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影响下财会人员的转型思考

2019-05-15 10:51王竹君
财会学习 2019年13期
关键词:财会人员转型人工智能

王竹君

摘要:人工智能已能替代财会人员完成有逻辑性、重复性高的会计工作。人员需求量下降、重要性降低等影响迫使财会人员必须向管理、操控人工智能和业财精通的综合性人才转变,与人工智能协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财会人员;转型

一、人工智能在财会行业的现状

人工智能是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拓展人的智能的一门技术,其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如何使计算机代替人完成的工作(陈婷蔚,2018)。近年来,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在国家层面,国务院2017年7月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将人工智能发展成经济发展新引擎。在社会层面,各行各业都在探索人工智能如何能在本行业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目前,医疗保健、电商零售、自驾交通、金融等多个领域均出现了人工智能的身影。谷歌公司的AlphaGo自问世以来已战胜多位人类围棋顶尖高手;各品牌智能手机上的语音助理已被消费者熟知;多家电商公司的智能客服均已成熟运用在处理销售环节诸多同质化问题上;中国建设银行更是在2018年推出国内首家无人银行,将银行业务中程式化业务交由人工智能处理。综上,人工智能以其深度学习、精准可靠、高效低耗、快速反应的优点(余应敏、王彩淋,2018)正被各行各业所认同并运用。

在财会行业,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势不可挡。2017 年5 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推出了德勤机器人,对财务软件实现了信息的语音、扫描等录入,开启财务人工智能时代(姚小娜,2017)。德勤机器人实现了原始凭证向记账凭证转化的非人工输入,自动将交易信息转化为账务信息,为后续账簿报表的编制奠定了基础。随后,毕马威、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也争相于知名IT公司合作,开展会计、审计人工智能工作。在国内,我国自行研发的“芸豆会计”智能软件已于2016年正式上线试用。它采用智能记账模式,利用OCR 技术及纠错机制完成了财务记账工作从人工到人工智能的转变(陈婷蔚,2018)。目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机器人已能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利润表、纳税申报表等传统财务会计所完成的工作。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财务人工智能将更广泛被运用在财务预测、分析、决策等管理会计领域。

因为财务人工智能的出现,大部分的会计基础核算工作正在被代替,会计核算人員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同时,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电子发票,发票信息可通过扫描输入自动识别并形成记账信息。另外,我国《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出台,明确了电子档案的合法地位,为人工智能产生的会计信息的保存提供了法律依据。简言之,国家也在为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提供便利条件。在此情况下,众多财会人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二、人工智能影响财会行业的原理

人工智能影响财务行业的原理是它能完成有逻辑规律、重复性强的财务工作。而这恰好基础财务会计的两大特点。

针对财务会计逻辑规律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财务会计最基础的复式记账法讲究有借必有代、借贷必相等,这是一种强逻辑关系。第二、财务会计有自己的会计准则,在会计准则一定的情况下,同种业务的处理方式一般只有一个。而这些特点恰好能被很好的运用在人工智能身上。给财务机器人设置一定的工作方法和准则(复式记账法和会计准则),输入固定的前提条件(具体业务的特定情况),就能得出标准答案(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财务会计的基础,基础信息被财务机器人全盘掌握后,账簿、报表等文件就是对基础信息进行筛选组合、计算分析,这对财务机器人而言也是轻而易举。简言之,凡是有章可循,将已知条件输入有规律可遵循的程序中,能得到确切答案的会计工作,均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针对财务会计重复性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表现。第一,财务会计是不断重复地建账、录入凭证、审核凭证、记账、编制报表的过程,每个会计周期都要重复一次这个过程。第二,每项单独步骤,有许多重复性高的操作。例如录入凭证中的费用报销,一个企业某一种费用报销就可能有成千上万笔,这些报销入账一般只需要核实票据真伪、报销是否合规正确,之后以相同的科目入账即可。这些重复性高的工作占用了财务人员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人工智能利用计算机的高效运算能力,快速准确完成这些重复性高的工作,不用浪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三、人工智能对财会人员的影响

正因为人工智能的高效和高准确度能为企业带来更大价值,财会从业人员感觉自身面临较大挑战,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挑战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增强。人工智能对财会人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会人员需求量降低

人工智能可以高效地完成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基础财务管理工作等。如今大量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人员结构呈金字塔状。位于基层的是数量庞大的基础会计核算人员,位于中层的是数量适中的审核、总账、财务管理人员,位于部门顶端的是财务部门负责人。如果人工智能广泛运用,位于金字塔底端的基础会计核算人员的需求量将发生断崖式下降,一般企事业单位将把这部分工作交给人工智能完成,提高效率和准确性,节省人力成本。同时,位于金字塔中部的审核、总账和财管人员的部分职能也将被取代,人员需求量也会下降。简言之,人工智能将大量降低传统财务会计的需求量。

(二)财会人员重要性降低

人工智能的运用将对财会人员的重要性产生较大影响。在传统思维中,企业的财务部门是核心部门,财务人员掌握着其他非从业人员不掌握的专业知识,企业员工对财务人员都是尊重与信赖的。财务部门是整个企业的经济枢纽,负责提供企业每年最重要的经济数据,管理层需要做出决策前往往会咨询财务负责人的意见,希望对方从财务角度分析利弊,帮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人工智能的运用将降低传统财会人员的重要性。首先,人们更愿意相信电脑比人脑的判断更准确、出错率更低。其次,财务会计引以为傲的各种财务报表报告都能被人工智能轻松取得,管理层对财务部门的依赖程度大幅降低。

(三)财会人员的知识储备方向发生转变

在传统认知中,财务会计需求量大于管理会计,所以从业人员也更多掌握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管理会计知识则学习得较为笼统。在高校培养会计人才时,也将财务会计分为了初级、中级和高级几个阶段,还会学习政府会计等行业会计,而管理会计则往往只粗浅涉及一两门课程。从业人员对财务会计的熟练程度也远超管理会计。当人工智能大范围包办了财务会计的工作后,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就显得不足。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财会人员的知识储备也会向管理会计偏移。同时,部分财会人员会更注重IT知识等跨专业知识的掌握。

四、财会人员的应对措施

人工智能对传统财会人员的冲击是巨大的。在这种不可逆转的形势下,多财会人员担心自己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失去生存技能。然而形势并没有想象的样糟糕。人工智能目前只能替代输入固定条件得到准确值的高重复性基础会计核算工作,还不能做到对不确定性因素的预测、深度分析、沟通协调等工作,不能替代所有财会人员的工作。只要财会人员拓宽知识面、寻求新的突破,财会人员的岗位并不会完全被人工智能代替。财会人员要从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出发,增强知识储备,建立多视角的立体思维(吴彩莲,2018),寻找适合自身的职业立足点,和人工智能协同发展。

(一)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

既然人工智能目前可以替代有章可循的工作,无法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职业判断,那么财会人员可以从不确定性入手,弥补人工智能无法完成的工作。这个工作就是管理。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的部分可以大范围交由人工智能完成,而艺术的部分则不得不由人类担当。管理会计侧重于运用数据进行内部管理。企业的战略制定、预算计划、内部控制、业绩考核等需要基础数据作为支撑,但更重要的需要把握方向和重点。当管理的内外部条件不确定,且不便通过量化方法来预估各种条件的发生概率时,人的信息搜集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就对管理的方向起到决定性作用。

以内部控制为例,内控的基础是内部环境,而内部环境既有确定的内容如内部治理结构、各项机制政策,也有难以量化的企业文化。检查某项业务是否满足内控要求,在不同的文化和管理者意图下,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因此,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但最终的掌舵手必须掌握在人的手里。财务人员需要对管理有更深刻的认知,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利用人工智能产生的精准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管理层做出人工智能完成不了的预测、分析和决策。这种人才也是目前社会紧缺人才。2016 年10 月,财政部印发《會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该纲要将管理会计列为“行业急需紧缺人才”。财政部此规划已经为财会人员未来发展指引了方向。

(二)从纯财务人员向财务与IT知识相结合的人员转变

人工智能功能再强大,也是由人类制造出来的。只是以往这部分人是IT专才,财务人员不太涉及。如今,人工智能既然渗透到财会行业,财会人也不能被动接受,要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人工智能的操控者和管理者。

首先,财会人员结合财务知识和IT知识,能够将人工智能设计地更贴近业务需求。其次,人工智能机器人需要人员维护。人工智能归根结底是机器,机器就需要维护保养,当人工智能机器人罢工或出现问题时,就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长期依赖外部技术人员成本高,且不一定了解本单位具体情况,反复沟通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沟通成本。而单位信息化部门的人员管理各种信息化设备,也很难做到了解财务知识,对症下药。因此,财务人员一旦掌握了IT知识,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运行了如指掌的话,解决机器人遇到的问题也就信手拈来。再次,人工智能机器人处理企业基础财务信息,会有信息安全的隐患。这无疑会产生新的内部控制点。财会人员通过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安装、使用、信息传输等各方面设置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防控企业关键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保护商业秘密。

因此,人工智能广泛运用后,需要大量财会与IT精通的跨专业人才有效正确的运用人工智能,使其给企业带来正面影响,避免负面影响。

(三)成为业财精通的综合性人才

传统的财会人员与业务往往是分割开的。财务人员只接收业务人员送来的报销流程,反应业务的结果,对业务的计划和发生参与较少。即使是所谓的全面预算管理,也是财务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完成企业的全年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出于内控的考虑,财务人员不能同时从事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但是如今需要个角度思考,具备财务知识的业务人员是不是有更强的竞争力。梁庆海和刘桂涛在2018年提出财务人员要从业务的视角出发,用财务管理理念和工具方法服务业务活动开展,从而形成管理合力,成为业财融合的人才。

现实工作中,很多业务人员由于缺乏财务知识,在与外部客户和供应商打交道时只考虑业务本身,视角有所限制,缺乏对该业务的经济性、价值最大化的了解。以报价为例,业务人员在对外报价时,往往需要按照甲方要求提供本项目预计开支的各项成本,如果业务人员不了解财务或者和财务人员沟通较少,形成的报价可能大幅度偏离实际开支,这导致后期项目验收、内部考核等的参考价值都降低了,还可能因为实际开支与报价大幅度不符导致项目财务验收遇阻。如果财会人员掌握了业务技能,成为业财精通的综合性人才,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财务人员在跟客户供应商打交道的时候,会在按照业务流程完成工作的同时,不由自主地用自己的职业敏感性考量项目的经济性,避免纠纷、欺诈,同时为企业争取业务和财务的最大价值。这种业财精通的人才是目前人工智能所不能替代的,是大量财会人员发展的新方向。

综上所述,在人工智能运用日益普遍的今天,财会人员要用于面对挑战,摆正心态,用更多领域的专业知识武装自身,向管理、操控人工智能和业财精通的综合性人才过渡,变被替代者为市场稀缺人才,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共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婷蔚.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探析——以德勤财务机器人为例[J].商业会计,2018,10:77-78.

[2]余应敏,王彩淋,财务机器人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会计之友,2018,7:54-56.

[3]姚小娜.论财务人员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J].中国总会计师,2017,12:88-89.

[4]吴彩莲.技术变革对会计人才需求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2018,12:118-119.

[5]梁庆海,刘桂涛.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人员转型思考[J].财会学习,2018, 20:94-95.

猜你喜欢
财会人员转型人工智能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智能财务发展对财会人员的影响探究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试析如何拓宽电力企业财会队伍建设途径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