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常
本文首先阐述了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了一系列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手段和方式。
(一)服务意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旅游行业已经逐渐成为极其重要的一个行业,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特色风貌都体现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明建设。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往往是城市的影响代表。基于此,对于旅游管理而言,从业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实践知识和技能,还应当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甘于奉献,积极向上,乐于助人,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旅游行业中形成良好的作风。
(二)职业技能
如果一名旅游從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但却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那么其可不能向客户提供可靠优质的服务。根据相关的实践研究可以看出,旅游行业的发展并不是单纯地依靠某一项专业和能力,其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是十分广泛的,酒店管理、旅行社、交通运输和娱乐等相互独立却又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三)心理素质
旅游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旅游管理工作人员主要与游客接触,在日常的工作中会可能会面临游客的语言攻击,因此,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压力中前行,不管外界是什么样的环境,始终乐观向上,能够对自己所承受的压力进行排解舒缓,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平静对待客户,礼貌交流,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刚刚进入大学时并没有意识到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有的学生对职业意识有着懵懂的感受和认知,但仅仅停留在表面或者是基于自身发展所进行的一些较为幼稚的想象,大多数学生对职业意识不理解,十分困惑。基于此,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当对刚刚进入院校的大一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通过培养其职业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树立今后自身发展的目标。在学生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并掌握相应的技能之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学习参观,从而使其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下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深入了解,并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二)创新课程体系和主要结构
1.基于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于院校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色,制定出符合当前院校及旅游行业所需的专业标准,同时结合当前旅游企业的相应标准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将旅游企业的相关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主要任务目标以及相应的标准有针对性地纳入到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优化,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重点课程的设置上,凸显出课程内容的特色化和专业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其在实际生活中对知识进行创新,意识到职业意识的重要性。
2.结合职业意识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课程划分为以下3个部分。第一,专业基础课程。所谓专业基础课程,顾名思义,应当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性内容,学生必须对其进行掌握,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为自身后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职业基础课程。通过职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对旅游管理建立起一定系统的全面的知识链和知识框架,为后期专业课程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具备后期从事旅游行业的职业心态和职业技能。第三,专业技术课程。学生在进行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时应当充分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对课程内容进行延伸和创新拓展,应当具备综合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其中包括酒店服务、交通运输服务以及景点服务等。
(三)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优化,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于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院校应当定期组织优秀教师进入周边旅游企业进行体验学习,亲身感受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使其通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学习了解到当前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同时了解当前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岗位要求和具体工作内容等,从而使其不断提高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服务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等,推动院校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充分提高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课程体系和主要结构;院校要基于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科学设置课程,结合职业意识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