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政治学科第二课堂中的价值实现路径

2019-05-13 10:25吕雅兰杨小霞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2期

吕雅兰 杨小霞

摘 要:福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福建红色文化与高中政治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对增强高中政治课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教学内容、活动形式、实施体系三个维度来破解当前福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政治第二课堂中的价值实现困境,力求让其在高中政治第二课堂中实现价值最大化,进而提高中学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福建红色文化;高中政治第二课堂;价值实现路径

福建省是拥有“红旗不倒”美誉的革命老区,福建红色文化更是底蕴深厚。一般来说,福建红色文化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福建省区域内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高中政治第二课堂则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接受教育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第一课堂的延续与补充,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二者共同构成完整的政治课教学。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要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而中学政治课教学恰恰是地方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中学政治第二课堂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视察时也曾强调:要注重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治国智慧。习总书记的这一席话进一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福建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将其与高中政治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不断提升高中政治第二课堂的教学效果。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中政治第二课堂运用福建红色文化普遍存在着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课时少且缺乏常态化、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等诸多问题,亟需采取相关对策来助推福建红色文化在高中政治第二课堂中价值的充分实现。

一、深入挖掘福建红色文化精髓,精心提炼优质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能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然而当下不少学生对于依托福建红色文化所开展的高中政治第二课堂活动热情不高,积极性差,关键性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政治第二课堂中所运用的福建红色文化内容陈旧、枯燥无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政治教师必须充分挖掘福建红色文化的精髓,依托鲜活生动的福建红色文化来串联、整合和重构政治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让政治第二课堂实现从“枯燥无味”到“津津有味”甚至是“回味無穷”这一质的飞跃。

(一)广泛收集红色文化素材,充分挖掘与提炼其内在的“红色基因”

福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其内容既有感人的革命历史和首创的红色理论思想,也有丰富的红色革命精神和众多的红色历史名人,还有辉煌的红色文化教育事业和遍布八闽大地的红色文化遗址。福建红色文化要在高中政治第二课堂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就要求教师在运用福建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挖掘有价值的福建红色文化。有价值的福建红色文化应当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与第二课堂所讲授的内容相契合,二是要有助于实现高中政治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三是内容要新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譬如:在讲授《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一框第二目“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时,教师可以挖掘福建红色文化中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素材,以此为依托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际上,永安抗战精神就是一个不错的素材,因为它是抗战时期闪耀在福建和东南各省的文化奇葩,其中涵盖了爱国精神、自强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而且它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新颖,能达到教育效果,这就可以算是挖掘有价值的福建红色文化。

(二)结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 “红色文化”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

高中政治第二课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运用福建红色文化,应当立足福建红色文化的特色和优点,切实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提炼和创新性地运用,探索和构建以福建红色革命理论—福建红色革命道路—福建红色革命精神—福建红色革命文化为主线的新型的、特色的福建红色文化教育教学内容体系。

二、妙用福建红色文化载体,开发鲜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

针对高中政治第二课堂运用福建红色文化的形式单一,缺乏一定的普遍性,高中政治教师应当立足福建红色文化载体,结合学生的思想活动特点和喜好,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新形式,引导他们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

(一)开展实践教学

单纯的理论教育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类活动往往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真切地感受福建红色文化,引发他们的共鸣。

(1)躬行体验式实践教学。躬行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它把在课堂内难以开展或课堂内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学搬到革命遗址等场所,让学生在现场重温革命时代,感悟先辈人格力量,从而增强对革命历史和革命理论的认同感。譬如,在讲到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拓展、延伸,可以带领学生到古田会议旧址参观,并进行现场讲授古田精神。但在开展躬行体验式实践教学时,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与相关单位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二是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情感引导工作,对他们正确的感受进行强化,纠正他们过于偏激的情绪,帮助他们实现道德情感的升华。

(2)欣赏娱乐式实践教学。欣赏娱乐式教学就是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或开展红色文艺活动,使他们在休闲娱乐之余还能受到红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譬如:组织观看《台湾1945》《古田军号》等优秀红色文化影视作品;推荐阅读《抗战家书》《谷文昌的故事》等红色经典书籍。此外,还可以组织红色歌咏比赛、红色诗歌朗诵等文艺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是学生较为喜爱的形式之一,参与性较高,感染力颇强。

(3)学术思考式实践教学。学术思考式教学就是开展红色革命文化和历史知识的课外实践教学,开辟学生在课外的红色资源专题学习园地。[1]学术思考式实践教学在高中主要是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是我国中小学对在校的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方面教育的一种独特方式。通过主题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更为直接而且集中获取知识和获得教育,并且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使自己投入于情境之中,在实践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各方面得到升华。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开展以福建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演讲、辩论赛、知识竞赛,如:红色革命精神等专题演讲比赛、福建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些研究福建红色文化的专家开办有关福建红色文化的讲座、研究报告会;邀请老红军战士讲述革命年代的故事等。这类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诱发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展课堂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二)成立红色社团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团在高中生这一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它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团体,是学生锻炼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因此,可以将福建红色文化与社团相结合,成立一些以红色教育为主的社团,如:红歌会、红书会、红色旅游联盟等,在丰富政治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的同时,让学生成为福建红色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播者,增强福建红色教育的普遍性。

三、设置红色文化课程,科学构建高中政治第二课堂教学实施体系

高中政治第二课堂开展关于福建红色文化的活动课时少、缺乏常态化;内容陈旧,多为浅层次的活动;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亟需学校发挥作用,建立高效的教学实施体系,从而使福建红色文化在政治第二课堂的价值得以凸显。

(一)完善福建红色文化课程设置

高中政治第二课堂开展关于福建红色文化的活动课时偏少,从而致使福建红色文化在政治第二课堂中的价值不大,政治第二课堂教学所开展的关于福建红色文化的活动缺乏系统性。因此,学校亟需完善高中政治第二課堂中福建红色文化课程的设置,并合理的分配教学课时,使其常态化,从而加强教育的系统性。政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第二课堂配套课程内容。譬如,上到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这本书时,可以安排一系列涉及福建红色文化的第二课堂配套课程,可以是上完一个单元开设一次配套课程。由于教材内容本身就是由浅入深,便可以遵循这条脉络由浅入深地介绍福建红色文化,这样,学生就能在每个阶段学到与该阶段相对应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这种配套的课程设置更具条理性,系统性也较强,有助于他们对福建红色文化的把握。

(二)健全师资培养与考核机制

由于教师自身素质不够高,从而导致他们在政治第二课堂中所运用的福建红色文化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这就要求学校为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福建红色文化的教育培训机会或线上学习平台,使教师深能够入学习福建红色文化,逐步提高红色教学资源意识,从而在第二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此外,应对教师队伍实施长效机制,将全体老师所具有的福建红色文化素养纳入教师考核范围内,在标准化、严格化的管理下促成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将福建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并“外化”为政治第二课堂中的微妙渗透,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建立多样化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系统过程。”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多采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评价只停留在学生的成绩上,这就会造成学生只重视纳入考评体系的学习,而像高中政治第二课堂开展的关于福建红色文化的活动没有纳入考评体系,许多学生的重视度不够,参与度也不高,使政治第二课堂运用福建红色文化的效果不佳。因此,亟需改变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采用多样化评价标准。譬如:学校可以为高中政治第二课所开展的关于福建红色文化的活动设定一定的成绩比例,使其占教学评价的一部分,这样不仅能够顺应了建立多样化教学评价标准的要求,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姿态投入到政治第二课堂。

(四)建立福建红色文化融入第二课堂的科学评估体系

一方面,评估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本,因此,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要以此为指导,重点评估福建红色文化在高中政治第二课堂中的运用是否培育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另一方面,评估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估福建红色文化运用到政治第二课堂中是否丰富了高中政治第二课堂的课程资源,是否发挥出了课程资源本身的功能。为了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家长等评价为辅。

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福建红色文化对于高中政治第二课堂的意义越来越重大,然而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福建红色文化的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挖掘,而教师树立对福建红色文化的开发意识,提炼优质福建红色文化,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学校建立相应的实施体系,对于充分发挥福建红色文化在第二课堂中的价值具有深刻的意义。相信,福建红色文化的运用将会带给我们一个更有活力和生命力的政治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 陈秋华.高中政治第二课堂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3):81-82.

[2] 姜萍萍,程宏毅.深入发掘文化资源 扎实推进文化建设[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5/0303/c78779-26626180.html,2015-03-03.

[3] 卢梭.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07.

[4] 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70.

[5] 尹文剑.江西永新县中小学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1.

[6] 陈始发,李立蛾.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72-73.

[7] 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245.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8年立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研究(批准号:FJ2018ZTB07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吕雅兰(1995- ),女,汉族,福建晋江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杨小霞(1975- ),女,汉族,福建闽侯县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