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老码头”的病

2019-05-15 15:01杨秉辉
食品与生活 2019年12期
关键词:脑溢血福山老马

杨秉辉

在百艺萧条的年代,有一部叫做《海港》的戏,因为唱的是上海的码头工人,在江浙沪一带曾有相当影响,剧中的主人公名叫马洪亮,自然是个高大的形象。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这上海港的码头工人中确实也多江苏盐(城)淮(安)地区人士,当然也有姓马的,本文主人公是马宏良。不过,这马宏良并非剧中马洪亮的原型,尽管名字很近似,要说起来,他爸马小三子倒比较接近。

马小三子当然是老马家的三儿子。这老马家世代在苏北盐城地方,种着几亩薄田。那年马家小三子17岁,又是荒年,他爸便托村上一个在上海以走街串巷“磨剪子戗菜刀”为业的王麻子带到了上海,算是跟王麻子“学生意”。

不消个把月,这小三子实在已经尽得其法,但王麻子却坚持要“吃三年萝卜干饭”,不但这三年所得要归了师父,还要帮师父“倒夜壶”、做家务。来上海半年不到,小三子“活络”起来了,一心想离开师父,自己单干。

一天,他从码头上走过,码头上招工,只要力气,不要别的。小三子一算划得来,从此丢掉了磨刀砖,扛起了大包,当上了码头上的苦力。

到了30岁上小三子遇上安徽逃荒来的、在码头上卖香烟的一个女子,结了婚、成了家,生了三个子女。解放了,不叫“小二子…‘小三子”了,码头工会扫盲的先生给起了名字,两个男孩子大名便叫做马宏良、马宏生,给老马起名马福山,说是“幸福的小三子”的意思。

宏良、宏生长大之后也子承父业,在码头上生根发芽了。宏良初中毕业便上了码头,当了吊车司机。宏生初中还没毕业遇上“文革”,到苏北老家“插队”了几年,后来还是“顶替”他老爸的份,回到码头做了调度员。

老马为了把调度员这个岗位让给小儿子,事实上是提前几年退休了。他就天天在码头上坐坐,到点回家吃饭,有时还有点小酒喝喝,日子过得真是幸福。

可惜好景不长,一天吃罢早饭,马福山刚想出门逛逛,不料却在家门口跌了一跤,虽只是脑门擦破一点皮,人却昏了过去。左邻右舍忙把马福山抬到医务室,医生一看不对,人已经深度昏迷了。

赶紧送医院,医院的医生诊断下来说是脑溢血,就是工人们说的“脑;中血”。不消两三个小时,马福山就一命归西了。接下来,领导关心、工会慰问,一应程序完成,便结束了此事。至于馬福山何以会得此病,众人皆不了然,亦无人觉得应该了解。

马福山的大儿子、开吊车的马宏良,因那年《海港》走红、“马洪亮”出名之时,大家便按戏里的说法叫他“老码头”。尽管那时马宏良也不过30岁光景,但在码头上却也已经干了十多年,算是老师傅了。所以叫他“老码头”,他也乐得接受。

解放后,港口装卸设备实现了机械化,使得码头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减。工人生活条件改善,衣食不愁。宏良早已结婚生子,妻子在纺织厂当个挡车工(织布工),翻三班(有夜班工作)辛苦点,但对家庭照顾周到,“老码头”每天下班都有酒菜侍候。他又喜欢抽烟,按他的说法: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40岁出头那年,宏良一天早晨起床觉得头脑发胀、全身无力,还有点畏寒,妻子认为大约是感冒了,力主到医务室看一看。医务室的医生看下来也说是感冒,给配了感冒药,还开了一天病假。不过,在量血压时发现他血压高,高压170毫米汞柱、低压100毫米汞柱,医生追问:“头昏吗?头痛吗?”他皆答否。过了几天再量,还是如此。他又到大医院检查,但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来,医生给开了一些降血压的药。

这阵子的折腾给了宏良两个印象:一是市立医院查过了,没什么病;二是高血压会头昏、头痛,自己觉得不昏、不痛,足见没有什么问题,既然没什么问题,又何必吃药。男子汉大丈夫天天吃药算什么事?而且“是药三分毒”……

十几年下来,宏良也被叫成了“老马”。这高血压竟与老马相安无事,但血压一直处于高压状态。尽管医生都给开药,老马却多不在意。偶尔也有头昏之时,才弄两片高血压药吃吃,至于吃了药血压降不降,就不去管它了。

这样又过了若干年,老马夫妇都退休了,每天早上起来锻炼身体,上午在家弄吃的,下午打打麻将,晚上继续弄点小酒喝喝,看看电视,老俩口都希望这好日子永远过下去。

孰料天不如人愿,退休后的第二年,一天下午打麻将时老马突然觉得右手有点不听使唤,翻牌翻不了,麻将自然是打不下去了,赶紧叫马嫂来扶了回家休息,幸好尚无大碍。第二天这右手又能动了,只是气力差点,到第三天,也就基本恢复了。由于恢复得快,老马甚至连医务室都没去,虽然心里觉得这事有点怪,但很快恢复了,总是说明没问题吧!

这样又过了半年,一天老马过生日,马嫂做了不少菜,做调度的宏生夫妇也来祝贺,更高兴的是老马的小女儿要带个“毛脚”(未婚夫)以祝寿为名、上门来了,老马高兴,自然多喝了几杯。

几杯下肚老马便觉得头胀得很,众人皆以为是酒喝多了,便泡了一杯浓茶来解酒,茶喝了两口却又吐了,人也不清醒了,手还抽风。小女儿一看不对,不像是醉酒的样子,赶紧叫救护车送医院。医生一看,便断为脑溢血,一量血压,居然高压190毫米汞柱、低压110毫米汞柱,又做了个脑CT检查,脑溢血确诊无疑。在急诊室抢救了一个星期,总算保住一条命,不过出院的时候是用轮椅推着走的,人已经半身不遂、口齿不清……

时代不同了。老一代“老码头”,马福山脑溢血走了,大家虽然知道脑溢血是会要命的,但没人关心为什么会脑溢血。

第二代“老码头”马宏良脑溢血,小女儿就要问个究竟了:“我爸怎么会得这个病的?”

医生告知是高血压未得以控制的结果。小女儿想起老爸确实有高血压,不过他是不吃药的,为了这事还常和老妈闹别扭。

两代“老码头”高血压的故事讲完了,尾声是当调度员的马宏生警觉起来,一量血压也有高血压,赶紧看医生、吃药,几个月下来血压还真降了下来。医生说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病,如心肌梗死、脑溢血之类,还需继续坚持服药,服药之外还要努力改善生活行为,戒除烟酒,尽量吃得清淡……

杨医生说高血压病如今已成为我国最多见的慢性病。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对血管壁有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对于血液循环来说是一种动力,但压力过高便会损伤血管,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脑溢血便是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医学通常上以收缩压(高压)高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低压)高于90毫米汞柱为诊断高血压的标准。高血压可以服药治疗,并需改善不良生活行为,如戒除或控制烟酒,减少盐的摄入,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控制血脂、血糖等。如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则可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遗憾的是,我国高血压病人大多未能有效控制血压。造成他们“达标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服药不认真、不注意改善自身生活行为。服药不认真的主要原因是觉得头不昏、没症状。其实,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绝大多数确实无症状,但不等于没有危害。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要持之以恒的服药及改善生活行为。病人及家属也需要了解相关知识并及时采取措施。

猜你喜欢
脑溢血福山老马
老马
老马的三个愿望
生命的约定
——电影《郭福山》主题歌(男中音独唱)
老马与老贾
因鸡粪争吵老汉突发脑溢血当事人被判部分担责
藏医涂擦疗法对血瘫(脑溢血)病康复期的临床观察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福山凹陷美台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
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和脑溢血的临床鉴别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