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虎 罗家状 杨泽华
摘 要:作为新兴学科的康复治疗专业。主要关注的是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许多人都认识到康复治疗的重要作用。国内各大高校也在培养康复治疗人才,但每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都不一样。本文通过查找文献,总结各高校康复治疗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探讨出对于大理大学康复治疗人才培养有借鉴性的观点。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
康复治疗学是一门全新学科,是一门帮助患者及残疾人或功能障碍者尽可能恢复躯体、心理、职业、生活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学科。WHO发布《世界残疾报告》对康复的定义:康复是帮助存在或潜在的残疾的个体,充分利用环境因素,获得并维持最佳功能状态的一系列干预治疗。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迅猛发展及大健康理念的提出,人们生活质量不斷提高,人们对卫生需求越来越高,保健、康复、预防、医疗的医学模式根生蒂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康复治疗在新的医学模式中相对来说发展缓慢,普通大众对其知之甚少。康复治疗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其专业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在各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较大差别,没有具体统一性的人才培养的标准。不同高校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本文探讨的核心,为本校人才培养方案设定提供依据。
一、国际康复治疗的人才培养概况
国外康复治疗人才培养以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言语治疗师(ST)、假肢矫形师(P&O)分亚专业培养的方式进行。形成了国际康复医学领域权威组织WCPT和WFOT。各成员国根据WCPT和WFOT的标准要求制定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方案,突出各个亚专业的专业特色。WCPT制定了《物理治疗师专业准入教育指南》,提出物理治疗师应该为他人提供促进和维持最佳运动和功能的服务,尽可能地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及功能运动的潜能。达到社会适应良好,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状态。建议物理治疗专业至少是大学本科及以上水平的教育,修读年限不得低于4年。对物理治疗专业教师提出要求:专业课程必须由物理治疗师和从事物理治疗具有相关资格的老师来讲授,专业教师一定要能够传授物理治疗的检查、评估、干预/治疗及其结局预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对物理治疗领域理论和方法的批判性分析。对所培养的治疗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有自信心、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以服务为导向的专业人才。时刻自我反省视、运用批判性思维、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对客户/患者的功能障碍及需求做出独立判断。对课程方要求是专业课程包括职业要求所必需的生物和物理学科内容(如:解剖学、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人体运动学、神经学、病理学、影像学及药理学)还要包括社会行为和技术学科的学习(如:应用心理学、应用社会学、信息交流技术、临床推理、循证实践及应用统计学)。最后包含临床学科内容及实践经验(如:烧伤及肌肉骨骼康复学、成人神经康复学、儿童疾病康复学、心肺疾病康复学)。该指南也强调允许不同国家可以对指南进行改良,并根据本国现状做出调整及诠释,以实现培养出符合当地需求的物理治疗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 国内康复人才培养概况
(一)发展概况。我国康复医学出现较迟,20世纪80年代初由发达国家引入,2000年国家教育部首先批准设立学制四年的目录外康复医学专业(100307W)招生院校为南京医科大学。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同年教育部将其更名为康复治疗学专业,并批准福建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学院四所高校招生。其中首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学院为四年制,另外两所高校为五年制,2005年云南昆明医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招收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生,首届招收学生25人。成都中医药大学在2011年顺利改制为四年制授理学士学位。2012年被收录为目录内专业(代号:101005)。截至2014年统计康复治疗专业招生院校共93所,只有福建医科大学为五年制,授医学学位。
(二)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有两类高校培养康复治疗人才,一类是国内的中医院校,另外一类是西医院校。两类院校之间培养人才的目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中医院校是以中医为主结合着针灸、推拿、传统功操等技能来培养,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点。西医院校是完全按照西方传入的康复理念,借鉴西方的课程设置来培养康复治疗人才,在西医院校中首都医科大学得到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的援助,在日本专家的指导下,按WFOT和WCPT的要求设置课程,率先融入世界水平,位于中国康复的前列。昆明医科大学借在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学系的指导下于2010年通过了符合国际作业治疗教育最低标准的申请,获得中国康复医学会与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国际认证证书,成为继首都医科大之后获得国际认证的高校。2016年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的OT方向)和PT方向)分别通过了WFOT和WCPT的认证。成为中国大陆康复治疗学专业第三家通过国际认证的高校。首都医科大学采用2.5+1.5模式,即后2.5年为临床培养,前1.5年为基础培养。前三学年为理论教学,第4学年为毕业实习。在第三学期上半学年开始分为PT专业方向班和OT专业方向班。将两个方向完全分开教学使各班学生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基本达到WCPT和WFOT要求的水平。昆明医科大学采用2+2的培养模式,即前面两年为公共课程和医学基础课程,第三学年开始同学自愿选择一个方向开始接受专业的PT或OT的教育,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中,前八周上完全部的理论课程,后八周进入实践阶段,到医院进行课程的阶段性见习。大四学年有35周的临床实习。
三、建议和思考
康复治疗学现阶段在中国大陆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大健康理念的共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及要求也有所提高。人们的康复意识有所加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康复治疗服务的需求量增大,对康复治疗专业的人才更加趋向于专业化的方向。高校怎样培养出素质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康复治疗人才是高校必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将康复治疗专业分方向的进行培养,可以初步将作业治疗与物理治疗分开培养,并且所开设的课程要符合国际康复治疗师教育的最低标准,并且达到国际认证。当高校的师资水平以及其它的硬件设施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可再增加言语治疗、运动康复、假肢矫形、听力障碍等亚专业进行相关的人才培养。
第二,积极培养PT和OT高學历层次的专业教师,并且最好是取得国际PT或OT认可资格的教师。目前康复治疗本科教育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高层次高学历的专业教师的缺失,目前主要毕业生最高学历基本上只是本科学历和极少数的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且只有少数的毕业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教育学历。高学历康复治疗人才稀缺,康复治疗专业硕士点而有所改观。
第三,与通过国际认证的高校之间建立康复治疗专业发展帮扶交流沟通的平台与国外先进康复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及时的对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提供指导及建议,可以借鉴成功院校的经验来建设康复治疗专业硬件及软件和师资等,制定出合适与本学校的康复治疗人才培养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夏欧东,赖露颖,陈爱华,余杨.康复人才培养中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9):19-20.
[2]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世界残疾报告(国际中文版)[R].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1.
[3] 卓大宏.关于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教育,2004,19(6):406-410
[4] WCPT.Declarations of Principle-Education[EB/OL].2014-06-18.http://www.wcpt.org/policy/ps-descriptionPT.
[5] WFOT.Advi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programme for the educat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EB/OL].http://www.wfot.org/ResourCecenter/tabid/132/did/84/Default.aspx-.
[6~7] 王欣,王于领,黄卫平,王维,孙嘉慧(翻译).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物理治疗师专业准入教育指南(2011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0):887-898.
基金项目:大理大学第六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刘小虎(1990.09- ),男,云南洱源人,大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康复治疗。
*通讯作者:罗家状(1990.02- ),男,云南弥渡人,大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