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

2019-05-15 01:07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主任药师刘治军
保健医苑 2019年5期
关键词:输液误区胰岛素

◎文/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主任药师 刘治军

药品经常会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若使用得当,药品能够治病救人,若使用不当或者滥用,药品也会致病或损害身体,因此不良用药习惯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应该引起公众的足够重视。2018年,中国药学会从“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中收集到81.6万次有效答题并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出其中公众误识率较高、潜在风险较大的10类问题,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的2018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中提出了“2018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刘药师在此给大家解读一下。

误区1:追求疗效滥用药

生活中不乏出现这类不良用药习惯。比如小小的感冒,有人为增强疗效让感冒尽快好起来,可能会选择多种感冒药,比如吃了新康泰克,再额外口服泰诺,或者白加黑;吃了一种西药感冒药,再搭上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许多感冒药中都含有一定量的解热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合用多种复方感冒药,就会造成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加重肝脏负担,甚至导致肝病。

同样是感冒,多数是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一般来说,多喝水,好好休息,经过7~10天就可能痊愈。但是,很多人还是会选择输液,感觉输液(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维生素C等)能更有效地对抗感冒。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输液滥用,因为这种治疗并不能缩短疗程,加快痊愈,反而会带来用药风险如过敏、穿刺感染、异物沉积和静脉炎等。

误区2:自行停药无危害

疾病的治疗,总要提到治疗时间,也就是俗话说的“疗程”。例如感冒,根据类型不同(甲流、禽流感等)疗程7~14天;十二指肠溃疡,应用抑酸药(如洛赛克)后可能持续治疗4~6周就可以完全治愈;而有些疾病,一旦确诊了,治疗是终生的,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长期用药。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等,目前是无法治愈的,一旦确定,就需要终生服药。高血压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血压恢复正常了,没有症状了,如果自行停药,就会造成血压的再次升高,而反复的血压波动,对我们重要的脏器心、脑、肾的损害更大。同样的道理,糖尿病患者也要坚持治疗,不能见血糖平稳了就停药,否则可能导致血糖急剧升高,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发生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对于抗感染(俗称消炎)治疗,强调疗程尤其重要。某些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原虫等)的治疗是有最低时间疗程要求的,就好比战场上打击时间不足就撤兵,阵地会被病原微生物重新占领。而且,反复服用抗菌药物刺激细菌,会造成细菌耐药,下次再服用这个抗菌药物治疗可能无效。所以,一定不能随意停药,治病要严格按照医嘱疗程进行,不可偷工减料。

误区3:胰岛素有依赖性

糖尿病患者都害怕使用胰岛素。最普遍的观点是,胰岛素一旦用上了就不能停。这种“传说”让很多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朋友们拒绝使用。想想看,一旦用上了,就要打一辈子针,多痛苦、多可怕啊。甚至还有一些患者担心,一旦胰岛素都没有疗效了,糖尿病患者就没有药物可用了。

其实,胰岛素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先说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简单地说,糖尿病就是体内控制血糖的激素——胰岛素相对不足(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绝对不足(先天胰岛素分泌缺失或胰腺切除)造成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我们可以通过药物促进胰岛素分泌,类似鞭打慢牛,但是总有一天,这牛会累死,再用药也不能分泌了,必须使用外源的胰岛素。

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严格说是新发糖尿病),在胰岛细胞功能还健在的时候,为了快速打压血糖,或者让胰岛细胞休息一下,提前用胰岛素治疗,是临床优选的一个方案,我们使用了胰岛素治疗,哪一天不想用了,仍然可以换成口服降糖药,而不用担心口服药无效。所以,该用胰岛素就要用,不要担心。

误区4:使用药品不得法

一种药物要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必须要准确使用。如泡腾片或分散片,一般要求先在水杯中溶解后,再饮用含药的水。不幸的是,曾经有家长给孩子直接吞服泡腾片,导致孩子窒息死亡。又如肠溶片或肠溶胶囊,为了让药物不在胃中溶解(药物可能对胃有强烈刺激,可能药物会被胃酸、胃蛋白酶破坏),而特异性地在肠道这种碱性环境中溶解释放,所以称为肠溶制剂,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空腹服用,胃中酸性大,这些肠溶制剂不会溶解,释放药物;如果餐后服用,食物冲淡胃酸,或者进食了碱性食物、饮料,会导致肠溶制剂溶解和释药,对胃造成刺激,或者药物被胃酸破坏。

特殊装置的准确使用更加重要。呼吸科常用的一些吸入制剂会有特殊装置,比如舒利迭、信必可、思力华等,有些患者使用不当,药粉就无法吸入到肺中,达不到治疗效果。

误区5:别人能用我就用

这是一种跟风吃药的不良用药习惯。

患者都相信病友的经验,比如高血压患者见面聊天,往往会交流彼此的用药体会。有的患者用拜新同降压效果很好,就会推荐其他高血压患者使用。殊不知,这个患者可能用了拜新同会出现脚踝水肿。有的患者因为有过心肌梗死,医生建议使用倍他乐克和洛汀新,因为这两种药物不仅降压,还能延缓心脏的衰竭。但如果推荐倍他乐克给心率本身偏慢的高血压患者用,就会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如果有些患者听信他人的推荐服用洛汀新,可能会出现不可耐受的干咳,甚至严重影响夜间的睡眠。所以,别人觉得好的药物,不一定就适合自己,因为有药物耐受性或用药禁忌的问题,百姓无法识别。药物没有更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治疗方案,不要跟风吃药,不要随便更改治疗方案。

误区6:不良反应很可怕

不良反应是药品天生具有的特性,理论上来说,药品都有不良反应。

正规的药品生产厂家都很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和评价,并记录在说明书中。如果说明书中不良反应记录越全面,说明对这种药物的安全性了解越详细,越能安全使用这个药物。如果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监管机构、药品处方人员(医生)、患者对这个药物都不了解,例如说明书中记载的是“尚不明确”,反而更应该担心这个药物的安全问题。

所以,不能因为说明书罗列了洋洋洒洒几大篇的不良反应而担心药物的安全性。发生了可疑的不良反应,及时报告给药师或医生,我们可以帮助大家对症处理,或者调整药物。一般来说,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是可控的。

误区7:偏方秘方治大病

这是一种生病不走常规路的情况。一般来说,正规的医疗机构不会在各种媒体上做广告,更不会在电线杆子、厕所门板上做广告。但总有一些患者朋友们,相信不良媒体的忽悠,相信祖传秘方,相信高血压、糖尿病是可以根治的,于是把钱砸在各类偏方、秘方上。如果某个私房药那么神奇有效,为什么不申请专利变成一个独家品种,开发成正规药品?岂不市场更大,获利更广?

在草药中掺杂大量的激素治疗哮喘“效果显著”,但是你知道激素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吗?你知道一旦停药后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后果吗?在一个口口相传的神奇的降糖中药中,可能就含有大量的降糖灵和苯乙双胍,降糖作用是很强,但是容易导致顽固的低血糖,也可能出现致死性的乳酸酸中毒。安全起见,不要迷信偏方治大病,因为偏方会要命。

误区8:海淘药品放心用

如今,大量的国人走出国门,在全世界买买买,药品因为价格的差异,也成为海淘的重要内容。但是,药品最重要的是质量,如果质量不可靠,就面临严重的安全性问题。海淘的药品,可能是小作坊生产的,连基本的卫生条件都达不到,质量不能保证。另外,还有一些生物制剂如疫苗,它们有严格的冷链运输要求,海淘产品的运输如果失去冷链的控制,暴露在冷冻或炎热的环境中就会变质失效。这些药品若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风险,但因为是私人购买,国家药监机构也无法为大家的用药安全伸张正义和执法,受伤害的是普通老百姓,最终可能人财两空。所以,没有合法进口批号的海淘药品,特别是来源于不发达国家等药品监管相对落后的国家的海淘产品,还是不用为妙。

误区9:换季就去洗血管

这种说法就更没有任何依据了。用中药注射剂或者生理盐水“冲冲血管”,不会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这些液体也无法让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重新恢复血运。

正常人血液中也没有什么“毒素”,输液更不会把这些莫须有的“毒素”排泄出去。反而,某些中药注射剂含有大量的“毒素”——不溶性微粒,输液时可能出现过敏,甚至过敏性休克,而长期输注能够导致微血管梗阻,引起血管炎。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曾多次强调,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输液。因为输液的风险真的很大。

误区10:回避风险不接种

很多的疾病,包括常见的流感、肺炎,也包括严重的水痘、乙肝、破伤风,对其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接种疫苗。乙肝会造成肝硬化和肝癌,破伤风会直接导致死亡。这些疾病一旦发生,会危及生命。而廉价、有效的疫苗,能够在我们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对这些疾病的抵抗力,是被全世界公认的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手段。所以,我们同时也在努力研发一些重大疾病的疫苗,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肿瘤疫苗。

当然,疫苗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但和我们潜在的获益相比,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因此强烈推荐那些年老体弱人群、窗口服务人员、学生、医务人员全面接受计划免疫,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

猜你喜欢
输液误区胰岛素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冬季洗澡的误区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