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
摘 要:作为盛唐文化的代表,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受到了国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李白诗歌也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各个国家的译介和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战后李白诗歌在日本的译介所取得的各项成果,总结出李白诗歌战后在日本译介的特点与不足,试图探讨解决方案,期待能在“一带一路”新条件下对于李白诗歌在日本的译介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期望能对中华优秀文化外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李白诗歌;日本;译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古代最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既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也是盛唐文化的代表,在文学领域里创造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诗人,李白本人及其作品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八十年代,国内成立了李白研究学会,并出版了《李白学刊》、《中国李白研究》等刊物,为李白的研究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作为世界文学的组成部分,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吸引了国外众多学者的注意,其作品也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如今,李白及其诗歌的译介及研究已经走向了世界。在过去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在各个国家的外译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日本,关于李白诗歌的最早记录见于藤原佐世(847-897)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关于“李白歌行集三卷”的记载。而日本现存最早的李白的诗歌,则收录于成书于1013年的《和汉郎咏集》中的两联,其诗如下:
天象部·雪 玉阶一夜留明月,金殿三春满落花。(《瑞雪》)
地理部·山水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题凤台亭子》)
提到李白诗歌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必须提到的是久保天随的《李太白诗集》(国民文库刊行会,1928年)。这是按照分类补注本排列作品的(补遗部分是按照王琦本排列)的一部作品。在每首诗后面分别列有字义、题义、诗意、余论等项目,分别介绍了杨齐贤、萧士赟、王琦等诸家之说,并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与深刻的探讨。可以说,这是一部对日本李白研究产生巨大影响的巨作。而本文拟从跨文化视域梳理战后李白诗歌在日本的译介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李白诗歌在日本的译介特点,指出李白诗歌在日本的译介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试图探讨解决办法,并期望通过本文引起学界的注意,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战后李白诗歌在日本的译介历程
(一)武部利男的《李白》
武部利男是日本有名的李白研究专家之一,著有《李白年谱》一书;同时也是一位有名中国古典诗歌日译的翻译家,著有两部李白诗歌的译注本。收入《中国诗人选集7》的《李白》(上、下)由著名的致力于研究杜甫的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编集校阅。该译本以东京静嘉堂文库所藏的宋代刊本《李太白文集》作为底本,共收录李白诗歌200篇,比较恰当的收录了李白的代表作品。全书按题材将李白诗歌进行分类,并对诗歌的词语进行了译注,同时又对整首诗进行了翻译,还对收入《唐诗选》的诗歌进行了特别标注;收入《世界古典文学全集》的译注本共收录作品430首,将李白诗歌里的古风、乐府、歌吟部分全部进行了翻译,同时,校注部分也比收入《中国诗人选集7》的校注部分更加详尽。
(二)青木正儿的《李白》
青木正儿的《李白》于1969年出版发行,共收录李白诗歌182首,收入集英社出版的《汉诗大系》。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按照编年体分类,下篇按照题材分类,并将不确定成诗时间的诗歌编排在了下篇。该书在选择李白诗歌的时候,将与李白的生活行动密切相关的作品纳入了上篇(编年篇),在表现了李白的性格、思想和兴趣等的作品里筛选了脍炙人口的诗作放置于下篇(按题材分类篇)。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青木正儿还将古体诗按章划分,将长篇诗按段划分,并在每章都插入翻译和解释。通过这个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日本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青木正儿在李白诗歌的注释中所表达出来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渊博知识以及深厚的文字功底。
(三)松浦友久的《李白 詩と心象》与《李白詩選》
松浦友久的《李白 詩と心象》由社会思想社刊于1970年出版发行,收入于《现代教养文库》。在日本这部作品作为李白研究者的必读作品之一而为学界所知晓。该书总共收录了李白诗歌90首,并按题材讲诗歌分为「行旅」、「離別」、「月光」、「女性」、「風景」、「懐古」、「飲酒」、「戦乱」)、「政治」、「遊仙」、「贈寄」、「独吟」等12类进行翻译和解说。该书充分发挥了松浦友久在李白诗歌风格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可为一般读者所接受。
松浦友久的《李白詩選》选取了120首李白的主要作品,加以训读、语义注释、补充注释和解说,并翻译成了现代日语,于2001年1月由岩波书店发行,该书按诗歌题材,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律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古诗、赋和序等十章。每章詩歌按照底本作品的番号顺序进行排列。
(四)大野实之助的《李白诗歌全集》
大野实之助作为日本著名的李白研究专家之一,《李太白诗歌全解》一书代表了他在李白研究方面的最高成就。这部著作由早稻田大学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按照编年体对李白诗歌进行了译介与介绍。还在每首诗歌后面分别设置了押韵、诗型、翻译、词语解释、作品解说等项目,让日本人在读李白诗歌的同时,还能对李白诗歌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五)石川忠久的《李白100選》
如题名所说,本书共收录李白诗歌100首,是NHK应一般的中国古典诗歌爱好者和李白诗歌爱好者的要求,NHK广播电台决定开设李白诗歌广播讲座而编写的教材。本书刊载了大量的与李白有关的照片及图片绘画等。此书通俗易懂,可以配合NHK的广播讲座对李白诗歌进行学习。
(六)宇野直人·江原正士的《巨大なる野放図》
本书通过作者宇野直人和江原正士之间的对话形式,沿着李白的人生轨迹,对李白的作品和生涯进行详细的剖析,从中看出不能单纯的将李白的诗风和李白作为诗人的人物形象进行分割开来。在这本书里,除了李白那些脍炙人口的那些作品之外,还收录了能够对了解李白个性和魅力发挥作用的一些不太有名的作品,以及一些让读者看到以后会觉得“李白居然也写了这样的诗歌”的一些作品。通过本书,读者可以通过对李白诗歌的解读而对李白具有的巨大的个人魅力进行再认识。
二、战后李白诗歌在日本的译介特点
纵观战后李白诗歌在日本的译介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翻译模式以接受国译介占据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文化接受国自发自译的翻译模式是李白诗歌在日本的翻译的主要模式。不管是战前还是战后,乃至现在,这种翻译模式始终没有得到任何改变。
2.战后李白诗歌日译主要由日本的汉学家进行翻译并進行传播。日本汉学家在长年以来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中,汉语水平得到了提高,从而使得他们在翻译李白诗歌的过程中尽量的避免了误译或错译。同时,长年以来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中不断积累了对中国古典诗歌题材及韵律等方面知识,所以他们在翻译时才能尊重原作,尽力保留了原作的形象、音韵和语言特色。
3.对李白诗歌按照不同的规则进行了编排及编写,从而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如想对李白诗歌有一般性的了解同时也需要有指导的话,可以选择石川忠久所编译的《李白100選》,可以一边听广播讲座一边学习李白诗歌;而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定了解的人群来说,则可以选择按题材分类的青木正儿的《李白》或者松浦友久的《李白詩選》;如果想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大野实之助的《李白诗歌全集》则是首选。
三、问题与启示
从对战后李白诗歌在日本的译介的梳理中我们发现,随着日本学者对李白本人及李白诗歌的深入研究与理解,对李白诗歌的研究与阐释也在不断的深化,李白诗歌在日本的译介及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也存在这个问题:传播国和接受国之间,和李白诗歌在其他国家(如德国、俄罗斯、法国等)一样,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译介工作的主体是日本汉学家,中国日语界几乎无人涉足。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开始构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新格局。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坚持“一带一路”将大大促进我国与沿线各国人民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又为外译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中华文化外译如何翻开崭新的一页,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作为李白及李白诗歌的研究者,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样改善与解决现如今李白诗歌在日本译介过程中,中国的日语界缺席的现状。所以,期望学界能首先从李白诗歌在日本的译介中得到经验和总结,并以此为起点,推动中华文化外译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久保天随.李太白诗集[M].国民文库刊行会.1928.
[2]武部利男.李白[M].岩波书店.1958.
[3]大野实之助.李太白研究[M].早稻田大学出版社.1959.
[4]青木正儿.李白[M].集英社.1965.
[5]松浦友久.李白 詩と心象[M].社会思想社.1970.
[6]松浦友久.李白研究——抒情の構造[M].三省堂.1976.
[7]大野实之助.李白诗歌全集[M].早稻田大学出版社.1980
[8]武部利男.李白的梦[M].筑摩书房.1982.
[9]石川忠久.李白100選[M].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8.
[10]松浦友久.李白詩選[M].岩波书店.2001
[11]宇野直人·江原正士.巨大なる野放図[M].平凡社.2009.
[12]王兆鹏,20世纪日本唐代文学研究成果量的发展变化[J].社会科学战线,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