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安茹地质旅行

2019-05-14 06:58
化石 2019年1期
关键词:化石博物馆

刘 俊

我报名参加了这届古生物大会的会后考察,去法国西部的安茹(Anjou)地区。在安茹,巴黎盆地与阿莫里凯山丘相遇,从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地层都有出露。不过法国的植被覆盖极好,裸露的岩石很少,常常是在采石场之类的地方才有较好的新鲜露头。安茹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卢瓦尔河两旁风景优美,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小镇,古建筑众多。这里也是法国主要的葡萄酒产区。2000年卢瓦尔河谷中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会议结束第二天是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日(巴士底日),所以法国人放假,考察从7月15日 开始。当天恰逢世界杯决赛。领队是两个巴黎的 古脊椎动物同行,而主要负责讲解的是当地昂热 (Angers)大学的Fabrice。Fabrice对当地露头、 化石非常熟悉,最近又参与古建筑遗产保护项 目,负责鉴定建筑材料的来源,可以算得上是全 方位的导游。

佩里埃中心入口

我们下榻于杜埃拉方丹的佩里埃中心,这里由原来的采石洞穴改造,主要是博物馆,同时为夏令营提供住宿。房间位于地面下,即使是夏天也有些阴冷潮湿。躺在床上,手能够触摸到粗糙的岩石表面。大家住在大房间里的高低床,有卫生间,就是电源插头有些不够使用。这是与住普通旅店不一样的感受,类似住窑洞般。

我们此处参观基本按时代早晚排列:第一天古生代,第二天中生代,第三天新生代。第一天的地层,包括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大约4.6亿年前这片区域位于南半球冈瓦纳大陆与阿莫里凯微板块之间,这片海域在平静、缺氧环境下沉积了黑色页岩,后来轻微变质成为板岩。这些石头加工成的石板瓦,在屋顶随处可见。我们到达的第一个地点是特雷拉泽(Trélazé)的一个小山包,可以眺望四周。山包周围有好几个池塘,不远处还有更低矮的山包。这一带地势平缓,怎么有小山包呢?原来这里几个世纪以来都大量生产石板,直到2013年才停止采石。这些都是采石过程中形成,废渣堆积成山,废坑积水成池。这些石头发现过大型的三叶虫、腕足动物及海百合。我们寻找好久,却一无所获。原因一是化石本来就稀少,二是岩石变质后分层的不是原来的层位,更难以发现化石。不过Fabrice带来一个这里出产的三叶虫,让我们传看。

近处是废弃的采石遗址

第二个点就在Louet河畔的米尔埃里涅,Louet河是卢瓦尔河的一个分支。这里有个雕塑,是纪念1793年7月26日共和党和保皇派在这个地点的激战。河边奥陶系和志留系出露良好。站在河岸,可以向北远眺昂热城。午饭后来到卢瓦尔河下游的一个1964年废弃的煤矿。这里是安茹地区最后一个煤矿。原有的地面建筑早已拆除,只剩下一堆煤矸石。最近作为一个当地的景点,又重新架起来矿井架,修了一个小屋。边上就是堆积的煤矸石堆,里面有很多石炭纪的植物化石。我上去随手捡起来一块石头就看见了蕨叶。现在安了几个牌子解说这里的植物及化石。石炭纪时这里有多次火山喷发,在离煤矿不远处就有火山凝灰岩层,暴露在前人挖出的沟中。这个沟曾经被用来养马,后来被政府收购,成为一个地质景点。这里能够观察到地震形成的震积岩以及鳞木的树桩。第四个点是奥陶系与志留系过渡带,是安如十个主要的地质点之一,不过位于一个汽车修理站院子里。这里出产保存精美的笔石。

火山凝灰岩中的鳞木树桩及枝叶化石

震积岩

最后我们来到昂热自然科学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成立于1801年,收藏了大量寒武纪以来的古生物化石(5万件)以及矿物岩石标本。化石主要来自白垩纪的灰岩以及中新世多壳的砂岩。博物馆由Demarie-Valentin公馆以及旧市政厅连接而成,中间还有一个屋顶花园。Demarie-Valentin公馆进门就是高高的台阶,大厅有一球形穹顶,顶是玻璃,可以透光。建筑古色古香,很有特色,自1995年列入法国国家遗产名录。现在用作接待处以及主要展出动物标本。这些骨骼标本制作精良,动感十足。我们观察了鹦鹉骨架,我第一次直接见到它的上颌与头后部的可动关节。楼梯口还有一个最近发现的白垩纪的蛇颈龙。这是有人在洞里发现,告诉了博物馆。他们去采集回来,先用CT扫描,再修理出来的标本。这是当地第一次发现这类动物。古生物厅是原来的大会堂,有巧匠雕刻的木门。展厅的门口树立着须鲸的长颌骨。展柜按时代排列,是传统的展陈方式:上面玻璃橱窗,下面标本柜,与剑桥的Sedgwick博物馆类似。这很方便地史课程学习。对我来说,这里收藏的海牛化石比较新奇,虽然骨架是由多个个体拼起来的。

第二天上午到蒙特勒伊贝莱的侏罗系找化石。这里只有在采石场才有好的露头,所以我们去的是一处新开的采石场。也顾不上看地层,大家就直接在碎石堆里寻找化石。我觉得成块的基本都是化石,小的完整的腕足、双壳类、单体珊瑚、菊石都好找,我很快就捡了一袋子,不过没有找到一个完整的箭石以及大的完整的菊石。最后快结束有人发现一个直径超过30厘米的完整菊石,可惜还在岩石里,不好取,而且保存不佳,太大不方便携带;所以就留在原地了。

下午去索米尔Acherman酒窖。这一带发育了白垩纪土仑期(94-90)的粗生物碎屑灰岩。这套灰岩出产各种无脊椎动物化石,最近还发现了大型的蛇颈龙,也就是我们在博物馆看见的那个。当地人直到14世纪都在开采这些灰岩修建房屋。开采留下的洞穴后来用来种蘑菇、开餐馆、当酒窖、办展览。我们去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听说里面很冷,早晨出发时让大家带上厚衣物。

Demarie-Valentin公馆展出的动物标本

动感十足的鹦鹉骨架

索米尔白垩纪的蛇颈龙化石

海牛骨架

之后去卢瓦尔河畔圣萨蒂尔南,距离前一天的一二地点不远。这一带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但是依然很宁静,不见中国的世界遗产那番热闹。我们来此是看这里的砂岩。它曾经被认为是晚白垩世,里面有中生代的化石。现在认为是晚白垩世的沙风化后在始新世再沉积。下车在小镇路边墙壁就是用这种砂岩垒起来的,上面可以看见根系的遗迹。市政厅门口摆放的两块石头布满了叶子、球果化石。

寻找侏罗纪的化石

大家找到的部分化石

大型菊石

最后一天要离去了。早晨才有机会参观我们住处的博物馆。大家住这里每天都能够看见这套浅海潮汐环境下的生物碎屑砂岩。它展示了大型双向交错层理。在采石场这样的环境可以显示出这些砂体的三维结构,但是我们院子里只能看见两个面。仔细观察墙壁,发现里面有大量的苔藓虫化石。听说还有鲨鱼牙齿,可惜我们没有自己找到。这里博物馆展出了这个地层中出产的各种化石,包括很大的鲨鱼牙齿。我们听领队讲解了这里的采石史,墙上标出的年份是当年挖掘的深度。在农忙时洞口用石板盖上,继续在上面种庄稼;有空时才打开,搭梯子下来继续干活。博物馆制作了一个黑白线条的动画片,没有语言、文字,时光倒流回到1千5百万年前,从那时起到现在的历史。短片很生动、形象,紧扣这个地点,结尾片中的洞穴就是播放动画的洞穴。听说由当地的艺术家完成。洞穴中很暗,有些配音有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参观路线两边用光影效果还原历史上生物生活的场景,例如水下巡游的鱼群,树上的猴子。有些场景纯粹就是为吸引观众,例如有间洞室中发光的水母(见封底),从硕大的恐龙骨架中间穿过等等。这个小博物馆很成功,去年吸引了4万游客。

返回巴黎途中吃中午饭顺便参观了一处大约4500年前的石室冢墓。它有9块竖立的石板以及3块盖板组成,开口基本朝东。这些石板是始新世的砂岩。领队说当初围的石块更多,但是小石块被后人搬走,只留下搬不动的在原地。

圣萨蒂尔南市政厅(右),墙角布满始新世植物叶片及球果的砂岩(左)

佩里埃中心展览恐龙骨架

佩里埃中心展览水下鱼群

下午到中新世地层寻找化石。这次是一个采沙场。因为胶结不好、很酥松,这套岩石可以提供建筑用沙。30年前本区修公路时到处都是采沙场,现在这些采沙场基本已经关闭,只有少量还在开采。我们在这里找化石基本用不上地质锤。这里砂岩中的碎屑基本由贝壳组成,大多是碎片,不过好化石也很多。我们大家主要是寻找砂岩中的牙齿。我只找到一颗,而领队找到了10多颗,他都送给我们大家了。这个采沙场也对大众开放寻找化石,是一个很受法国民众欢迎的地方。随后我们就到小镇一家专门收集这个时期海相和陆相化石的萨维尼埃Savignéen博物馆。这是由志愿者营运的小博物馆,很有特色,把这一动物群收集得很齐全,有三个典型的岩性剖面。展柜分苔藓虫、贝类、螺类、蟹、鲨鱼、爬行动物(龟、鳄)、海生哺乳动物(鲸、海牛)等。两层的小楼还展出了当地19世纪的一些物品。

石室冢墓

萨维尼埃博物馆现代鲨鱼及化石

这次旅游不仅是地质旅游,还是一次人文旅行,体会了安茹的风土人情。我们受到了当地同行的热情接待。参观煤矿时太阳火辣辣的,Fabrice家人为大家准备了咖啡送过来。包括昂热博物馆的同行在内的这几天一直陪伴我们到最后一个地点。可能是很少有类似国际会议的多国代表来这里,地方政府也欢迎我们的到来。在昂热博物馆参观时当地官员携带翻译来致欢迎辞,之后还有一个鸡尾酒会,当然就是一点酒水加甜点。在临走前杜埃拉方丹地方官员来我们住地,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以前在俄罗斯开会时也遇到类似情况,不过这次没有让我们发言。

这次还有机会品尝地方特色食品。早饭是泡麦片,中午是汉堡包、薯片加水果,晚饭正餐之外有一道甜点,还有咖啡。最后一天晚上请来当地人做特色小吃,还教我们怎么吃。最后发现类似于我们的肉夹馍,新出炉的馍里面可以夹猪肉,也可以抹地方特色的猪肉酱、三文鱼酱,再抹上蒜泥黄油或者蓝莓酱,加上奶酪。因为太晚,大家都饥肠辘辘,一盆烤猪肉很快就光了,我一口气吃了四个。

体会最多的还是当地的葡萄酒文化。安茹是法国葡萄酒的主要产区之一,品尝了好多当地的酒。我们的地质点周边就是葡萄园,有一个葡萄园是近几年开垦出来,葡萄就种在奥陶纪的板岩上。这里种出的葡萄酿的酒刚上市没几年,正和巴黎一个高档的餐厅合作打开知名度。主人介绍了情况,还每人分发一张明信片打广告;中午在草地上野餐时还品尝了这种酒。我们还到一个古代的风车磨房,品一种叫“奥陶纪”的葡萄酒。他们家族酿造葡萄酒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临走主人拿出在葡萄地里捡到的石器给我们看。这些石器表明这里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生存。

领队有个朋友是Acherman的品酒师,所以他安排了我们参观它的酒窖。Acherman是一家专门生产汽酒(类似于香槟酒)的公司,我们到的是以前的生产车间,现在是一个旅游购物性质的景点。这个洞内常年保持12摄氏度,有利于酒的发酵。我们通过实物了解过去的汽酒生产工艺,通过短片了解现代的工艺。洞内很大的空间被艺术家布置得美轮美奂。出口处摆放了当地的一些传统休闲游乐项目,类似于沙壶球,大家很有兴趣。在这里发现绝大多数酒都在10欧元以下,是大众的日常消费,不似国内把法国葡萄酒炒作得那么高。

奥陶纪板岩上的葡萄园

最有意思的是葡萄酒与地质的关系很深。每家酿酒的都要有葡萄园土地的剖面柱,表明是在什么样的土地种的特定品种的葡萄。相同的葡萄品种种植在不同的土地上风味不同,所以这是法国葡萄酒的原产地命名控制中重要的一项。

这次野外大家觉得很满意,看了地层,与同行交流,品尝了美酒。组织者很尽心尽力,三天安排满满当当。虽然回到巴黎就各奔东西,但是留下的美好记忆是难以忘却的。

猜你喜欢
化石博物馆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来和化石捉迷藏
和化石“打个招呼”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化石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