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课堂实录

2019-05-13 01:44韩兵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劝学筋骨用心

一、导入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由此他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而战国后期思想家荀子却认为人性本恶,提出了“性恶论”,因此,他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能够改造人,能够使人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

二、明确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2.品味语言,把握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三、初读——正其音

先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课文,在他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有没有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四、再读——懂其文

师:读准了字音和节奏,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试着口译课文,在翻译的过程中,自己不会翻译或者无法理解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内部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一会共同解决。

生:第三段,“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怎么翻译?

师:哪位同学能帮助他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生:应该是即使又晒干了,不再变得挺直,是用火烤使它变成这个样子的。

师:很好,里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的字,就是这个“然”,那么“然”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样。

师:那么这样指代的什么内容呢?

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师:对,就是这样。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师:哪位同学知道这个“假”的意思?

生:借助。

师:好,你来试着翻译这个句子。

生: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够到达千里之外。

师:好,请坐,还有吗?

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这句话挺长,那么这句话里面到底是哪个部分你觉得翻译起来有难度呢?

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感觉无从下手。

师:哪位同学能帮他解释一下这句话?

生:离开蛇鳝的同学就没有可以寄身的地方。

师:她有一个词翻译的非常好,就是这个“寄托”,她说是“寄身”,也就是存身的意思。刚才那位同学你明白了吗?你再来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生: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没有蛇鳝的同学无法寄身,是因为用心浮躁的缘故。

师:非常好。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

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明”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师:文言文大多数情况下讲究一字一意,“知”我们刚才已经知道,通“智”,是智慧的意思,那么这个“明”应该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为明组一个词吗?

生:明达。

师:对,你再来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生:那么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师:非常好。来,那位同学。

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课下注释说“锲”是刻的意思,但是我觉得翻译不下去。

师:是啊,按照课下注释我们确实很难通顺的翻译,当我们无法直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意译!

师:对,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把句子的大致意思表述清楚就可以了。好,你再來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生:用刀刻两下就不刻了,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

师:好,还有问题吗?没有了?那么我就考考大家,我出了几个小题目,我找几个同学检查一下我们的学习效果。这篇课文中“而”字出现的比较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虚词,那么我请一位同学起来解释一下屏幕上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我找个同学来说,这么多同学举手!不过这次我要找没举过手的同学来说。

生回答:蟹六跪而二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吾尝终日而思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师:嗯,全部解释对了,还有几个句子,我再找几位同学翻译一下。

生(三名同学):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师:前两个同学翻译的非常准确,第一位同学注意到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是表递进,第二位同学注意到了“水”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绝”是横渡。第三位同学有一个地方值得表扬,“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她翻译成“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很明显她调整了语序,因为这个地方的文言现象是定语后置,但是有两个词她翻译得有点不到位,那两个?

生:上、下。

师:对,这两个词是名词作状语,应该翻译成“向上”和“向下”。

五、理清思路,品味鉴赏

师:疏通了文意,让我们带着理解齐读全文,在齐读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

生:(齐读课文)

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生:(齐答)学不可以已。(教师板书)

师:那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呢?

生:课文第二段先说君子要广泛的学习,第三段是说要善于利用客观条件,第四段是说要锲而不舍,不能放弃。

师:说慢一点,一步一步来说。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

生:君子每天广泛的学习,并且要自我反省。

师:这句话你还没有说完,君子每天广泛学习自我反省之后会达到怎样的境界呢?

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刚才同学已经翻译过这个句子,就是说学习可以使人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失,那么这是在说学习的什么呢?

生:学习的重要性。

师:对,学习的重要性,或者说学习的意义(板书)。你接着说第三段。

生:君子要善于借助客观条件。

师:有一个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你把它读出来。

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师:“善假于物也”中的物应该是指什么?

生:客观条件。

师:在这篇课文中具体应该指什么呢?

生(齐答):知识。

师:知识,也就是学习所得。“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怎么翻译?

生:君子的天资并没有什么差异,只是他善于借助外物。

师:这是在说学习的什么?

生:作用。

师:对,学习的作用(板书)。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

生:学习要锲而不舍。

师:哪个句子谈的锲而不舍?

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师:这是在谈学习的态度。这是在谈学习的态度,除此之外还有吗?哪位同学能补充一下?

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说学习要注重积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说学习要一心一意。

师:补充的非常完整,结合两位同学的回答,我们知道,第四段告诉我们学习要注重积累,学习要锲而不舍,学习要专注,这些都是在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板书)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整篇文章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顺序组织内容的,条理非常清晰,那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一篇议论文,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法又有怎样的作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使用了论证方法的句子,并思考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生:(合作交流,师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学生交流情况)

师: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好,哪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生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里把蚯蚓和螃蟹做对比,尽管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但却能吃埃土喝黄泉水,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却不是蛇鳝的洞穴无法寄身,运用对比论证,来突出强调专心的重要性。

师:你分析的非常好,非常深刻。我们把这句话来齐读一下。

六、总结全文

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知道,《劝学》一文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同时又兼用对比,说理透辟,耐人咀嚼。(板书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所以人们称颂荀子的文章为“諸子大成”。对于这篇文章,我们只有熟读成诵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深意。我们的作业就是课下背诵课文,并能准确默写全文。

韩兵,山东省泗水县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劝学筋骨用心
用心
你的筋骨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用心熬一碗汤
用心,让家更有味
对高中语文《劝学》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