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畜牧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探讨

2019-05-13 10:46贺鹏伟赵若康谌梦许啸
湖北畜牧兽医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人才培养高校

贺鹏伟 赵若康 谌梦 许啸

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及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随之对畜牧人才的需求也大幅提高。我国设有畜牧专业的高校相对较少,畜牧人才紧缺,如何更加高效地培养畜牧人才来满足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高校如何在教学方面改革培养畜牧专业人才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畜牧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改革;高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9)04-0047-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畜牧业在近年来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中国统计年鉴介绍,我国在2017年配合饲料产量为1.84亿t,占世界饲料产量的17%;同时,我国生猪年出栏数约7亿头,占世界生猪出栏数量的60%以上,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的饲料生产及生猪养殖大国[1]。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对畜牧人才需求量的增大,而我国高校中设置有畜牧专业(动物科学)的数量较少,且招生规模有限,导致畜牧专业人才无法满足行业需求。以湖北省为例,全省68所本科院校中,设置动物科学专业的高校仅有3所(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和长江大学),且每年招生规模仅300人左右。另外,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畜牧业逐渐与现代机械自动化、互联网+、生物技术等新兴学科相融合,已成为一项高科技含量产业。因此,如何高效培养数量本就不足的畜牧专业人才,是我们畜牧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对高校畜牧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看法与建议,供参考。

1 课程改革—夯实专业基础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动物科学专业的课程设计还相对守旧,依旧停留在早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封闭式”办学模式,课程主要分配在专业基础课动物生理生化、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四大“养”(养牛学、养猪学、养羊学及养禽学)、兽医等课程[2]。然而,随着时代进步和产业模式升级,当前的畜牧业已经远远不是之前的落后产业,饲料工业已经成为融合了机械自动化生产、高端品牌打造、服务型销售于一体的高端产业;同样,养殖业也逐步发展成为高度集约化、低成本、低污染、注重健康畜产品理念的高科技产业,人们印象中的“脏乱差”养殖业已经逐步消失。因此,以往的专业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行业所需,高校应当在优化原有专业课的基础上,加强饲料加工工艺学、营销管理学、环境卫生学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能适应产业所需。例如,2017年以来,国家对畜牧业的改革措施显示,未来如何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保持好养殖场周边生态环境是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环境卫生学相关的知识来解决,因此,我们高等教育应当紧跟时代需求和行业导向,注重畜牧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建设,让毕业生有更加扎实的专业基础来服务于行业。

2 科研训练—提升专业兴趣

当前我国畜牧类高校本科教育中普遍认为科研工作是研究生与科研型教师的工作,本科生主要是学习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本科生的科研训练。近些年有些“双一流”农业高校已经意识到此问题,开始专门划拨经费给本科生做科研训练,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很大比例的经费都用在了研究生的研究项目,本科生只是给研究生帮忙“打下手”,并没有完全融入到课题的主持研究,更难以理解科研工作的内涵与意义。目前饲料企业或养殖企业的技术部门多以博士生为主,管理部门也是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学位人才,归结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在研究生期间参加过更多的科研训练,了解如何通过科研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3]。但我国的畜牧专业博士生太少,行业主力军还是以本科、专科毕业生为主,怎样挖掘及发挥这部分人的专业潜力也是我们高校教育者所需要思考的。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尽早尽多地接触科研训练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通过科研训练,让学生懂得他们所学课程的意义及应用方法,这对他们提高专业兴趣、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4]。笔者曾经在博士生阶段指导过一位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在大二还未接触任何专业课的情况下进实验室跟随导师和研究生参与猪饲料中抗生素替代物的研发试验。从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一直到数据的处理和SCI文章的发表,一位本科生在本科期间完成了博士毕业水平的研究。同时,这位学生对专业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并带着兴趣很好地完成了专业课的学习,在毕业前夕各大公司和高校均有意引进,最终她选择了赴美继续深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研究。所以,高校加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提高學生对畜牧行业的认识与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和工作潜力的好方法。

3 专业实习—深入了解行业

专业实习是我国畜牧类高校本科生教育的必须环节,然而,各高校的执行方式有所差异,部分高校实行学院统一实习,还有部分高校实行学生自主联系相关公司实习。实习的考核标准也参差不齐,多数高校要求学生上交专业实习证明和实习报告,即盖有实习单位公章的文件和实习内容即可,这就导致无法量化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并且学生找熟人伪造实习证明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笔者认为各高校应当严抓专业实习环节,使学生在实习期间真切掌握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例如学校可以划拨一部分经费或者与企业签订协议,详细制定专业实习的内容和考核标准。首先要寻找畜牧龙头企业,最好是产业一条龙的企业,能够为畜牧专业学生提供从上游饲料的生产管理、销售到下游畜禽养殖、生产和销售全方位的实习[5];其次,要与企业合作,发挥企业的指导作用,每个实习岗位配备合格负责任的企业导师,来给学生指导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具体事项,而不是让实习的学生成为廉价劳动力[6];第三,要建立更加合理的实习考核机制,例如在实习结束后进行生产技能考试以及管理营销实训考试等等[7]。总之,畜牧专业实习应当起到让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工作的桥梁作用,而不是走形式的完成任务。

4 毕业去向—精准定位目标

当前我国畜牧人才急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本行业工作的专业人才太少。一方面是因为畜牧行业确实比较辛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以上几个原因造成的连锁效应。因此,畜牧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参加科研训练以及认真进行专业实习外,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毕业去向的选择。畜牧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去向:考研、考公务员、本行业就业、跨行业就业(或深造)。对于畜牧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高校教师应当加大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工作,使学生更加了解自身所适合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作出正确选择至关重要[8]。正如前文所述,畜牧行业是融合了很多现代发达技术的行业,无论饲料工业还是养殖业,都已不再是以往的“脏乱差”行业,取而代之的是“集约、绿色、高效”的工作环境,支持、鼓励和指导畜牧专业毕业生在本行业发展是我们畜牧专业教师应该为之努力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高校教师应该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多和学生谈话,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来指导他们选择毕业去向。对于比较喜欢科研的同学,可以鼓励其在本专业继续深造;对于比较擅长管理和沟通的同学,可以鼓励其到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而对于偏好政治工作的同学,可以鼓励其考取本专业的公务员,如海关、畜牧局及检验检疫局等。畜牧行业的就业岗位多样,人才缺口很大,可以容纳各种性格特点的学生,但是当前畜牧专业毕业生转行现状普遍,很大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对行业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我们畜牧专业教师所需要帮助指导毕业生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畜牧专业人才做到尽量少流失,从而使畜牧人才资源最大化地服务于本行业。

5 小结

综上,我国畜牧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方法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从课程改革、科研训练、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去向等方面加强工作,努力完善畜牧专业高等教育的使命。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才能使畜牧专业毕业生更好地紧跟时代发展,成为行业所需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为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2] 李影球,韦 扬,黄世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对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26(1):172-175.

[3] 王汝都,刘长春,张喜全.河南省畜牧人才需求与高职人才培养匹配度的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8(9):228-232.

[4] 李凌岩,李茹冰,张爱忠,等.刍议动物营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7,38(1):91-92.

[5] 陈 明,张 莉,陈桂银,等.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356”双体系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3,8(10):30-33.

[6] 张广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双创”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J].湖北畜牧兽医,2019,40(1):43-44.

[7] 唐德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畜牧兽医杂志,2014,33(4):103-105.

[8] 曲艳鹏,武 瑞,杨艳秋,等.畜牧兽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调查研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22(13):215-218.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人才培养高校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