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绿富美托举新陵水
——海南省陵水县围绕“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目标建设生态家园的使命担当

2019-05-15 01:48艾前进艾佳
中国林业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陵水红树林绿化

文/艾前进 艾佳

怀“敬畏”之心,修“赶考”之德,练“赶考”之功。敢为人先,争创一流,陵水县善于打破平衡,敢于进行资源整合,开启了建设“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的新路径。

富饶美丽的海南陵水,国际旅游岛海天澄碧。从高空俯瞰陵水黎族自治县,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秀美城区,文黎景观大道、南门岭大道、明月路、滨河南路、滨河北路的“五纵”大道,与安马大道、中心大道、椰林南道“三横”通道交织,风情各异的小区公园镶嵌其间;乡村大地,吊罗山、大里瀑布、小妹湖、南湾猴岛、椰田古寨、牛岭、分界洲岛、九所岭……一座座森林公园、生态公园犹如一颗颗绿宝石点缀多姿;珍珠岸线,土福湾、清水湾、香水湾绿蓝相融,新村与黎安港像陵水的妩媚的双眸。这一幅生机盎然的滨海生态美景图,得益于陵水县委县政府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的要求,围绕“珍珠海岸,美丽陵水”战略目标,奋力扛起生态家园建设的使命担当。

“生态立县、创新兴县、智慧强县、依法治县”。近几年来,陵水县委书记麦正华、县长李锋,团结班子成员引领全县人民,在建设海南自贸区(港)的宏大历史背景中,坚持生态环境优先,着力生态保护和建设行动方案,推进“退塘还湿”、“退耕还林”,确保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差。陵水县林业局带领全县务林人、林业企业和林农们,朝着生态家园更美丽、生态经济更强劲、百姓生活更富裕的目标,按照“一带三区多走廊”规划凝聚力量增绿,高规格推动东南、中西、东北“三区”绿美行动,高标准建设沿海防护林带,高要求打造多廊道路河生态景观,在海南全省首创出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使陵水森林生态旅游全域“蝶变”;发挥林业职能作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保护潟湖湿地,筑起了一道抢救修复滨海湿地自然保护的根基,在保护原生红树林的基础上腾笼换鸟,引进发展珍稀物种,走出了一条自然保护的精深建设道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创新驱动,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绿美护蓝功能,求取高效发展之果,高标准建设的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美景正在崛起;围绕秀美共富的生态家园,统筹城乡全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赢得海南省林业局和国家林草局的创建支持,基本实现森林城市生态服务均等化,城区绿美宜居宜业,城郊绿美拓展骨架,村镇绿美留下乡愁,生态福利全民共享。2018年12月1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会长、原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深入陵水开展林业生态调研,称他们科学规划,严密保护,有效治理,抓住了生态林业建设的源头,呈现出了天蓝海碧,树高林密的好生态。

凝聚力量增绿 首创海岛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

“美好新海南”靠全省各地奠基。新一届陵水县委、县政府科学领会,带领全县38万人民奋力建设“珍珠海岸,美丽陵水”。在全省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陵水县,清楚青山蓝海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生态林业必须紧紧跟上国家和海南省、三亚市的战略构想和建设步伐。

朝气蓬勃的新时代,宏图待书的新画卷,是追梦成真的新舞台。2017年春天,新上任的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谢邦雄率领班子成员深入城乡调研,围绕“一带三区多走廊”的绿美蓝图,实事求是,高点定位,探寻最适合美丽陵水的生态林业建设道路,发挥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盘活林业资源,凝聚力量增绿,成功地创建了全省第一个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

高规格推动绿美行动

揽南海,承宝岛,古老的陵水,因海滨生态保护而强壮;居琼南,扼要津,今日的陵水,因国际旅游岛绿化而精彩。2018年2月22日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县委书记麦正华、县长李锋以及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党政军民400多人在黎安镇黎安村退塘区域义务植树,拉开了新一年“绿化宝岛”大行动的序幕。

椰树横成行,芒果竖成列,槟榔添新绿,1000多棵新植大苗为昔日的污染塘区披上了生态治理的绿色新衣。植树人群站在这片绿地观城区,绿意浓浓,底色亮丽,美丽陵水被绿树繁花掩映,呈现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愁”。这“乡愁”的背后,是深化改革的立说立行,是绿美行动的说到做到。在新一轮“绿化宝岛”大行动中,陵水县结合实际,规划出点、线、面相结合的“一带(沿海防护林带)三区(东南部纵深防护林和森林旅游开发区、中西部商品林种植区、东北部生态保护区)多走廊(道路生态景观廊道)”建设格局。

麦正华指出,这绝不仅仅是对城乡空间“见缝插绿”,而是围绕“珍珠海岸,美丽陵水”建设绿色新陵水。林业部门主动作为,联合住建、园林、规划、交通、水利等多部门,加强协调合作,边优化设计,边审查方案,边准备施工,边筹措资金。工作人员取消休假,不分白天黑夜,分工合作拿出规划方案。每年都对照“路线图”和“时间表”,全面实施城区节点及通道、生态村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绿化工程,重点锁定“镶嵌于自然山体之间、蜿蜒于陵水河两岸和南海岸线的带状组团城乡”,推进陵水美丽家园建设。

过去精彩不等于今天出彩,超越自我才有明天的荣耀。县镇两级按照“城乡一体、全域布局、上下联动”要求,以干事创业的认真劲儿广泛组织发动,掀起了一浪浪“绿化宝岛”大行动的热潮。历经几年建设,东南部滨海红树林与森林植被功能提升,形成了纵深防护林和森林旅游开发区;中西部的商品林种植区生机盎然,成为精准扶贫的主体;东北部的生态保护区保持着其原真性,自然秀美,成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主体。

纵观陵水生态林业,东南部的光坡、椰林、黎安、三才、新村、英州乡镇,在巩固恢复既有沿海防护林带的基础上,纵深强化防护林体系,重点建设了景观型防护林,全面完善了沿海区域的生态防护效能,提高了综合防护能力。各乡镇着力自身的区位独特优势,激活森林旅游经营主体,试点示范多点发力,加速社会资本集聚,补植补造景观树种,在加强生态防护效能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适度开展森林旅游。

中西部的本号、隆广、文罗、群英、提蒙等乡镇和南平农场,因为土层深厚、雨量充沛、交通便利,引导他们重点种植以槟榔、菠萝蜜、芒果、荔枝等热带水果,以花梨、沉香等名贵用材为主体的商品林,动员千家万户用好用活“五边地”,扩大林果种植面积,运用乡土树种改造低产、低效林,增加商品林种植区的产值。

东北部生态保护区内的本号、光坡两镇和吊罗林场,区域地势较高,热带雨林资源保存完整,森林资源丰富,生态林集中分布,陵水县将其作为重点生态安全保护区建设管理,增强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潮防洪能力。区域内的民众长年植绿护绿,涌现出了一大批绿化美化的精品工程。

高标准建设海防林带

视野比智力重要。县委、县政府没有把“绿化宝岛”大行动仅仅放在城镇市民的眼前,求新求变,高标准建设海防林带,保证了陵水海岸区域的生态安全。

面朝南海碧波,背靠牛岭青山。陵水人民把南海视为“祖宗海”,他们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编织沿海防护林带的同时,也深深地植下了卫海守疆的信念。陵水人民深知,沿海防护林是抵御台风、海潮等自然灾害的第一道防线,在防灾、减灾、护岸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陵水每年都会受到台风影响,不同程度地毁损沿海防护林,海岸线常年受台风影响,致使防护效能逐步减弱,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近几年来,陵水坚持生态底线思维,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退果还林”、“退塘还林”,出台了生态保护和建设行动方案,精心守护陵水最强的生态优势和最大的生态本钱。

在“绿化宝岛”大行动中,县林业局联手沿海各乡镇,把“增绿量、上档次、创特色、出精品”的要求落实到海岸生态屏障建设上,对绿化布局、品种选择、苗木规格、色彩搭配、工程实施等环节严格把关,要求在重要区域栽植大苗与乡土树种,确保海防生态和绿化美化效果,增强海防林防护效能,保障沿海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植一片绿色,共享一片蓝天。陵水结合海岸线开发整治,采取义务植树、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等方式补植补造,对海防林带进行断带合拢、窄带加宽、疏带加密,修复海岸生态。近两年来,全县每年春秋两季都组织有规模的海防林义务植树活动,补植补造椰子、木麻黄、黄槿等各类生态景观树,进一步巩固了海防林的建设成效。截至2019年1月,全县林地面积保持在104.26万亩,森林保有量在101.92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1.4%,森林生态的海防效益明显。

高要求打造景观廊道

美化城乡不是简单的化个妆,而是让城乡更发展、更宜居,表面的绿化美化并不是生态化。陵水县遵循生态林业科学规律,围绕东环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及主要景观大道的沿线两侧绿化,高要求打造景观廊道,使区域发展融合一体,形成层次清晰、各显优势、融合互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近几年来,突出抓好适生优质珍贵树种、彩叶树种的新造和补植补造,着力提升绿色景观水平,每年持之以恒地围绕县城廊道提质城区绿化,在大街小巷种植精品树木提升绿色“颜值”;着力全县高铁和公路通道两侧绿化提质,做到可视范围内全覆盖,延伸“绿色纽带”;瞄准重点河湖水域装扮“最美岸线”,建造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生态景观森林体系。

生态景观廊道建设,使陵水全县的绿色森林网络实现组团连接,提升了全县林业生态体系的整体功能。景观廊道的全域绿化建设,提升了陵水的美丽乡村颜值,什坡村、走所村等7个乡村获评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小妹村荣获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坡村赢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

村村有亮点,镇镇有特色。县委、县政府顺应绿化建设大势,从“村村通”工程建设着手,结合建设美丽乡村,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从通道绿化延伸到村边种植,打造成以公路绿化为线,村庄绿化为点,芒坡荒地种植为面的点、线、面一体的生态修复格局。采取政府送苗下乡,财政专项资金、碳汇募捐资金、企业自投资金和群众投劳的方法,加大通道村庄绿化力度,努力达到修复乡村景观生态不漏“一村一路”的目标。2018年投资2亿多元,打造出了联丰村、廖次村、田仔村、妙景村、大园村、军昌村、龙马村、五一村、远景村、光国村等10个省级美丽乡村,并形成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制度规范。近两年来,修复和绿化各级通道210多公里,绿化村庄25个,实现了“村村通”道路绿化网络全覆盖,村庄绿化率95%以上,为全域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攻坚抢救护蓝 高标建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水润万物生辉,最美上善若水。陵水是曾经的国贫县,2012年才脱贫摘帽。上世纪90年代,部分沿海区域海水养殖活跃,不少养殖户在红树林生长的滩涂地带挖塘养鱼,毁林挖塘行为致使当地红树林几近毁灭。养殖者直接排污,又进一步侵害了红树林的生长环境,成片死亡,面积不断缩小,海水水质逐步恶化。为了保护和守住这一“珍珠海岸”,陵水县从2016年启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退塘还林护蓝,退塘还湿绿美,计划投资13亿元对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进行生态修复,创新思维,针对新村潟湖北部区域提出建设陵水红树林湿地公园。截至2019年1月,新村潟湖退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项目用地4100多亩,完成近岸海域海水养殖退塘6538亩,使这片海域消失的濒危的红树种--红榄李重现生机,成为全国18个海湾整治项目中实施进展最好、成效最明显的七个项目之一。这片失而复得的新湿地,2017年12月获批建立958.22公顷的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使生态建设完美地实现了一次新跨越。这个湿地的建设和保护,凝聚着陵水党政决策者的卓识远见,凝结着陵水林业管护者的心血和汗水。

壮士断腕筑抢救修复之基

直面矛盾、正视挑战、破解难题。红树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上,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自然生态系统。每当潮水上涨,它的躯干大半都会被淹没于水中,只剩下那郁郁葱葱的树冠浮露在水面上。退潮后,它那千姿百态的身躯又会重新出现。作为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唯一的木本胎生植物体系,红树林起到了海岸森林的脊梁作用。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能吸引大量鱼、虾、蟹、贝等生物来此觅食栖息,繁衍后代。退潮之后,红树林又是一片根雕世界,每棵树都由十几条根撑起,排成鸡笼罩形,护卫、拱托起主干。除了支柱根,还有呼吸根和气生根,红树就像是被架托了起来,把它们排列起来,便可形成几十米、几百米,上千米乃至数几百里长的海岸护卫“绿色长城”。

陵水历史上的红树林资源广泛,种类齐全,拥有秋茄、正红树、榄李、白骨壤等珍稀品种。但在2014年4月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的调查分析发现,陵水红树林中的濒危稀有品种红榄李仅存5株,有些品种已出现生长退化趋势,尤其是新村港长生村段的白骨壤生长退化更为明显,分布面积和成活数量仅为上世纪80年代的20%左右。陵水县汲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休养生息”等传统思想智慧,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退塘还湿建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林业部门瞄准生态文明建设,化热情为动力,变激情为行动,沉下心来,科学论证、部门合作、精心规划、适度超前,打造美丽湿地保护区。陵水联合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由刘国强、马国青、张晓云、袁军等专家实地调研,确保地区发展诉求与生态保护红线不“撞车”,求实编制陵水新村港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0年达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生态功能全面恢复,生态休闲效应显现的目的。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为尽早筑建林业生态修复的湿地保护之基,陵水人民与时间赛跑,挥汗疾驰,全力冲刺,县委麦正华书记、张纳军副书记多次深入到新村、盐场、黎安等地,亲自部署指导退塘破拆还建自然湿地,副县长黄聪、人大副主任龙海魂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及乡镇研究协调解决退塘还湿的实际困难。湿地建设所在乡镇主动担当,相关部门互相配合,林业部门主力主为,按规推进的建设效果又好又快。

靠“拼”而不靠“等”,靠“干”而不靠“喊”,陵水县退塘还湿还林工作总指挥部以最质朴的奋斗方式,由县委副书记任总指挥长,各相关乡镇成立指挥部,由驻点县领导任指挥长,镇党委书记任副指挥长亲自抓,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为项目精细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站立潟湖举目四望,成片的滩涂红树林在海风中轻快地摇曳,分明感到陵水林业的重心成功地从荒山绿化向湿地修复转移,“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承诺渐成现实。

腾笼换鸟走精深建设之路

国家湿地公园不能一划了之,红树林保护不能只保不护。绝不能使好不容易才得到保护的湿地再在管理上出现漏洞,重陷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发的泥潭,陵水县强化自然保护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保护方案和考核评价制度,落实保护和管理职责,走出了一条腾笼换鸟的精深建设之路。

我们在新村港潟湖看到,这里面向南海,呈现半封闭的沙坝-潮汐汊道-潟湖海岸体系,港区水域宽阔,周围群山环抱,是海南岛不可多得的天然避风良港。这里的湿地生境类型多样,由红树林、滩涂、水面构成,放眼望去,湖光山色景观独特。在澙湖南部岸线上,自西向东分布着石头岭、南湾岭、平头山、六量山、陵水角等花岗岩低山和丘陵,东北部为冬高岭低丘,景观独特。经过几年的红树林种植与保护,成片的红海榄、木榄、白骨壤、秋茄、海莲、海漆、木果楝等红树乔灌已经成林,宛如一片绿海,给秀美海岸增添了新景观。

陵水县在这个加紧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内,深挖当地民风淳朴的疍家文化、渔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黎苗风情等人文资源的生态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以生态文化为魂,强化科研与科普宣教,突出热带海岸生态系统的典型性、海洋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区域类型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为海岸潟湖系统保护恢复提供示范与展示。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随着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保护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难度越来越大。陵水县摸着石头过河,大胆试、大胆闯,不断攀越建设新境界,抵达保护新高度。新村镇依新村潟湖重点建设的2000多亩红树林,已经起到了湖滨带植被的恢复作用,不断改善着湿地内的水体水质,便于珊瑚礁正一点点地重新活起来。

党委政府带头建设恢复,专业机构主动提供智力支持,当地民众自觉珍爱保护。陵水县的党政机关和干部职工积极参加湿地公园的红树林栽种与管护,中小学积极组织师生植造红树林。海南省林科所、海南师范大学等单位支持陵水创建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提出援手保护濒危红树林,帮助建设品种多样、内容丰富的热带红树林多品种景观园。湿地公园周边的村民、渔民珍爱来之不易的恢复保护成果,期待公园早日建成开放,助推海洋森林生态旅游。

创新驱动求高效发展之果

攻坚抢救“护蓝”,高标建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足以证明当代陵水人民对红树林的敬重。假如没有红树林,陵水或许迟早会被大海的浪涛侵吞。现已成形的公园海域,人工种养的红树林将海岸变得郁郁葱葱,大海与陆地和谐共处,不再是过去的“生死搏斗”,张扬出陵水生态建设保护的“红树林精神”。

强化创新驱动,赢得活力无限。湿地公园围绕建设岛内国际一流热带滨海休闲度假胜地目标,经过前两年建设,因地制宜规划种植红树林,保护了原始生态岸线,保住了滩涂水鸟栖息地、原生红树林和珍稀红树物种栖息地。相继展开了植被、水文水质、鸟类、鱼类、底栖动物、有害生物监测科研研究课题,向社会开放科普宣传教育,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按照这样的力度再建三五年,公园生态恢复将进一步完善,必将成为自然生态景观完好、功能较为完备、吸引力与辐射力强、知名度高的国家湿地公园。

水波清浅,展现优美澙湖风光;烟波浩渺,保护珍贵热带海岸。眼下,陵水林业正在按照规划蓝图,全力建设公园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可以展望,建成之后的生态保育核心区域“自然”“生态”,自然的滨海原生态风光无限;对恢复重建区深化退塘还林,不断修复筑牢红树林生态屏障;向中外游客开放科普宣教区,展示红树林和滨海澙湖湿地生态恢复建设成果;用好用活合理利用区,建设生态旅游设施,开放湿地科普宣教、湿地休闲娱乐、湿地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体验式旅游服务;发挥管理服务效能,对公园范围内的湿地及动植物资源进行全面保护和科研监测。

红树林,海水清,云深燕鸥飞;天空蓝,湿地绿,湾浅鱼虾肥……置身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给人一种“复得返自然”的感觉。坚守与机遇,文明与胸怀,生态与发展,在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上,我们得到了相同的答案。湿地公园告诉我,县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很好地秉承了红树林精神,他们把红树林在勾连大海与陆岸间的那种和谐的能力与崇高精神,移植到了今天的“珍珠海岸”建设中。陵水人民告诉我,他们现在越来越满意红树林抢救恢复的正确决策,“美丽陵水”带给他们的将是无穷的幸福与光明的未来。

秀美家园共富 统筹城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陵水县在建设“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生态家园的进程中,关注民生、关心民生,一手抓改革创新,用生态林业建设应对生态环境治理;一手抓特色提升,打造宜居宜旅宜业之城,着力提升城乡居民的民生幸福。

2017年春天,陵水林业在成功摘取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获批建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两块国家级生态林业品牌后,团结一心向“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发起冲锋,再为陵水人民赢取海南省第一块国家森林城市奖牌。他们的意志和目标得到县委政府肯定,2017年8月成立国森创建领导小组,县长杨文平亲任组长,副县长黄聪担任副组长,编制争创规划,带领全民创建,向海南省和国家林业部门申报创建工作。2017年12月6日,国家林草局做出批复,要求陵水县“搞好城市内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搞好城市周边绿化,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造林绿化;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

拜人民为师,就能汲取到永不枯竭的智慧;与人民同在,就能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近两年来,陵水县着力推进城区、市郊、村镇造林绿化工程,在主城区和城郊重点区域实施景观节点及通道绿化美化,在乡村集中精力抓好森林乡镇和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打响了一场接一场的绿美工程建设大会战。

城区绿美宜居宜业

盘活山水资源,体现陵水韵味,以城带乡,宜居宜业。陵水县紧紧围绕“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的目标,用“绿化宝岛”大行动在主城区扩绿提质。近两年来,通过创新“大员上阵、大苗上阵、大家上阵”高效建设模式,坚持“日报告、周通报、月小结”综合督办机制,推行“一张任务表、一把检查尺、一份责任书”质量把关制度,建成了椰林大道、火车站片区、陵水河岸线、海韵广场等一大批精品绿化美化工程。

陵水人熟知的建设路——桃源大道——223国道——站前路,是一条由市区通过城郊,连接高铁站的主通道。结合森林城市创建,集中全县力量,动员两侧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民众统一部署,对道路两侧的绿化景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如今,我们走在这条道路上,步移景异,一步一景,有一种“山川行舟”的感觉。绿化美化主题明晰,各大节点景观串联,构成点线面的景观格局,凸显出道路景观的厚实、连续和大气。县城内流淌美丽的陵水河穿城而过,陵水县提升两岸和广场、建筑区域的绿化美化质量,花带设计、大苗栽植,分隔不同的户外空间,给人一种视觉震撼,成为周边市民休闲赏玩处,每天都有大批市民河边垂钓、河岸健身和广场漫步。

地处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核心地段的中央民大附中海南陵水分校,是2012年从北京引进的第一所优质学校。近两年来,陵水林业局加大校园绿化提升,根据学校教育功能和校舍布局名称进行绿化、美化、彩化。学校将师生餐厅命名为木棉餐厅,县林业局指导校园绿化建设时,特别为学校捐赠两株高大的木棉树,希望学校在花园式的现代校园里木棉花开,承载起教育为民的新使命。2018年12月学校创立5周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福建省的领导参观校园,称学校不仅教学管理有特色,而且是一所绿色生态的样板校。

陵水县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围绕生活旅游“一城”和黎安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发展“一核”,相继新建或改建出多功能体育馆、廉政公园、文化广场等一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绿色生态公园,90%以上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使全县城乡达到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公园维护高效低耗、宜居环境优美宜人”的目标。建绿地、扩广场、修公园,种大苗、栽好树、保成活,森林进城、森林环城的格局基本形成,使陵水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滨河城市。

市郊绿美拓展骨架

陵水县的决策者加快建设“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的国家森林城市,并非沿主城周边“摊大饼”,重蹈传统城市发展覆辙。他们科学界定城区定位,明确功能布局,进而通过总体规划、生态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把城区发展的骨架确定下来。

强化生态保护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和区域一体化,他们围绕这一符合陵水实际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目标,引导主城区和各乡镇大力度投入城郊绿化美化,较好地策应了现代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配合了城市骨架的拓展和延伸。

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陵水县重点对影响城郊发展的环、边、线、点进行绿化提升。环,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建设城区周边环城森林屏障;边,是以河水流域水土保持为主要目的,建设以陵水河为重点的河岸生态防护屏障;线,是以改善旅游景观为主要目的,塑造沿线干道交通生态景观林带;点,则是以美化城市、净化空气、完善旅游休闲设施为主要目的,加强城郊森林及森林公园生态示范点建设。

三才镇注重做好县镇接合部的绿化美化文章,把森林工程建设重点放在打造连接县城中心生态走廊,建设镇村森林生态工程,在城区和镇内旅游景点和各街村周围建设绿色森林屏障,城市道路两旁栽种各具特色的景观树,在重点公路两侧建设宽林带,一个个城郊森林公园与绿地装点了三才大地的锦绣大美。

椰林镇把城郊绿化美化工程当成生态经济工程,形成了全区增绿、城市增彩、农民增收、市民增寿、林业增效的林业工程建设体系。城郊绿化使椰林镇蝶变出美丽容貌和生态内涵,给镇村带来了一系列大变化:绿了山,改善了生态环境;增了地,增加了生态效益;添了景,推动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富了民,促进了林农增收致富;创了品牌,扩大了林果产品的知名度;活了行业,增强了林业发展实力;宽了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就业。城东村的林大爷每天都走出来逛逛,有时和棋友下几盘棋,有时和老邻居拉拉家常。他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外墙经常脱落,像‘秃头’一样;现在拆了密密麻麻的旧房子,种上了高大挺拔的椰子树,路面整洁了,绿化也很好,我们随时都能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我们从林大爷的脸颊上,分明读懂了城郊群众对城市森林工程建设的舒心和笑容。

城郊绿化,提质增效。各乡镇在完善绿化美化功能、提升森林生态品质上“比着干、创新干”,使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吸引力和承载力显著增强,呈现出“你追我赶、整体发力”的良好局面。2018年新春,全县联动,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启动了一大批重点绿化景观工程建设,道路延伸到哪里,绿化美化就到哪里,绿地就建到哪里。随着站前路、三才大道、陵文路、环城高速等一条条城乡生态走廊的形成,城市的骨架不断伸展,城市生态面貌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村镇绿美留下乡愁

中央要求城乡一体建设新型城镇化,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陵水县按照“四化同步”要求,盘活山水资源,做强清水湾4A级国家景区的同时,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了大里生态旅游区、坡村红色主题公园、赤岭疍家风情渔村、芬坡村等一批有影响的乡村旅游点。

陵水林业科学融合,在国森创建中开辟乡村绿化专项,引导农民用踏实的努力,山上植树造林致富,山下植绿美化庭院,给外出的亲人和孩子留下憧憬的“乡愁”。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实施两年来,地处农村的各个乡镇结合当地林业特色,引导农民栽种“摇钱树”,拓宽致富路。家住陵水角附近的李秋养老人受雇长年看护某军事基地,他看到山上有大片荒地,先后栽植槟榔、菠萝蜜、椰子、花梨木3000多棵,累计100多亩,使长期的海边“荒山”变成了一座“花果山”。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农民利用村旁、水旁、路旁、宅边和宜林荒地、低质低效果园、抛荒地等非规划林地建设小林带、小景区、小景点、小果园、小花园,全县涌现了一大批绿色示范乡村。

2018年,陵水县将“绿化宝岛”大行动与创森相结合,各乡镇将造林任务分解到海防林、生态经济兼用林、通道绿化、乡村绿化等多种用途,任务到村组,责任到人头。文罗镇坡村率先组织贫困户成立专业造林队,既改变了农村生态环境,又缩短了脱贫距离,还把绿色通道建成了“道路经济”,影响带动不少乡村组建农民专业造林队。统计表明,全县以村委会、小广场、居民点和屋边、田边、路边、河边、渠边为重点,全面绿化美化,改善生活环境,建设了一大批生态广场和绿色通道。

怀“敬畏”之心,修“赶考”之德,练“赶考”之功。敢为人先,争创一流,陵水县善于打破平衡,敢于进行资源整合,开启了建设“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的新路径;勇于探索,鼓励创造,陵水正视现实矛盾,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开创了生态拓展新内涵,正大跨越地迈向生态宜居的灿烂明天。

猜你喜欢
陵水红树林绿化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朱屺瞻《绿化都市》
海岸卫士——红树林
海南陵水樱桃番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在陵水错把大风吹过的地方当成故乡
走过红树林
陵水共青团组织青年学习红色书法文化
海南陵水:用丰厚文化家底为旅游添翼
绿化贪官“吃”工程不嫌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