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创中点、线、面的构成与绘画技法的对话
——《画的启示》创作思考之一

2019-05-15 08:11
人文天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队形舞者肢体

周 玉

我们究竟存在于一个怎样的空间里?我固执追寻着这个问题,企图寻找到一个最契合内心的答案,找寻到这样一句话:无数个点、线、面组成了我们生存的空间。我开始带着这样一个抽象的答案再去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些许是潜意识在作怪,我看到每一个行走的人变的越来越模糊、模糊……最终幻化成一个 “点”才作罢。我不死心,转眼却看到一纵纵马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幻化成了一条“线”,我紧着用袖子捂住眼睛却忽然意识到对于被衣服蒙住眼睛的我来说,我的世界就是一面白色布料的样子。终于,我不挣扎了,睁开眼睛认可了那句话:无数个点、线、面组成了我们生存的空间。那究竟什么是 “点” “线” “面”呢?我一头扎到书中,探寻绘画中 “点” “线” “面”的概念,它是这样阐述的。

一、点、线、面的原理阐述

“点”是绘画构图中最基本的单位。在画面空间中, “点”具有两种性质,分别为积极性和消极性。积极性指的是 “点”在画面中具有很强的向心性,有助于视觉的焦点和画面中心的形成;消极性指的是 “点”能使画面空间呈现出乱序、无章的状态。通常我们把 “点”分为:1.有序点的构成:点的形状与面积等诸因素进行有序的渐变或以规律化的形式排列构成等。2.自由点的构成:点的形状与面积等诸因素,以自由化、非规律性的形式排列构成。

“线”是 “点”运动的轨迹,又是 “面”运动的起点。在几何学中, “线”只具有位置和长度,而在形态学中, “线”还具有宽度、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画家克利曾说:“线就是运动中的点。”通常我们把 “线”划分为如下两大类别:1.直线:平行线、垂线、斜线、折线、虚线、锯齿线等。2.曲线:弧线、抛物线、双曲线、圆、波纹线 (波浪线)、蛇形线等。

我们把 “点”进行扩大会形成 “面”,平面上三个以上 “点”的连接可以形成 “面”。同样,平面上 “线”的封闭或者 “线”的展开也可以形成“面”。 “面”相比于 “点”和 “线”来说,它更加强调形状和面积。在形态学中, “面”同样具有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通常我们把“面”与 “面”的关系分为:1分离、2相遇、3覆叠、4透叠、5差叠、6相融、7减缺、8重叠。

二、运用舞者肢体解读点、线、面

浏览了这些理论满足了我对于 “点” “线”“面”概念的渴求,可同时我又滋生了一个问题。我们生存的这个空间里有太多的艺术形态,难道只有绘画中才有对于 “点” “线” “面”的解读吗?舞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尝试着做一场将绘画与舞蹈相结合的实验剧场作品。立足于绘画理论,从绘画中寻找灵感,通过舞蹈体现绘画与舞蹈的对话。我尝试着将编导技法与绘画技法完美融合,使两者相互碰撞,相互转化,用舞蹈肢体重新解读绘画中的点,线,面的理性因素,并根据其原理来丰富舞蹈的表现手法与编导技法,探索一条新的编导思路,力求呈现出一场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

首先,从舞蹈角度讲, “点”是单个画面中最主要的表现对象,也是舞蹈作品中所谓的 “领舞”,它经常处于舞台中心最显著最突出的位置。 “点”在舞蹈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造型性。而当好几个 “点”同时出现在舞台上时,可以分担不同的责任。多个造型互相迎合又各有所趋,各自为政又联系密切。我所编创的实验剧场作品 《画的启示》中的 《点》利用舞者分别从舞台的不同点入场的方式来表现 “点”的独立性。在后面的整个表现过程中,舞者动作节奏干脆,造型简洁,她们相互重复着运动路线与单一造型,但从不产生直接的互动,肢体也不产生任何接触 (如图1)。在编创舞者单一造型时,我的编创理念是以抽象为主,不求利用单一造型能体现人的七情六欲,努力避免舞蹈的抒情性、叙事性,从而使观众一直存在于一种观赏抽象艺术的氛围中,感受 “点”带来的饱满的舞台表现力,专心去体会我与舞者对于绘画中 “点”的理性概念的二次解读。

图1 实验剧场作品 《画的启示》中的 《点》

其次,舞蹈中的 “线”一般指舞者在舞台空间的运动线 (不断变化、流动的舞蹈路线或队形),它是舞蹈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以直线运动所形成的斜线和竖线,都能使舞蹈表现出强劲、有力的动势,而以曲线运动所形成的圆线、弧线和蛇形线,则能使舞蹈表现出流畅、圆润、柔和的情调。不过舞蹈队形画面移动线的选取还要结合人物情感和情节发展变化的需要,所以它并没有固定的程式。对于群舞来说,运动线即是群舞队形的运动方式,舞蹈的空间运动线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不同线条所能引起人的审美情感的体验为其标准。在编创实验剧场作品 《画的启示》中的 《线》的部分,我有意设计将五位舞者的肢体相互连接,从舞蹈开始到结束,五位舞者一直在改变肢体的接触点,但从没有真正放弃彼此之间的连接。在表现直线时,舞者同时举起处于紧绷状态的左臂,呈现出第一条线段 (如图2)。之后,我利用之字形、一竖排、箭头等队形变化让舞者沿着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的直线行进。其中,我在编排肢体动作时运用了 “重复”的手法,事先编排出一组以手部动律为主题的动作,并将其分成三个队形重复做。队形由一竖排开始,第一位舞者原地不动,其他四位舞者一边重复主题动作一边分四次横向移动,移动人数依此递减,最终将五位舞者的定点相连会呈现出一条斜线。

图2 实验剧场作品 《画的启示》中 《线》

最后,舞蹈中的 “面”则是指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画面造型,包括动态造型与静态造型。也就是舞者在舞台上变化组合的群体造型,它对于整个作品主题的表现、气氛的渲染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重要的作用,更能增强舞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舞蹈的画面服务于作品主题思想的表达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实验剧场作品 《画的启示》中 《面》的部分,我多次以正方形这一图形为灵感去编排舞者的群体造型,并在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处理、变形处理,从而衍生出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丰富多彩的队形。 (如图3)总体来说,在 《面》这一部分的整个编排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整齐、完整的思想,在不经意间处理群体造型的高低空间与位置变化,力求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立体感与空间感俱在的趣味画面。

图3 实验剧场作品 《画的启示》中的 《面》

就这样,我一点点的深入了解绘画中的 “点”、“线”、 “面”原理,并在其基础上尝试着将 “点”、“线”、 “面”原理与舞蹈编创相结合,开发我的舞蹈编创思路用以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使舞台更加饱满。

三、运用舞者服装解读点、线、面

当 《画的启示》有了雏形,我倍感欣慰的同时又产生了思考——难道我只能利用演员的肢体去解读 “点” “线” “面”吗?一场完美的演出有太多因素,诸如灯光、音乐、服装等,我何不将我的理念贯穿到演员的服装上呢?

为此,我多次请教服装设计这方面的老师,将我的编创动机和理念与其说明,无数次改稿后最终敲定了以黑白为主色调的服装 (如图4),无论是《画的启示》中的 《点》、 《线》还是 《面》,都利用黑白相间的服饰来直观的表现出绘画中 “点”“线” “面”的特点。之所以采用单一色调,是因为这样的颜色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整个作品的单纯性,同时有效解放观众的视觉负担。而且这样单色调的服装设计能避免舞蹈的抒情性、叙事性,也能最大程度的贴合我的编创动机——做一台抽象的、利用人体肢体重新解读绘画 “点” “线” “面”的实验剧场作品。

图4 实验剧场作品 《画的启示》中的 《线》

至今, 《画的启示》已经被我修改了两版。在这其中,我十分注重打造作品的典型性,彰显绘画与舞蹈相结合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审美再创造的能力,从而完成一场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作品。看着这样一个作品慢慢成形,我不得不感谢当初自己那个问题,也不得不佩服当初给予我答案的那位老师,才使我得以如此坦然的在美术领域里畅游,从而发现了舞蹈与绘画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舞蹈画面的形式需要不断地丰富,这也促使着越来越多的编导从美术构图中去发现、借鉴。

我相信对于这个问题我依旧会继续思考下去,继续寻找在舞蹈领域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以解读“点” “线” “面”……

猜你喜欢
队形舞者肢体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肢体语言
队形
肢体写作漫谈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