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2019-05-15 12:17钟建春
电脑迷 2019年2期
关键词:黔江加工农产品

钟建春

重庆黔江区农学会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黔江区作为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拓展和深化农业功能,促进农文旅、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措施。文章结合黔江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就如何实现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黔江乡村振兴步伐提出个人建议,供参考。

1 产业现状

近年来,黔江区结合生态优势和精准扶贫,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基础上,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培植龙头企业,推动了农业农村的全面发展。

1.1 立足于国家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

黔江建成了武陵山区最大原种猪场、全国一流的集中供精中心、200 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2017年出栏生猪82.95万头,牛4.01万头,羊2.68万只、家禽141.56万羽。

1.2 立足全市优质蚕茧出口示范基地建设

黔江发展优质桑园超6 667 hm2,2017年养蚕5.346万张,产茧41 728万担,产量跃居全市第一,蚕农售茧收入7 824万元。

1.3 立足全国整区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

黔江加强了烟路、烟水、烟机、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烤烟种植2 147 hm2,收购烟叶7.4万担,产值近1亿元。

1.4 围绕立体农业增收计划

黔江加快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猕猴桃、脆红李为主的高端水果基地建设加快,全区果园面积达到8 000 hm2,实现产量3.27万t,产值18 515万元;蔬菜基地建设稳固,建成以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黄秋葵、地牯牛等特色蔬菜基地2 000 hm2,商品蔬菜总面积16 800 hm2,产量达到30.4万t;区域性特色产业建设壮大,全区保有茶叶、中药材等6 666 hm2以上,花卉苗木基地突破333 hm2;山区生态渔业水产品基地突破1 093 hm2,产量达2 200 t,渔业经济总产值5 500多万元。

2 存在问题

2.1 基地建设水平较低

受特殊地理条件影响,产业基地规模不大,集中成片发展的较少,存在“散”“小”的特点,不利于形成拳头产品和主导产业。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程度较低,水利化、机械化水平不高,劳动力成本偏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2.2 要素制约相对突出

黔江当前农村土地、劳动力、农机具等生产要素相对缺乏,用地、用电成本较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现有人才和技术难以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的要求;企业建设用地指标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存在。

2.3 “三产”融合发展深度不够

在农业经济主体上,规模小,农产品销售各自为政,自产自卖现象普遍;在农产品加工上,精深加工程度较低,90%以上农产品以原生态形式销售;在品牌建设上,缺乏主打品牌,示范带动性较弱。

3 对策建议

黔江产业融合必须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3.1 结合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建设示范点,带动全区产业深度融合

当前,我区正在实施市级乡村振兴先行试验示范区建设,中塘乡兴泉社区是确立的先行试验示范点。建议在示范点交通、水电管网、风貌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发挥好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国家级森林公园——仰头山森林公园距黔江城区近等优势,形成黔江城区—中塘社区—桃子坝一个以仰头山为中心的天然旅游环线。按照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高标准建设,以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实现农旅深度融合,为全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2 结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农文旅融合

黔江区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全国户外活动基地”等招牌,部分乡镇拥有“重庆最佳避暑休闲乡村”“重庆市醉美乡村好去处”等招牌,具有发展全域旅游、实现农文旅融合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按照“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的发展方向,重点围绕民族民俗风情型、避暑纳凉型、特色产业型等分类建设,将民族文化、科普教育、劳作体验赋予其中,形成全区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实现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的深度融合。

3.3 实施农产品加工“提振”计划,实现一、二产业深度融合

针对全区农产品加工发展滞后,制约农业生产规模发展壮大的实际情况,实施农产品加工“提振”计划,配套完善交通、水电气、网络、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农产品加工和物流园区(基地),培育一批加工示范基地,壮大一批加工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加工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加工产业集群;引导贮藏、保鲜、烘干、分等分级、包装、运销、检验检测、原料交易、支付结算等关联产业入驻园区配套发展,支持包装、工业设计、品牌营销、冷链物流企业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推动产业“踏二进三”,形成“农业+加工业+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3.4 围绕品牌与“双线”建设,实现产业深度融合

强化农业品牌战略是提升黔江特色农产品价值的唯一途径。在品牌建设上,建议结合“山韵黔江”区域品牌建设,以电商平台为基础,围绕黔江优势农产品,如黔江猕猴桃、脆红李、马喇贡米、羊肚菌、黄秋葵等,编制全区乡村特色主导产品名录,建成区域内几大农业品牌产品。完善“两线”(线上、线下)销售体系建设,推进销售网络的全覆盖,一是建立健全以供销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主的销售经营服务主体,一方面解决农村发展种植品种、农资需求、技术需求、信息需求等问题;另一方面承担线下销售,解决部分企业卖难的问题,关键是解决一家一户“小”农户买难卖难的问题;二是结合益农信息社建设,强化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功能,拓宽农村增收渠道,并以此为契机带动物流运输、涉农服务业等产业加快发展。从而实现品牌引领下的产业深度融合。

3.5 强化政策支持引导,推动农村产业全面融合

3.5.1 加强规划引领,为“三产”融合指明方向 农村产业融合必须在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统筹规划和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制定目标,明确方向,确保产业发展在总体框架内良性发展。

3.5.2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政府在决策上,要结合不同产业发展情况,在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建设上出台如在资金、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3.5.3 强化监管导向引领,为“三产”融合铺平道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在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中,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励城乡资本下乡投资农业产业的同时,兼顾农户利益,坚持“企业+农户”双赢的发展观念;在加工体系建设上,强化质量监管,要培育“信得过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监管体系,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在销售体系建设上,强化价格管控,杜绝假冒伪劣农产品流入市场。

猜你喜欢
黔江加工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黔江:“三在一融合”精细化治理城市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国、市蚕桑“双体系”为黔江蚕业高质量发展献策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与“华康2号”在黔江饲养表现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