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赫
摘 要 骨修复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医学科研组开始选用一些比较新型的材料来代替异体骨跟自体骨。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因为安全事故造成的骨科疾病,致使功能障碍的人有超过300万人,目前,骨移植已经成为医学第二大需求量,仅次于输血。我们高中的化学知识中有关于骨修复类似的内容,本文便是探讨如何借助高中化学对骨修复材料进行创新,以求更好地为医学服务。
关键词 骨科修复材料 高中化学 知识引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骨骼有支撑身体和造血等功能,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的骨骼也有很多的问题出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比如骨骼缺损、骨质疏松、关节炎等。在临床医学的治疗中,我们通常会选用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但是这样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自体骨移植容易感染,而异体骨移植又有排异效应。所以,我们需要利用高中所需的知识,制作一些跟自体骨和异体骨有相同功能的修复材料,到目前来看,在临床医学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效。
1生物活性玻璃
生物活性玻璃是医学上比较常用的一种修复材料,同时也是高中化学应用的医学的一个典型例子。我们都知道,普通玻璃的成分是硅酸盐,而生物活性玻璃的成分有SiO2,Na2O,CaO和P2O5,这几种成分有利于把硅灰石跟洁净磷灰石分离,提升了玻璃的强度。而且,生物活性玻璃能够与人体骨骼相结合,最主要的是能够促进骨骼细胞的迅速分化,以此使得骨骼再生,甚至都可能会超过自体骨的再生能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位学者提出了一种观点,就是生物活性玻璃不能用于人体大面积的骨骼修复,后期的实验将玻璃(含有80%的SiO2,17%的CaO和3%P2O5)加进人体模拟体液(成分与血浆基本相似)中,在七天之后,玻璃的标称上附着一些类似球形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都比较小,其中钙磷比为1:2,接近生物体中的钙磷比。通常情况下,磷灰石在体液中是出于过饱和的状态,再加上玻璃中的钙离子溶出,形成磷灰石晶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我们发现玻璃上的磷灰石晶体与人体骨骼中的磷灰石基本相似。由此可以说明,骨骼能生在玻璃上,但是只能用于小面积的修复。
在玻璃的表面,碱金属离子会自动溶解,随后硅酸盐与磷灰石产生催化反应,当水接触玻璃的时候,钙离子与钠离子会溶解成凝胶层,钙离子产生晶核诱导钙、磷酸离子形成羟基磷灰石,这就是骨骼修复的过程。
2羟基磷灰石
羟基磷灰石(简称HA)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治疗骨骼修复的生物活性材料,也是人体骨骼中主要的无机成分,其分子式为Ca10(PO4)6(OH)2。在医学上,羟基磷灰石能有效的预防龋齿病,因为其能与牙釉质相容,其矿化液沉淀,能够防止钙离子的流失。借其参照,我们可以将其用于骨骼修复。将羟基磷灰石植入人体内后,某些结缔组织能因其生成骨细胞,但是在某些急剧弯曲的地方,羟基磷灰石比较容易“折断”。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比较硬的材料与其相结合。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有专家发现了一种既有组织相容性又有力学特定的物质—HA-聚乙烯(简称PE)。经实验所得,40%的羟基磷灰石均匀受热与HA-聚乙烯相结合是最好的一种修复材料。
只有了解了人体骨骼的成分,才可以“对症下药”,找出一种适合修复人体骨骼损伤的方法。按化学角度上来说,我们可以在研究过程中选用填充资料的时候使用有机高分子,然后加入羟基磷灰石,使其能促进修复材料的融合,这便是我们需要的理想型材料。
3有序硅基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在化学工业、生物技术和环境能源方面被广泛应用,有序介孔的合成有很多种方法,归其核心方法还是溶胶-凝胶法,所以,在医学上也有很多的应用案例,但在骨骼修复过程中有两个重要性问题:一是高感染率;二是修复迟滞。这是医学上明令杜绝的副作用,所以我们学生没有单独用它在做实验,而是跟多种材料相结合。我们一般将有序介孔材料作为基体,从材料组成和生物活性因子等多角度进行研究。其实,最早的是介孔陶瓷材料的引入,在过去,陶瓷技术迅速发展。现如今已经出现了多种基于陶瓷、金属和聚合材料的医疗设备。因其孔径较小,一般大于2nm小于50nm,这个孔隙利于与机体体液进行反应,接着就可以得到纳米磷灰石。纳米磷灰石的表面积比较开放,生物活性强,孔隙负载能力也比其他更有优势,它的孔隙中能负载多种分子,而且在活体中能够控制释放其负载物,有独特的传递功能。
M41S系列硅基介孔材料的孔徑比着普通的介孔陶瓷材料更小,分布也十分均匀,使其能自主控制药物的释放量,正因为如此,钛和蛋白质才能进行局部释放,这能在骨骼修复时起到支架的作用。在临床试验中,硅基介孔材料有相容性,能够促进形成羟基磷灰石,在释放蛋白质的时候,新的组织细胞的产生,进而修复骨骼。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上,传统的骨骼修复有很大的副作用,我们必须要建造新的骨骼修复材料,把治疗副作用降到最低。借助高中化学中所学的知识,创新骨修复材料是医学研究的大方向。基于化学实验的研究,深入了解骨修复的全过程,发挥出其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朱博文.高中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 2018,54(12):167.
[2] 成垒.高中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 2017,29(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