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 詹建峰
华中师范大学谭邦和教授在《语文教师传承传统文化的知识准备与观念调整》一文中说道:“在宏观层面上学会从文化史的角度解读文学史,从微观层面上學会在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中解读文学作品。”[1]教师既要解读文本的文学层面,又要重视文本的文化层面,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寻思:探寻《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的文化记忆
文本解读的设计:围绕“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老腔”,笔者从听戏感受的角度、戏曲特点的角度和传统文化的角度来逐层解读,实现在文学与文化中解读文学作品。
(一)从听戏感受的角度来谈“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老腔”?
教学设计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不同的人听到老腔后感受的句子。这将北京高考卷第21题“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以及第22题“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学生通过“我”(一五八段)、作曲家赵季平(第一段)、台下观众(二三段)、主持人濮存昕(第八段)四类人的听戏感受,从侧面来感受老腔的艺术魅力,并用“震撼”一词概括其共同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借用2016年北京高考卷的作文题《“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引发学生对老腔艺术魅力的思考。
(二)从戏曲特点的角度来谈“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老腔”?
教学设计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在文中找到所有正面描写老腔的句子,并概括老腔的艺术特点。学生自由分说,在文本第二三段找到“似无太多特点”归纳出老腔“质朴”“简约”的特点;在第四段中找到“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与“细近于无的柔声”概括出老腔“雄浑奔放““婉约平和”的特点;在第七段中找到“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抓住老腔“原生态”的特点;在第八段中从“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提炼出老腔“雅俗共赏”的特点。学生通过分析这些艺术特点,认识了老腔的戏曲形式,生命状态和审美旨趣。老腔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令人震撼。这完成对老腔艺术魅力的一重解读。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高考第24题“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引导学生体会陈忠实散文风格。“陈忠实这种刚健硬朗的语言特点既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在表现作家对人与乡土真挚的感情,同时富有浓郁的地方及个人感情色彩。”这为学生理解老腔所蕴含的关中文化打下基础。
(三)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谈“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老腔”?
2016北京卷第23题“这篇散文的标题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作品《白鹿原》中没有描写“老腔”,为什么在这里这样说呢?”这引起我对《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的文化思考。要了解文本的文化意蕴,我们要回到这篇散文的标题上。题目中“白鹿原”的意蕴十分丰富。在知人论世中,我已经对这个概念进行多元解读。“白鹿原”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同时还暗指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我们可以在白鹿原这片关中大地上奏响一支老腔,这支老腔蕴含了什么样的地域文化?我们也可以在陈忠实小说改编的话剧《白鹿原》中奏响一支老腔,“老腔”和“白鹿原”有何联系,这支老腔又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我在散文文本后附上关于老腔剧本的介绍来帮助学生展开思考。
1.这是一支蕴含关中文化的老腔。
学生抓住第七段“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来分析“老腔”所蕴含的关中文化。陈忠实是陕西人,他的《白鹿原》写到关中大地,这暗含了老腔生长的土壤。“陈忠实的散文为什么到了言必谈他的‘关中‘白鹿原‘灞河,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与眷恋。”陈忠实借“老腔”这种戏曲艺术表现关中人民正直、善良、淳朴等文化性格,文字里洋溢着对这片土地的自豪与热爱之情。“老腔”是这片土地的灵魂与文化精魂。
2.这是一支蕴含儒家文化的老腔。
“白鹿原”与“老腔”有什么联系呢?为什么散文文本第六段说“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变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老腔为什么能够融入《白鹿原》的叙事当中?我想这是因为“白鹿原”和“老腔”都蕴含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白鹿原》建构在白鹿原的地理坐标上……为当代中国人创造了一个精神家园,其核心价值源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为‘做人二字。”而老腔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历史演义”,以三国故事为最。毛宗岗用“三绝”来评价人物,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诸葛的“智绝”。《三国演义》表达了“拥刘反曹”的倾向。对忠义的赞美正是对儒家价值观的认同。“由于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影响并体现了其文化精神,因此,老腔难免受到了儒学的影响并体现着儒学的文化精神。”这也不难理解文中说道:“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白鹿原》是“老腔”故事的表现,也是一支韵味悠长的“老腔”,而“老腔”则是《白鹿原》的戏曲演唱。
3.这是一支蕴含丰富文化精神的老腔。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补充了老腔的剧本,主要选择的是学生所熟悉的三国题材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老腔剧本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老腔的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中尚和以及刚健有为等方面。”《李靖点星》中的灾难叙事,人们祈求于天,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空城计》中,诸葛亮对赵云的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刘备、关羽与张飞桃园结义以及《空城计》中曹真与郭淮溃不成军的事例体现“贵和尚中”的思想。老腔剧本中,诸葛亮六处祁山实际上就是一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
关中文化、儒家文化和其他的文化精神构成我们对《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传统文化的解读。老腔因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而令人震撼。这完成了对老腔艺术魅力的二重解读。
老腔拥有民族苦难经历的文化记忆,象征着渭南民众民族情感的文化精神,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自信。正是如此,這种古老的戏曲艺术才能永葆生命力鲜活地传承与发展下去,如大河滔滔,永远震撼人心。
反思: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对话
一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对话,意在反思。面对高考的压力,中学语文教师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中学语文课堂呢?对《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的教学设计与活动设计,我有如下思考:
第一,在文本解读设计方面,我将2016年全国高考Ⅰ卷实用类文本《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2016年北京卷高考文学类文本《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和同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结合起来,完成教学文本的选择。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我将2016北京卷高考散文试题与作文试题进行巧妙整合、改编,围绕“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老腔”从文本的文学层面和文化层面进行解读,实现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二元教学目标,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第二,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我改变传统中学语文教学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听老腔?谈感受的环节里,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不同人听老腔的句子,并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通过汉字书写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忆老腔·析特点的环节里,我穿插华阴老腔艺术家张喜民《将令一声震山川》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老腔的艺术特点,以此介绍中国的戏曲文化。在探老腔·寻文化的环节里,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讲老腔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探究式的思考。之后我又导入陕西老腔艺术家王振中在电影《白鹿原》片尾的四句唱腔,让学生再次感受在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更好体会文中所描述的气韵的弥漫……老腔是乡土文化的代表,是来自土地的声音。最后,在主旨升华的环节里,我让同学们回忆家乡的戏曲剧种并介绍家乡的地域文化。有的同学饱含深情地演唱了家乡的戏曲,有的同学用方言如粤语介绍了家乡的戏曲文化,还有同学用英语将家乡的戏曲文化进行更大范围地推广。这些活动都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解中国戏曲,更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意在寻根。面对西方文化的进入,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实现突围,坚守精神文化的高地呢?
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文学界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文学的“根”》中提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作为一部‘文化寻根小说,《白鹿原》成为这股文化反思与传统文化回归思潮影响下当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陈忠实“返回故土”“返回传统”,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寻根式”的思考。“陈忠实与《白鹿原》,凭借其社会影响力,引起了外界对于华阴老腔的关注。”陈忠实在《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里对老腔的书写促使老腔这种中国传统曲艺得以传承并发展下去。我这节课从“老腔”这种中国传统戏曲的角度切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对老腔所承载的儒家文化、关中文化以及其他的文化精神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谭邦和.语文教师传承传统文化的知识准备与观念调整[J].语文建设,2017(6).
[2][3]纪筱筱.陈忠实散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7(5).
[4][5][8]韩星.白鹿原、《白鹿原》与儒家文化和关学[J]. 孔学堂.2016(9).
[6][7]王衡.老腔文化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9]邢小俊.陈忠实、《白鹿原》与华阴老腔[N].光明日报. 2016(6).
刘雅,詹建峰,广东省深圳华侨城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