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明
【摘 要】国际理解教育包含理解异域文化和传播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双重使命。各个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及其内在的统一性,决定了有必要在平等和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国际理解,超越彼此的差异去关注人类共同的利益。普通高中教育需要具有世界观念和未来视野,建构指向培育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学习生活,打造“体系化”校本课程,探索“融合性”学科渗透,创新“品牌式”主题活动,开展“项目式”国际交流。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差异性;统一性;未来;课程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8-0037-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5年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中指出,“教育不仅关系到获取技能,还涉及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的价值观,而这是在多样化世界中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这一论述深刻阐明:面对建设人类美好未来的呼唤,教育要承担起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变得尤为重要。承载新时代的教育使命,有着137年历史的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南菁高中”),以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这一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为突破口,将中国特色与放眼世界有机结合,既把中国特色作为学校建设之魂,也坚持面向世界、中外融通,开展了一系列以培育学生“国际理解素养”为主线、以重构学生学习生活为切入口、富有特色的课程开发与课堂转型的实践探索,彰显出新时代南菁高中这所百年名校办学的世界意识和未来视野。
一、差异性与统一性: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的逻辑起点
文化是人类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中产生的,具有共性特点。同时,文化又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群在不同的时空中创造的,各个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又总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国际理解教育的展开就是基于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让不同文明交相辉映,相互影响。因此,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应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逻辑起点。
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受各自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态,哪些内容可以进入国际理解教育的视野,这取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预设。南菁高中国际理解教育以尊重差异、文化包容、相互借鉴为主题,培养学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理解與合作的能力。在这样的目标下,学校进行课程的深入整合,充分发挥地理、生物、政治、历史等学科优势,超越传统应试思维,从文化理解的高度进行学科定位,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和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帮助学生建立世界自然条件多样性的科学认知。在此基础上,通过历史、政治学科课程的整合开发,让学生认识到各个国家、民族在历史上发展道路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对世界差异性的深刻理解,这是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前提,同时为学生的国际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际理解逻辑起点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的统一性。人类文明的发展演进在沿着不同道路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追求。如人类社会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都普遍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并逐渐进入到铁器时代,各国都普遍经历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等。人类文明发展也呈现出共同的趋势,如人类不断摆脱愚昧走向文明。在面对死亡、饥饿、战争、环境污染等人类历史发展的共同问题时,人类对健康、和平、合作和可持续发展价值的追求是一致的。人类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在面对自然和自身问题上形成了可供相互借鉴、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学生对文化统一性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学生确立国际合作、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这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为国际理解提供了可能。
基于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南菁高中形成了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框架(见图1)。
二、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界定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界定需要从普通高中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这一基本认识出发,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时代特点,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指向是使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得到普遍提升。
1.认知层面:国际理解教育的知识基础。
素养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国际理解教育也需要学生从差异性和统一性两个维度建构对世界的基本认知。从文化的差异性来说,普通高中要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掌握世界各国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基本把握各国具有标识性的文化,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德国的古典哲学、埃及的木乃伊文化等。从文化的统一性来说,世界历史的重大进程和关系到人类共同命运的知识都可纳入国际理解的知识视野。知识维度的国际理解素养渗透在学生学习内容的方方方面,如人文学科的各国历史沿革、文化风俗,自然科学领域的各国科技成就、心理特征和思维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对世界的基本态度、立场、方法等。
2.能力层面: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指向。
这一维度的素养主要包括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理解能力,认识世界多元文化的方法途径、文化比较批判能力和国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要求学生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具有开放包容的理念,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文化,既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又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这些能力显然超越了知识的维度,构成学生比较稳定的能力和素养,是具体知识的运用。学生如何认识世界,如何在多元世界文化中学会理解和批判,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取决于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如引导学生树立对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尊重与宽容精神,尊重生命和人的基本权利,追求社会公正、民主与平等,反对暴力,热爱和平。可见,国际理解素养的能力维度最终要上升到价值层面。
3.价值层面:国际理解教育的伦理关怀。
国际理解素养的价值维度体现为对人类共同利益的关注,如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意识,关心战争与和平问题、人类的合作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需要强调的是,国际理解的内涵指向不只是对国际社会以及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理解,更是对于全人类共性的理解,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关注。国际理解教育不只是让学生关注国际社会,更是在领悟社会契约(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与责任,具有世界意识与未来视野。这就需要建立基于差异和统一并存的国际理解课程体系,基于学生立场建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国际理解素养在国际化的多元文化情境中得到提升。当然,国际理解教育不光是专门增加以国际理解为内容的课程,更重要的是在现有的管理、课程、教学中融入国际理解的理念,进而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
三、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路径
文化的多样性是由环境的多元性和各国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决定的。新时代的国际理解教育显然要在文化平等、文化自信的基本立场上进行。国际理解是一个相互理解的过程,不仅是理解国外的文化,也承担着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南菁高中面向全体学生,以国际理解课程建设为载体,把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作为切入点,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展开国际理解教育探索,形成了一体(构建有助于国际理解的校园生活)两翼(国际部和普通高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框架(见图2)。
1.打造“体系化”校本课程。
课程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南菁高中综合学校的历史文化特点、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对未来教育的思考,系统构建了两轴三级五域的大美育课程体系,国际理解教育是该体系中“公民社会”类课程的重要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五大学习领域为:本民族文化理解、异域文化理解、人权教育、和平教育、环境教育。围绕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参照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EIU)课程开发框架,根据南菁高中的实际情况,学校已经开发并排入课时计划的“国际理解教育”主题的校本课程有21门,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华武术”“东西方艺术比较”“东西方文化探源”“大国崛起”等课程门类。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力求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性和建构意义,通过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发展积极与负责的价值观和态度以及参与公民行动的重要技能,使学生建构自身世界观和跨文化学习观,成长为一名负责任的世界公民。
2.探索“融合性”学科渗透。
学科渗透融合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渠道,国家课程中各个学科都具有与国际理解相关的教育契合点。目前,南菁高中探索出三种方式开展“国际理解学科渗透”的研究和实践。一是课堂教学中,在保证学科自身教学目标完成、把握学科原有特质和要素的基础上达到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升华;二是根据各个学科的自身特点,梳理出适合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点,开发“嵌入式”学科渗透专题、主题资料库;三是研究国外主流学科教材,分析研究不同国家在同一门学科同一个教学内容中呈现出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上的差异性,吸取其中合理的部分,调整、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如表1是项目组教师研究开发的各科国际理解教育的学科渗透主题。
3.创新“品牌式”主题活动。
学校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围绕相互依存性、文化多元性、社会公正性、纠纷性、变化性及稀少性等“六大中心概念”,参照每学年学校各部门、各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以及各学科的课时计划,统整相关的学科课程,开发了七个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的综合主题活动课程(见下页表2),在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立足传统,注重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弘扬;二是强调态度,注重培养“世界公民”的视野与胸怀;三是关注技能,注重沟通、交际等实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4.开展“项目式”国际交流。
南菁高中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基地学校,是哈佛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南菁高中国际化起步较早,1998年就与德国符登堡州的圣布拉辛高中(Kolleg St.Blasien)建立“高中学生聯合培养项目”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南菁高中与德国瓦尔登堡高级文理中学(Europaeischen Gymnasium Waldenburg)建立了“特色课程互递项目”,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名泉中学(Crystal Springs Uplands School)建立了“暑期双向游学项目”,与孟菲斯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Memphis)等3所孔子学院建立了“暑期夏令营项目”,与哈佛大学附属中学建立了“SAYA中美青年大使项目”。多渠道的国际化合作项目使学校间国际交流从互访游学到课程互递,进而发展为合作办学和文化理解,交流逐渐深入,内涵不断丰富,拓宽了南菁高中的办学视野,也推广了中国经验,弘扬了中华文化。
南菁高中选择以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学校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不仅回应了新时代中国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呼唤,也彰显了学校谋求高品质内涵发展的迫切需求,更顺应了培育青年一代国际理解素养的世界趋势。三年来,南菁高中通过国际理解教育项目的实施,初步建构了“指向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课程教学体系,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彰显出南菁高中教育的崇高追求:面向世界和未来。南菁高中将努力担当面向世界,传播中国基础教育先进理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创造一个“以教育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