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缘起、过程和意义

2019-05-16 13:57马玲
决策探索 2019年8期
关键词:巴黎和会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

马玲

一百年前的5月4日,3000多名青年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涤旧纳新的思想文化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缘起

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文化基础。新文化运动以《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的创刊为标志。《新青年》-方面以民主和科学为文化倡导,反对封建专制和文化愚昧,进而反对尊孔复儒,抵制封建纲常伦理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另一方面为普及文化、启迪民智,倡导白话文学,打破中国2000多年文化为少数人垄断的状态,使长期被认为是“下等人”工具的白话文开始登堂入室。此外,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中国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劳工群众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群众组织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便开始组建群众组织,并首先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大量出现。在北京,相继创建了“学生救国会”“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等组织,这些工作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则是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直接社会动因。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所谓的“和平会议”,希望废除并收回战败国德国在中国的权益,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要求并把德国在中国的所有权益一律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使所有的爱国人士义愤填膺,最先行动起来的就是青年爱国学生。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1919年5月2日,北大学生得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后,便约集了当时在((国民》杂志社的各校学生代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通过学生大会动员学生举行学界大示威。1919年5月4日下午,3000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广场。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激励了全国各界爱国人士,并得到了上海、天津等地民众的支持与呼应。北京爆发五四运动后,5月7日上海各界人民即召开上海国民大会,组成“国民大会事务所”等组织,5月26日,上海学生举行总罢课,6月5日上午,上海罢课、罢工、罢市的“三罢”运动形成。6月8日,上海金融界以及机器制造业和海员也相继罢工,给中外反动派以沉重打击。同时,天津各大中学校的学生也开始罢课,6月10起天津商界开始罢市,6月18日包括学、教、商、绅等群体的天津各界联合会召开成立大会,加强了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团结,推动了爱国运动的发展。在全国各界参加的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北京政府于6月10号撤销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6月10日后,不仅原有爱国人士和群体明确反对在合约上签字,北洋军阀内部的一些爱国民族人士也亮明立场,如由吴佩孚倡导,谭延闿、冯玉祥等61名将领呼应,发表通电阻止签约。在群众运动和各界人士的强烈要求下,北京政府于6月26日电令中国巴黎和会代表拒绝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第二个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极大地展示了广大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运动中工人阶级表现出全新狀态:一是工人主动罢工,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二是工人罢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行会观念,体现了阶级同盟。三是罢工工人们没有提出任何经济要求,而是要求惩办卖国贼、拒签合约、释放被捕学生,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并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所以,五四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五四运动也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经受五四运动洗礼的民众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更加向往新社会的创造和对旧社会的改造。1919年7月苏俄政府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承诺放弃沙俄政府在中国特权的声明,极大地吸引了广大中国民众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注。1920年9月陈独秀研究比较后宣布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广大青年中的传播。在一些进步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改造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五四运动最重要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立后进一步加强工人组织建设,领导开展工人运动并逐步探索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最终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总之,五四运动在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中孕育,在反对巴黎和会的爱国运动中破土,是文化运动和社会运动互动的产物。同样,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向马克思主义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转型,推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进一步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并最终取得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

猜你喜欢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
巴黎和会时期北京政府索赔决策的转变:从参与到退出
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华立场:山东问题解决的理想与现实冲突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1919年的顾维钧
浅析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以华师大版《巴黎和会》一课为例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