可以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大学生合理、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到祖国各地建功立业的职业价值观。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招聘会、编印基层就业政策导读手册,在校刊校报等媒体开设“基层就业”专栏等,全方位、立体化地宣传国家基层就业项目。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邀请基层就业优秀校友回校开展基层就业专题讲座,营造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基层就业的理念时刻围绕在大学生身边,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破除“一次就业定终身”、“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积极主动到基层就业和创业,提升到基层工作的服务观念意识,通过基层工作的磨练和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来充实阅历,提高認识,增长才干,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建立基层就业全程服务模式。当前部分高校对于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出台一系列基层就业引导政策,通过物质激励与荣誉表彰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但是学校当前的一些政策主要还停留在阶段性激励上,当学生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上以后,学校的跟踪与服务还没有完全跟上。大学生刚到基层会面临很多适应性问题,这个阶段也需要学校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因此学校可以尝试建立“基层就业全程服务模式”,帮助同学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基层就业同学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及时在学校进行宣传报道,以此来激励与鼓舞在校学生选择投身基层的信心和决心。

另外学校可以广泛开展与基层对接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身接触基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以基层就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例如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对基层就业有兴趣的在校大学生以及对基层就业有所犹豫的毕业生通过这个途径深入了解基层,形成自我对基层就业客观和正确的理解。另外学校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大学生走进基层、了解基层,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将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另外学校加大对大学生进行面向基层就业相关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增强学生在应用、操作和技能等方面的实际能力,为大学生服务基层奠定良好的基层,减少基层就业适应不良等现象。

3.3充分发挥各界协同力量,形成基层就业良好的社会环境

当前在基层就业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学校就业中心发布项目通知,学生报名的方式开展。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对称,学生对于基层就业城市、单位、工作性质等了解相对比较片面,造成基层就业积极性不高。在基层就业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邀请当地人事组织部门组队来校全面介绍当地人才政策、福利保障等政策,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即将参加工作的环境,消除人们对基层就业存在的片面认识,鼓励吸引毕业生积极参加基层就业项目。

当地政府应全面地优化基层就业的相应机制,使大学生在基层拥有更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一方面给予面向基层就业大学生生活补贴、职称评定等条件倾斜,加大人事、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依法加强对各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兑现劳动报酬和缴纳社会保障金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多数基层工作都采用合同制,这使得工作性质具有临时

性,毕业生在基层就业项目结束后还要面临“二次就业”的尴尬。调查中,有一些参与基层就业的同学表示,还是希望能在基层扎根做出一番成就,因此基层用人单位在聘用高校毕业生时,可以双向选择,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时间范围提供更多的选择。

十九大报告中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使得广大基层对于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加强烈,因此要在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动力、招聘渠道、发挥作用、服务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引导和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在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宣宁,刘营军.对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中作用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0).

[2]康远志.收益-风险约束与大学生基层就业决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

[3]刘敏玲.当代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探析[J].传承,2010(4).

[4]赵丽.浅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5]李从国.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难题的制度竞技学分析[J].经济经纬,2008(1).

[6]彭小孟,肖池平.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J].教育探索,2008(11).

[7] 綦群高,王英姿.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6).

[8]张立波.影响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

[9]张修宇,潘建波.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3).

[10]王振,孟晓红,徐持华.高校毕业生面对基层就业的教育研究.出国与就业,2012(4).

[11]杨春.高校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现实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