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技术在吉林油田D区块油藏研究中的应用

2019-05-16 08:24王建一
石油知识 2019年2期
关键词:波谷岩性油藏

王建一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吉林松原 138000)

1 油藏地质特征

1.1 构造特征

D区块从深层泉四段到浅层姚一段宏观构造具有继承性。总体格局为北北东走向的长轴向斜,向斜东西两翼不对称,西翼较陡,东翼较缓。断层比较发育,在平面上分带性较强,呈雁列式排列。

断层走向单一,多数断层走向与向斜构造轴向方向一致,为SN或NNW向,各断层之间很少相交或相切。倾向多与地层倾向相反,在向斜东西两翼靠近向斜轴部多发育顺向正断层;在向斜构造两翼多发育反向正断层。断层延伸长度一般为1~8km,断距一般5~50m。青一段底(T2反射层)断层最多,向上逐渐减少。在剖面上表现为明显的阶梯状、堑式结构。

1.2 储层特征

D区块油层划分对比,是以测井曲线对比为主(自然电位、自然伽马、2.5米电阻率、声波时差等),参考录井、地震资料,按照“旋回对比、逐级控制”的原则,采用辅助标志层控制地层,沉积旋回划分砂层组的方法,把油田内青一段划分成4个砂层组16个小层。

青一段水系以西南保康为主,西部通榆水系、东南部怀德水系控制作用减弱,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青一段储层的主要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少量细砂岩。砂体由西南向东北减薄,至乾165—乾105井一带砂体尖灭。研究区砂岩厚度一般为10~30m,最大达40m左右。

青一段三角洲前缘相砂体与近南北向的断层、断鼻、断垒的有机配置,形成了构造圈闭、岩性—构造圈闭、断层—岩性圈闭和岩性圈闭。

2 构造精细解释

青一段目前开发的有利目标主要集中在较大构造油藏低部位油水过渡带区域及微小断层和微构造控制的隐蔽的微构造—岩性油藏或构造岩性油藏。利用精细构造解释技术落实油水界面和微构造形态,是该类油藏开发的关键。

2.1 层位的标定及解释

青一段顶界T2*反射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由波谷向波峰转变的零相位反射,界面连续,易于全区对比追踪。青一段12号小层底面反射层地震剖面上表现为由波谷向波峰转变的零相位,反射界面连续,同样易于全区对比追踪。

2.2 断层的识别与解释

断层解释方面,运用地震剖面识别断层方法进行断层解释:①地震反射波错断;②强相位的转移与合并;③同相轴扭曲。研究区在Trace方向断层断距明显,同时结合Line方向的地震剖面对大断层附近发育的小断层同样进行精细识别,以便识别出断距大于5m、延伸长度大于300m的小断层,最后应用地震相干分析、图像分析技术对已解释完成的断层进行复查及合理组合。

2.3 构造特征分析

本区断层西北部和东南部发育断层较少,多为断穿T2*和青一段12号小层底面两个反射层位的断层,走向以北西向为主。中央断裂带断层密度大,平面延伸相对较短,断层走向基本平行,平面上呈雁列式,西北、东南部断层相对发育数量较少,主要呈近北西走向。

区内断层在剖面和平面上主要表现以下几种情况:①断层皆为正断层;②工区内断层的展布方向总体呈近北西向,平面上条带性较清晰;③在纵向上,断层分层性不是很明显,断层基本都穿T2*和青一段12号小层底面反射层位,每个层位都发育有少量的小断层,这些断层延伸长度短、规模小,但对油气起到富集作用;④在纵向上,本区断层多表现为“似花状”、“Y”型、反“Y”型、“人”字型等,在断裂条带内部多表现为阶梯状或地堑、地垒。

3 地震属性综合分析

青一段Ⅰ砂组储层发育规模小、厚度薄,前缘区与微构造匹配易形成微构造—岩性油藏,但是岩性物性变化快,因此,利用地震属性来预测储层的分布。

3.1 地震属性提取

首先了解储层段在地震剖面上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后对响应特征段选取不同的时窗,分析属性与井的相关性,从中选取相关性最好的属性定性分析储层的分布规律。

青一段Ⅰ砂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波峰中夹弱波谷“特殊异常体”响应特征,远离物源反射特征消失(图1)。

属性提取的方法是在给定目的层段的时窗范围内进行瞬时提取、单道时窗提取、多道时窗提取。共提取振幅特征统计类、复地震道属性、功率谱特征属性、谱属性、相关特征分析等五大类几十种属性。

在提取地震属性时,首先要给出合理的时窗。时窗过大,则含有一些不必要的信息;时窗过小,则出现截断现象,丢失有效成分。

在提取地震属性信息时,经过多次试验比较分析后,确定提取时窗采用层间预测。

3.2 预测效果分析

青一段Ⅰ砂组受西南物源控制,随着越来越远离物源,储层厚度逐渐减薄,直至在黑79~黑75区块尖灭;以水下分支河道、席状砂微相发育为特征,为砂泥互层岩相组合关系,单层厚度1~4m。青一段Ⅰ砂组砂岩厚度4~7m,与上部泥岩形成岩性界面,对应青一段顶部强反射中较弱的波谷反射(图1),反映出Ⅰ砂组总体发育的特征。从地震剖面特征分析看,该层从物源至前缘沉积区随着储层厚度变化,较连续的弱波谷反射逐渐减薄直至消失,地震剖面上青一段Ⅰ砂组异常特征显示较清晰;井信息揭示,青一段Ⅰ砂组砂体互层式发育,岩性界面不明显,利用这种差异可有效区分砂体的发育程度。

图1 地震剖面(trace1925)

青一段Ⅰ砂组具有波谷能量变化特征,并与砂岩是否发育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强波谷部位代表砂岩发育,弱波谷部位代表砂岩不发育或者发育很薄的砂岩。从振幅属性分析看,波谷能量强部位基本都表现为较强振幅特征,小范围有差异,总体看振幅强反射区的高频发育区可作为青一段Ⅰ砂组砂岩发育有利区,与钻井地质对比分层所做的小层展布特征较吻合。青一段Ⅰ砂组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形态多呈条带状,相对较连续,多由西南向北东展布,基本在4~7m之间;全区最高值出现在黑124、黑79南井区,呈条带状。

4 结论

通过本次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深化了对D区块青一段的构造认识,对较小的微构造形态及面貌进行落实;同时针对青一段Ⅰ砂组岩性物性变化快的难点,利用储层预测技术基本明确了前缘砂体分布范围,进而指导青一段有利油藏目标的优选,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区断层发育均为正断层,展布方向总体呈近北西向,平面上呈雁列式。

(2)青一段各砂组都发育有少量的小断层,这些断层延伸长度短,规模小,但对油气起到富集作用,易形成断鼻构造圈闭及微隆起构造圈闭。

(3)青一段Ⅰ砂组砂体互层式发育,形态多呈条带状,单层厚度1~4m,沿着物源方向,储层厚度逐渐减薄。全区最高值出现在黑124、黑79南井区。

猜你喜欢
波谷岩性油藏
板厚与波高对波纹钢管涵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梅缘稻
中国、英国、美国、日本规范关于直墙波谷力计算方法的对比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精细古地貌恢复指导隐蔽油藏勘探发现
注气驱油藏新型气驱特征曲线推导及应用
基于DEM的地形因子分析与岩性分类
基于音节时间长度高斯拟合的汉语音节切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