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玲 王妨茶
摘要[目的]优化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氢氧化钠-醋酸-亚氯酸钠法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并用硝酸乙醇法测定纤维素含量。利用单因素试验探讨原料用量、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温度等因素对产品纤维素含量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过程中,搅拌速度为500r/min;半纤维素脱除过程中,称取5g秸秆粉末,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9%,提取温度T1为60℃,提取时间t1为120min,将产物洗涤烘干;木质素脱除过程中,取上述产物进行试验,亚氯酸钠用量为1.5g,醋酸用量为10mL,提取温度T2为70℃,提取时间t2为60min,将产物洗涤烘干得到纤维素。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产品纤维素纯度平均可达81.45%,最高可达82.29%,而且经红外分析可发现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已基本被去除。[结论]该工艺研究可为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批量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玉米秸秆;纤维素;提取工艺;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S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01-019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1.05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纤维素属于可降解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秸秆中。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20%,但是综合利用率只有50%,大部分被就地还田或直接焚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1]。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是一种丰富的生物质能源。因此,植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对秸秆纤维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2-6]。目前,秸秆纤维素提取通常采用高压蒸煮法[7]、氢氧化钠-醋酸-亚氯酸钠法[8]、过氧酸体系法[9]等。
在植物秸秆中,纤维素是秸秆中的支架,而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则是其中的填充物。秸秆主要由纤维素(36.5%~38.6%)、半纤维素(38.0%~38.8%)和木质素(12.3%~17.6%)3个部分组成[10]。虽然纤维素不溶于水,但是半纤维素具有亲水性,可溶于碱溶液,碱液可以切断半纤维素与纤维素之间的氢键连接[11];亚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与木质素反应,增加了亲水性,木质素氯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产物进一步水解,木质素氯酸盐溶出,最终可将纤维素从秸秆中提取出来。因此,笔者以玉米秸秆粉末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钠-醋酸-亚氯酸钠法提取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利用硝酸乙醇法测定纤维素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各个试验条件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研究对象。
玉米秸秆粉末,來自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秋天秸秆。
1.1.2主要试剂。
氢氧化钠,分析纯,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亚氯酸钠,分析纯,天津欧博凯化工有限公司;醋酸,分析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硝酸,分析纯,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1.3主要仪器。
恒温水浴锅,XMTD-7000型,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精密增力电动搅拌器,JJ-1100W型,江苏金坛宏华仪器厂;马弗炉,SX-2.5-10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真空泵,SHB-Ⅲ型,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鼓风干燥箱,101-1A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S-135型,美国BIO-RAD。
1.2方法
1.2.1秸秆纤维素的提取。
秸秆纤维素的提取分为两步进行。首先,称取5g左右玉米秸秆粉末,加入100mLNaOH水溶液中,水浴加热并搅拌,以去除玉米秸秆中的半纤维素,反应完成后抽滤并烘干;然后将上述产物加入亚氯酸钠与醋酸的100mL混合水溶液中,水浴加热并搅拌,以去除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反应完成后,过滤并烘干。
1.2.2纤维素含量测定。
试验中采用硝酸乙醇法测定纤维素的含量[12-13]。称取1g左右的产品(m0)放入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25mL体积比为1∶4的硝酸乙醇混合液中,加热回流1h,冷却后用G4玻璃砂芯漏斗抽滤,并用混合液洗涤残渣,再用热水洗涤至不再呈酸性为止,最后用无水乙醇洗涤2次,烘干并称重(m1),然后500℃下焙烧2h并称重(m2)。纤维素含量C计算方法如下:
C=(m1-m2)/m0×100%
式中,C为纤维素含量(%);m0为所取产品的质量(g);m1为产品焙烧前的质量(g);m2为产品焙烧后的质量(g)。
1.2.3单因素试验。
试验主要考察原料用量、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产品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1.2.4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优化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3次验证试验。
2结果与分析
2.1单因素试验
2.1.1NaOH溶液质量分数对产品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从图1可看出,提高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能增高产品的纤维素含量,但是由于半纤维素能够溶于碱液,随着NaOH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溶液中半纤维素含量的增加,溶液黏稠度变大,造成传质阻力变大,进而导致产品纤维素含量降低。因此,NaOH溶液质量分数选取7%为宜。
2.1.2提取温度T1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从图2可看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提取温度能增加产品的纤维素含量,但是温度过高导致半纤维素的溶解度降低,产品半纤维含量增高,导致产品纤维素含量降低。因此,提取温度T1选取55℃为宜。
2.1.3提取时间t1对产品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从图3可看出,延长提取时间能增高纤维素含量,但是提取时间过长,产品纤维素含量反而有轻微下降。这是由于提取到一定时间,半纤维素已经基本溶出,提取时间过长对产品纤维的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延长时间还会增加能耗。因此,提取时间t1选取90min为宜。
2.1.4亚氯酸钠用量对产品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从图4可看出,增加亚氯酸钠用量能增高纤维素含量,但是亚氯酸钠用量过多可能使木质素与亚氯酸钠的反应逆向进行,导致产品纤维素含量降低。因此,亚氯酸钠用量选取1.0g为宜。
2.1.5醋酸用量对产品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从图5可看出,增加醋酸用量能增高纤维素含量,但是醋酸用量过多可能导致木质素氯酸盐的水解受到抑制,最终导致产品纤维素含量降低。因此,醋酸用量选取10mL为宜。
2.1.6提取温度T2对产品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从图6可看出,提高提取温度能增高产品的纤维素含量,但是温度过高导致木质素氯酸盐溶解度降低,同时木质素氯酸盐的水解也受到抑制,导致产品纤维素含量降低。因此,提取温度T2选取70℃为宜。
2.1.7提取时间t2对产品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从图7可看出,延长提取时间t2能增高纤维素含量,但是提取时间过长,产品纤维素含量反而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木质素氯酸盐已经基本溶出,搅拌时间过长导致纤维素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使产品纤维素含量降低。因此,提取时间t2选取60min为宜。
2.1.8搅拌速度对产品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从图8可看出,提高搅拌速度能增加产品纤维素含量,但是搅拌速度过快,产品纤维素含量反而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搅拌速度过快导致反应不完全,进而使产品纤维素含量降低。因此,搅拌速度选取500r/min为宜。
2.2正交试验
为了确定玉米秸秆提取纤维素的最佳操作条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对试验影响最大的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NaOH溶液质量分数(A)、提取温度T1(B)、提取时间t1(C)、亚氯酸钠用量(D)为变量,不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设计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因素水平选择见表1,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4个因素对产品的纤维素含量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B(提取温度T1)、D(亚氯酸钠用量)、C(提取时间t1)、A(NaOH溶液质量分数);可确定最佳方案为A3B3C3D3。因此,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过程中,搅拌速度为500r/min;半纤维素脱除过程中,称取5g秸秆粉末,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9%,提取温度T1为60℃,提取时间t1为120min,将产物洗涤烘干;木质素脱除过程中,取上述产物进行试验,亚氯酸钠用量为1.5g,醋酸用量为10mL,提取温度T2为70℃,提取时间t2为60min,将产物洗涤烘干得到纤维素。
2.3验证试验
根据以上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3次重复试验。结果发现,提取的产品纤维素含量较高,平均可达81.45%,最高可达82.29%。
2.4红外分析
从原料与产品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图9)可看出,波数1731.78cm-1处的吸收峰表征与木质素、半纤维素有关的羰基伸缩振动;木质素的特征吸收峰为1515.81cm-1;经过处理后两峰都已消失[14-16]。原料中波数1162.83和1426.74cm-1以及產品中波数1162.48和1432.95cm-1都是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说明经过处理后纤维素的结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经过处理后,原料秸秆中木质素与半纤维素已经基本被去除,得到了纯度较高的纤维素。
3结论
该试验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提
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提取过程中,搅拌速度为500r/min;半纤维素脱除过程中,称取5g秸秆粉末,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9%,提取温度T1为60℃,提取时间t1为120min,将产物洗涤烘干;木质素脱除过程中,取上述产物进行实验,亚氯酸钠用量为1.5g,醋酸用量为10mL,提取温度T2为70℃,提取时间t2为60min,将产物洗涤烘干得到纤维素。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的产品纤维素含量较高,平均可达81.45%,最高可达82.29%。而且经红外分析可发现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已基本被去除。该工艺研究可为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批量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周良.对国内秸秆利用现状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53-15855.
[2]来水利,国雅娜,肖雨晨,等.小麦秸秆中纤维素提取工艺的研究[J].纸和造纸,2016,35(2):11-14.
[3]董春燕,朱美静,张鹏飞,等.棉秸秆提取纤维素纤维的预处理工艺及结构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17,45(8):37-40.
[4]黄思维.玉米秆纳米纤维素的提取、表征及应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7.
[5]刘长水.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的提取[D].济南:齐鲁工业大学,2016.
[6]SUNJX,SUNXF,ZHAOH,etal.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cellulosefromsugarcanebagasse[J].Polymerdegradation&stability,2004,84(2):331-339.
[7]毛微曦,赵晓胜,王立华,等.高压蒸煮法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4):13387-13389.
[8]李春光,董令叶,吉洋洋,等.花生壳纤维素提取及半纤维素与木质素脱除工艺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350-354.
[9]王立华,王永利,赵晓胜,等.秸秆纤维素提取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0):130-134.
[10]李丹丹,周杰,刘文红.响应面优化玉米秸秆纤维素提取工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81-18783,18820.
[11]周灿灿,宋晓明,陈夫山.废弃物秸秆纤维提取研究进展[J].天津造纸,2016,38(4):34-37.
[12]许颖,韩洪玲,王金凤.二种测定纤维素含量方法的比较与分析[J].黑龙江粮食,2002(3):41,46.
[13]王林风,程远超.硝酸乙醇法测定纤维素含量[J].化学研究,2011,22(4):52-55,71.
[14]郑明霞,李来庆,郑明月,等.碱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素结构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6):27-31.
[15]GASTALDIG,CAPRETTIG,FOCHERB,etal.CharacterizationandproprietiesofcelluloseisolatedfromtheCrambeabyssinicahull[J].Industrialcrops&products,1998,8(3):205-218.
[16]孙晓锋,王海洪,胡永红.秸秆纤维素的一步快速提取和水解[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31(9):1901-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