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文化基因传承的街道品质提升改造设计研究——以西城区西安门大街为例

2019-05-16 01:26王柳博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皇城大街街道

丁 奇, 王柳博

(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北京 100044)

北京城有着3 000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中国传统营城理念形成了北京旧城的空间格局和城市肌理.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和西方规划理念的影响,北京城开始出现“大街区、宽马路”的城市格局,环路、放射状的路网体系也应运而生,成为中国传统城市空间肌理与西方规划产物的杂糅,这导致北京城中既存在着宽广开阔的现代道路,也有为数众多的胡同、小巷,使北京的城市管理建设更具难度. 近些年,随着城市的高速建设,造成了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出现了城市交通拥挤、城市特色消失和历史文脉的断裂等一系列所谓的“大城市病”. 同时,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缓解交通拥堵等还需下更大力气,一些背街小巷存在脏乱差的问题.

纵观世界上的大都市,街区的公共空间和街道是城市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 高品质的空间环境、丰富的公共生活、多样的城市文化,赋予了街区和街道不同的性格特征. 街道的品质提升对于治理交通拥堵、提升人居环境、保存文化风貌有着重要意义,是改善城市空间格局的基本环节[1].

图2 西安门大街周边城市功能及肌理演变Fig.2 Urban Function and Texture Evolution around Xi’an Men Street

西安门大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北部(图1)、始建于元代,因西安门而得名,是北京皇城保护范围内重要的街道,也是老城范围内重要的生活性街道. 在北京市传统街道中具有代表意义,西安门大街的历史变迁过程集中反映了在时代背景下街道职能的转变,也凸显了传统街道面临的一些现状问题. 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西安门大街改造设计实例的介绍,探讨街道设计如何在改良优化道路功能的同时保留和传承其中存在的历史文化基因.

图1 西安门大街区位及现状周边肌理Fig.1 Location of Xi’an Men Street and its surrounding texture

1 西安门大街历史与功能变迁

随着时代发展,北京皇城内外的功能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西安门大街作为一条沟通皇城内外的通道,在不同时期起到不同的职能作用(图2)[2].

西安门大街始建于元代,由于元代宫城布置围绕太液池进行,所以皇城西侧是重要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有太子宫、隆福宫和兴圣宫3个宫区. 元代的兴圣宫有文士往来其间, 宫内有奎章阁,皇帝会选文翰才俊在这里任学士兼经筵讲官. 因此,西安门大街是作为西侧联系皇城内外的唯一通道,是文人墨客进宫讲学的必经之路.

明代皇城内部功能调整,将宫城南移,集聚在太液池的西侧,东侧作为皇城的后勤保障部分,城内区域内主要由皇城的库房后勤部门如司礼监、 校场、惜薪司、司钥库、藏经库、蚕池、内官监等组成. 城外功能以市场、居住为主,也包含了炭厂、仓库、寺庙等功能. 此时西安门大街成为皇城联系外界的主要后勤出入口,同时仍是皇城西侧的唯一出口.

清代皇城内出现了教堂、寺庙等祭祀功能. 西什库教堂、永佑庙正是此时兴建. 清代西市南移,将外城的菜市口作为集市的重要地点,西四的商业功能逐渐减弱,居住以及文教功能逐步提升. 此时,西安门大街还是作为皇城西侧唯一的联系通道使用.

民国时期城内区域出现了城市新功能,同时也是北京文化政治的中心地区. 由于皇权没落,皇城的概念逐渐减弱,加之该地区原有功能改变,因此城市更新首先从此地开始. 由于此时北京的政权向中南海转移,加之交通便利,原有建筑多为仓库和庙宇,有大量闲置空间可用. 于是,该地区聚集了更多的城市公共建筑,文教功能发展更加迅速. 如北京市政府、北平图书馆、北京四中、盛新学校等正是在此时兴建. 教会也逐渐发展,增加了很多附属建筑,如若瑟修女会等. 由于新建道路增加,西安门大街已不是连接城内外的唯一通道,但仍是重要的通勤道路.

1950年西安门毁于火灾,城墙也在北京建设过程中被拆除,物理隔离的消失使皇城与老城的界限逐渐模糊,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周边区域也形成了以服务首都功能为主的居住性街区,西安门大街的宽度根据通行需要也在不断拓宽.

从元朝到今天,随着历史发展,西安门大街及其周边地区的建筑也在不断更替,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保留下来,成为时代印记. 据资料统计,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文物普查项5处,其中砖雕门楼、西安门值班班房位于西安门大街沿街(图3).

图3 西安门大街周边文保单位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protection units around Xi’an Men Street

2 西安门大街现状梳理

西安门大街按照道路宽度和使用功能共分为两段,大街西段从西安门南大街起至西黄城根南街,现状长约800 m,街宽29.5 m(图4). 大街东段由西黄城根南街起至文津街街道长约800 m,街宽34 m,现状用地性质以居住用地、商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为主,西安门大街西段主要是商业用地,中段为居住、行政办公混合,东段以行政办公为主.

图4 西安门大街分段现状及道路截面Fig.4 Section status and road section of Xi’an Men Street

2.1 道路交通现状

西安门大街东段为双向四车道,大街西段为东向双车道,西向单车道,西安门大街西段在上下班高峰期间西向车道容易产生拥堵现象. 非机动车道道宽为3~5 m,但是由于路旁停车的挤占,非机动车道空间几近消失,有些骑自行车出行的居民不得不贴紧机动车道骑行,给道路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两侧人行道为5 m左右,可以满足行人的通行和路旁商店经营的需要,但是路面有不平整和盲道缺失的现象,需要整修.

根据实地调研和行人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路旁乱停车现象是主要造成道路堵塞和安全隐患的原因,西安门大街西侧与东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口的乱停车现象尤为严重.

图5 西安门大街建筑立面现状(节选)Fig.5 Present situation of building facade of Xi’an Men Street (excerpts)

2.2 市政设施现状

西安门大街基本已经完成电线入地,但是仍有部分电杆未入地,且还存在废杆. 据统计,道路两侧现存线杆74根,其中灯杆54根、电杆17根、废杆3根. 人行道上大部分电箱都已经入户,未能入户的电箱未做美化隐蔽处理,影响街道整体的整洁度.

2.3 建筑外貌现状

西安门大街现状建筑共52栋,以一层、二层的低层建筑为主,三层建筑共4栋,没有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建筑. 风格多样,多个时代的建筑风貌并存,主要有明清风格、近代风格、仿古风格和现代风格4种,以近代风格和现代仿古风格居多. 大街建筑色调整体为灰色,但存在一些颜色较为鲜艳的建筑. 建筑原本风貌尚可,但是由于改加建较为普遍,沿街商店店铺招牌规制混杂,使街道立面显得较为凌乱(图5).

3 西安门大街改造设计策略

西安门大街改造设计设计秉持“分段引导、针对改造”的原则,把握街道不同分段的特征,通过对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建筑风貌3个方面的引导来解决现状出现的问题.

3.1 功能分段——西商业东办公

西安门大街两侧建筑功能种类多样,其中有医院、政府办公建筑以及商业建筑,道路功能应与两侧建筑功能相匹配,设计依照现状将西安门大街划分为商业活动区、办公行政区以及商业活动区3个部分(图6).

图6 西安门大街功能分段Fig.6 Functional segmentation of Xi’an Men Street

商业活动区:该地段沿街以商业为主,人流密集度高,应营造商业氛围浓郁、环境活泼热烈、 设施便利舒适的街道空间. 由于西安门大街的区位重要性,设计根据业态禁限目录对沿街商业业态进行梳理整合,明确道路两侧业态功能.

行政办公区:地段街道南侧为国务院及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应保证街道空间的通行便利与安全,街道应塑造庄严、整洁、大方、素雅、精致氛围意向.

公共服务区:地段街道北侧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平时车辆人流来往频繁. 应保证街道空间的通行顺畅便捷,方便居民与工作人员进出,防止人流过大导致的拥堵.

3.2 道路交通引导——优化动线,疏解停车、提供舒适慢行体验

现状交通问题主要是由于车辆乱停现象造成的,设计通过两个措施来重新确立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路权,一是“挡”,采取路面物理隔断的方式来实现非机隔离. 二是“疏”,将街道停车疏解到周边停车场,从源头解决问题[3].

“挡”的具体方式有抬高非机动车路板和在非机动车道出入口设置障碍物两种方式. 西安门大街西段道路宽度较窄,采用是抬高路板、安置栏杆的做法,可以节省道路空间面积. 西安门大街东段由于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流量较大,出入频繁,采用加设非机动车障碍物的方式来保证非机动车道的路权,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方便非机动车和行人进出非机车道及人行道(图7).

“疏”的具体方式是通过与周边单位协调,利用单位停车场,实施错峰停车. 将其原有停车场改造为立体停车场,提高停车位数量. 建立手机APP停车系统,实现智能化的泊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道路的停车压力.

3.3 市政设施引导——多杆合一、美化设施、塑造整洁街道空间

针对灯杆电杆凌乱的情况,设计采用合杆并杆的方式进行整理、即灯杆、电杆、标识系统集中合并到邻近路灯杆处,实现“多杆合一”,整理后数量由74根缩减到34根. 街道共有大型变电箱8处,其中2处已经移入公房. 其余电箱设计按入户处理,若没办法入户,应在不影响行人通行的基础上,对电箱采用艺术美化或绿化美化的方式隐蔽处理.

3.4 建筑风貌导引——拆除违建、规范风貌、传承历史文化基因

垂直建筑界面设计以传承西安门大街历史风貌、复兴街道特色为目标,对违法占地的加扩建进行拆除,通过采集历史建筑色彩与细部元素特征,对建筑沿街立面元素提出协调要求. 调整内容包括立面门窗、墙面、台阶、牌匾、室外设备等立面元素. 按照传统做法对建筑形式做了规定与示例. 协调后的街道整体色彩将以青灰色为主,辅以棕色、褐色的门窗装饰色. 街道门铺店招、广告的风格按照《北京市牌匾标识设置管理规范》和《北京市户外广告设置规范》要求进行整治,严格执行“一店一招”标准. 同时对历史建筑立面空调、衣架等设施提出整治方案[4].

图7 西安门大街道路断面设计Fig.7 Design of road section of Xi’an Men Street

4 西安门大街节点设计

除了解决系统上的问题,设计着重考虑传统基因的传承,唤醒埋没已久的街道文化历史,还原街道的本真性、艺术性. 通过挖掘提炼,我们发现针对不同的对象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街道文化基因的传承:第一,对于已经消失损毁已久的对象,设计通过铺装展陈的方式来重塑历史印记. 第二,对于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现状建筑,通过拆除现代加装物,重新修缮加固,恢复其本来的面貌. 第三,对于历史建筑周边的现代建筑,按照传统的做法规范其立面外貌,使其与周边氛围相匹配[5]. 本文选取了三个不同案例(图8)进行对照说明.

图8 选取节点位置Fig.8 Selecting node location

4.1 铺装历史:西安门原址

西安门原址位于现状西安门大街与西黄城根北街交叉口,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 由于明朝紫禁城西面有西苑、太液池等金朝、元朝的苑囿,有大片的水面,所以自西华门无法向西直线行进,只好在皇城西墙中段偏北处设西安门,由北海与中海间的陆地通道通行. 民国时拆除两侧城墙. 明清时期为皇城与内城的联系通道. 辛亥革命以后,西安门成了通行东西城的过路门厅. 两梢间为养路队、清洁队宿舍. 1949年后,西安门仍旧归养路队、清洁队使用. 1950年毁于火灾. 根据史料记载,西安门位于皇城西城墙偏北,与东安门并不对称. 建于明永乐十五年,无城台,门基为青白石,红墙;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正中明间及左、右次间为门,各有红漆金钉门扇一对;左、右稍间及末间作值班房[6]. 根据专家建议(西什库大街传统段设计专家审核会),适当体现西安门遗址文化. 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原西安门位置做铺装展示. 柱、通行门道、墙体、值班房、阶条石等用不突出地面的铺装进行材质区分(图9).

4.2 亮出真容:红楼电影院

红楼影院位于西城区西四丁字路口,是一座老字号影院,文化局一级影院,无障碍影院,未成年人定点影院,二星级影院. 砖混三层楼,红砖墙体,部分饰面水磨石;建于20世纪40年代;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现状红楼电影院由于后加了一些外部装饰及空调机罩、店铺招牌的遮盖,立面完整性和美观程度受到了很大影响. 主要设计策略以修缮为主,适当加固,拆除后加的立面装饰,恢复同时期门窗,还原建筑的时代特征(图10).

4.3 重现古韵:1901咖啡馆及其周边建筑

1901咖啡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内大街101号,是由北京最大最古老的教堂之一——西什库大教堂的配楼改造而成,建成初期是教徒张文荣私宅,他曾参与过西什库教堂重建,晚年将小楼捐献给北堂,设为天主教的传教机构——公交进行会. 此楼形制华美, 装饰细腻,是北京现存诸多民国洋式建筑中少有的巴洛克建筑,现状保存较为完整,但顶部阳台存在违章加建,破坏了原有风貌,应进行拆除,并根据历史信息恢复原有立面. 周边建筑多为现代所建仿古建筑,由于私自改建和装饰简陋导致建筑风貌不伦不类,通过拆除加建、按照民国样式重修其墙体和门窗,严格把控其细部比例,使整体街道风格协调(图11).

图9 西安门历史影像及原址展陈Fig.9 Historical images of Xi’an Men and exhibition of its site

图10 红楼电影院历史影像及立面修缮Fig.10 Historic image and elevation renovation of Hong Lou Cinema

图11 1901咖啡馆及其周边建筑风貌修缮改造Fig.11 Sence Renovation of 1901 Cafe and Its Surrounding Buildings

5 结论

西安门大街改造提升项目在设计伊始第一步对道路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西安门大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在时代发展过程中,道路属性逐渐由通勤干道转变为生活型街道,道路两侧和周边存留有为数众多的历史建筑、文保单位. 第二步是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道路存在乱停车、慢行系统阻塞、市政设施影响美观和通行、建筑风貌杂乱的现状问题,另外,街旁历史建筑改加建严重,破坏了街道的历史性和原真性. 这两方面基础研究为设计提供了明确的定位:即在解决现状问题、完善街道职能的同时实现街道文脉基因的保护和传承.

在实际设计方案中,针对道路交通问题,通过对水平路板界面的改造,路旁停车的疏解和市政设施的整理来完成慢行系统的重新构建,让行人与非机动车出行更加安全通畅;通过对沿街建筑立面的规定把控,使街道风貌更加整齐洁净. 另外,项目组在经过史料文献考证后,确立了几个较有文化价值节点,通过立面复原、原址展陈的方式最大限度还原街道的历史风情,让公众在通行时近距离接触历史感受文化.

西安门大街改造提升设计是针对北京街道有价值、有意义的尝试,设计同时考量了街道的使用需要和人文历史价值,并针对性进行设计,在改善道路通行环境的同时也让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城市血管中流淌延续.

猜你喜欢
皇城大街街道
大宋皇城司兴衰
逛大街
热闹的街道
山西皇城村:从挖煤炭到“挖”文化
街道生活
沅澧大地楚城文化遗址新探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大街上捡来的爆笑图
大街上捡来的爆笑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