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培良,杨小霞
(1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功能科 山东 威海 264400)
(2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内科 山东 威海 264400)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因脑血管出现缺血情况而使脑功能出现障碍导致[1]。患者多表现出感觉障碍、交叉性运动障碍、复视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若不能及时给予治疗,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及治疗的开展均具有重要意义[3]。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颈部血管超声的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诊断,本次研究针对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回顾性分析进行超声检查后得到的患者颈动脉血管异常发生情况、粥样斑块分布情况及狭窄发生情况等,总结并归纳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
选择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纳入的患者均无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类功能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头痛、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经CT检查或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且临床资料完整。104例患者中男65例,女39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4.79±3.40)岁。
对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探头频率为7~10MHz,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将颈部暴露出来,分别进行横切面、纵切面的超声检测,对颈动脉血管粥样斑块检出部位及狭窄程度进行记录分析。
对患者颈动脉血管粥样斑块的检出情况、分布情况、狭窄程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诊断标准:①轻度狭窄:PSV(峰值血流速度)低于120cm/s;②中度狭窄:PSV在120~170cm/s之内,ED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在40cm/s内;③重度狭窄:PSV在170cm/s以上,EDV在40cm/s内。
使用SPSS19.0软件对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检出率及分布率均使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统计有效。
104例患者中颈动脉血管异常的发生率为96.15%(100/104),颈动脉血管粥样斑块共检出180处,在颈总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起始处以及颈外动脉的分布率分别为73.89%(133/180)、15.00%(27/180)、7.22%(13/180)、3.89%(7/180),在颈总分叉处的分布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对比价值显著,见表1。
患者重度狭窄发生率为68.89%(124/180),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的以及轻度狭窄的23.89%(43/180)、7.22%(13/180),P<0.05,对比价值显著。
表1 患者颈动脉血管异常检出情况
表2 患者狭窄发生情况分析
目前临床上多使用CT检查与MRI检查方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诊断,但费用较高,给患者带来了经济压力,而超声检查方式成本较低,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可有效对患者颈动脉血管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4]。
本次研究可知,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异常发生几率较高,颈动脉血管粥样斑块主要分布于颈总分叉处,分布率为73.89%(133/180),显著高于颈总动脉、颈内起始处以及颈外动脉的分布率,且重度狭窄发生率较高,为68.89%(124/180),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的以及轻度狭窄的23.89%(43/180)、7.22%(13/180),P<0.05,对比价值显著,说明颈动脉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异常发生几率较高,粥样斑块主要分布于颈总分叉处,且重度狭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可有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对临床治疗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