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云
【摘 要】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分组研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中醫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应用效果,评价护理后疼痛程度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对患者恢复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9-092-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患之一,主要由腰椎间盘发生病变或外伤导致,患者症状表现为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日常生活受影响显著。临床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较高,原因在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因此日常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其遵医行为,提高治疗配合度,从而保障疗效。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整理临床资料,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范围25-65岁,平均年龄(45.8±11.4)岁;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范围26-67岁,平均年龄(46.2±12.1)岁。所有患者均无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或恶性肿瘤,腰部无合并其他疾病,且意识清晰具有良好的认知、沟通能力。比较临床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做比较。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此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内容涉及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及牵引护理等,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冷痛感患者实施热敷护理,采用轻叩、按摩等手法缓解疼痛;牵引护理时注意牵引重量控制在患者体质量的1/4,每天1次,时长约30-60min。
观察组4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全面评估患者下肢麻木、疼痛部位和程度,下肢麻木患者行脊穴注射鹿瓜多肽(2ml),每次2个穴位;艾灸治疗采取艾条灸、雷火灸或直接灸方式,选择下肢坐骨神经沿线穴位和膀胱经穴艾灸,15min/次,1次/d;分析患者下肢麻木性质和程度经穴中药熏洗治疗,用煎好的中药汤剂熏蒸患处,待温度适宜后浸洗患处,15min/次,1次/d。(2)缓解疼痛可采用拔火罐闪罐方式,吸住患处即可拔下,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将中药制剂研磨成粉用姜汁调和,敷贴于患处,厚度约2cm,纱布覆盖并固定,5h后可取下,1次/d;每日以压、捻、按、揉的手法按摩患者臀部、腰部、神门和交感神经等位置以缓解疼痛。
1.3 疗效评价
护理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1](VAS)评价患者腰椎疼痛程度:0-10分,0分表示无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10分表示剧烈疼痛。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标准[2](JOA)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总计29分,评分越高表示功能改善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作为检验。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VAS)、腰椎功能(JOA)评分详见表1。所有患者护理后较护理前指标都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VAS/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中医学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纳为“腰腿痛”或“痹症”范畴,认为其病因与外伤、正气亏虚、气血不畅关系密切。中医护理主要包含穴位注射、艾灸、中药熏洗、拔火罐、中药敷贴、按摩推拿等方式,本文中针对患者下肢麻木和疼痛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均可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能有效改善患者体内局部和全身气血运行,刺激神经反应改善麻木症状,从而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此外,中医护理措施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的功效,有利于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本研究中数据结果显示,中医护理干预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评分下降明显,腰椎功能改善显著,效果均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高洁. 护理干预对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 32(7):738-739.
[2] 肖莹, 涂阳林, 贾超.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疼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7, 15(32):4010-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