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5月出生在河南洛阳一个农民家庭的李敏,读过很多书,尽管当时正是军阀混战时期,但是家里一直支持他念书,四年小学、两年高小。1936年,14岁的李敏顺利考入洛阳中学。
李敏说,进入洛阳中学念书是他当年的大事,可是对于整个中国来说,当时蒋介石在洛阳办50大寿更是大事。为此,张学良、杨虎城都来到洛阳贺寿。也就在这时,蒋介石要消灭共产党的消息开始四处传播。
身在洛阳中学的李敏感受尤为明显,当时的校长周庆学是鲁迅的学生,参加过“五四运动”,尽管不是共产党员,却一直为学校许多党员老师做掩护,并多次支援他们的斗争。她常说:“国难时期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也正因如此,学校的抗日反蒋氛围尤为浓烈,在这样的民族危难时刻,面对蒋介石的内战企图,大家都很愤怒。
1937年10月,15岁的李敏在河南省铁路工会纪希诚和已入党的同学毛朋运的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李敏没被安排去延安,而是继续在洛阳干地下党,和战友们一起搞武装,搞“爱国主义宣传队”。李敏说,那时在宣传队的生活,既开心又充实。
“当时,我们中学就有共产党组织。”李敏一再强调这点。因为有李敏这一大批新鲜血液注入,也因为当地革命的特殊性(洛阳是抗战时期蒋介石在国内修建的三道防线之一),党对洛阳地区学生的思想方面尤为重视,田汉、冼星海还专门来学校教学生们唱歌、编剧。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敌人从哪里来,打到哪里去”“卢沟桥问答”……这些令人激情澎湃的质朴歌曲,李敏如今仍然张口就来。
“田汉还教我们一起编演了一部剧,叫作《放下你的鞭子》(1931年,由剧作家陈鲤庭执笔创作而成)。”李敏说,田汉从学生中挑了一部分人,然后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他就是被挑中的一员。然后,田汉自己负责总编剧,李敏和同学们负责细节还有演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角色,每一句台词,都是田汉带着同学们一起研究并确定的。
这部剧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人民流离失所,为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日本鬼子而创作的。剧中高潮部分是一个大人手拿一根鞭子,要打他家不听话的小孩,正在这时有人站出来,要大人放下鞭子,并告诉他,鞭子应该打的是日本人,不是自己家里人。这时候,李敏扮演的观众就配合地大声喊出来:“别打了!别打了!大家动员起来打日本!”
当时,李敏这个观众的角色是田汉亲点的,这一直是李敏的骄傲。虽然只有短短3句台词,但都是田汉手把手地教出来的,每讲一个字都有感情在流动。田汉前后和他对了几遍台词才练好。
不久,田汉、冼星海他们离开了洛阳,成长起来的李敏和同学们便成立了自己的“战士服务团”,到处演出,鼓励全洛阳的百姓都起来抗日。
不料,1937年日本空袭了学院,洛阳成为前线战场,日军一心要过黄河。李敏决然加入了冀察抗日游击队四中队,当时,他被分配到了部队宣传队,也就是“新四军冀察兵团宣传队”,他是党支部书记。其间,李敏带领宣传队同志们演出的抗日歌曲和戏剧都是当年田汉所教的,这给紧张的部队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1940年百团大战时,李敏被调入八路军南下干部大队,南下支援新四军。后来又经历大小无数战役。其中,李敏记忆最深的是击败日军的高沟战斗和杨口战斗两场战役。他們全歼守敌2000多人,击毙增援日军144人,缴获了一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
1944年4月18日,新四军3师20旅兼淮海军分区决定以李敏所在的4支队主攻高沟(江苏涟水县高沟镇),1支队钳制杨口(江苏涟水县杨口镇)等地,尔后集中兵力会攻杨口,歼灭该处之敌。李敏说,高沟守敌1000余人,武器装备比较精良,并在镇四周筑有五六米深的外壕,壕外设有鹿砦(zhai,一种防御工事,栅栏、营垒等)。镇内有地堡和炮楼组成的7个环形防御。“我所在支队受领任务后,立即对高沟敌情、地形进行了缜密侦察,针对敌兵力部署情况,决定集中兵力从敌防守较薄弱的西南角突破,分歼镇内守敌。”
战斗持续了数天,十分惨烈。到4月27日傍晚,1支队负责主攻,李敏所在的4支队负责断敌退路并打敌援兵。第二天上午,新安镇的日、伪军500余人增援,被4支队击退。杨子街剩下的敌寇在防守待援无望后,最终投降。
在后面几天的战斗中,日军还出动了飞机向我方阵地投弹和扫射,并多次派兵增援,但都被我方成功打退了。这两场战斗一直深深印在李敏的脑海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敏所在部队是抗美援朝第一批,他担任志愿军39军116师347团政委。后来,李敏曾任职国防科技大学校务部副部长,退休后也一直住在国防科大第一干休所。
直到现在,李敏还保留着看报听歌的习惯,“作家丁玲当年还来过我们宣传队呢”。97岁的李敏,说起话来也已经有点吃力,眼神却异常坚定。尽管口齿略微模糊,但却让人相信,他仍然可以随时站起来表演戏剧,号召大家团结奋进,为国家的美好安定奉献力量。
(责任编辑:北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