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刚(山西潞安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 长治 046204)
风险思维,是指基于所处的背景环境识别风险,制定适应的应对措施[1]。进行运行,监视、测量、分析及评价应对风险措施的效果,纠正和预防非预期效果,并进行改进一种管理思维。
基于风险思维,以及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理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应完善和明确以下管理制度,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包括质量责任制度、重大质量风险控制和质量通病防治制度、样板工程引路制度、质量标准化制度。这些制度相辅相成,突出强调建筑施工管理的作用,并且对如何进行质量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从而确保了质量目标的实现。
图1 管理制度图
应建立各级施工质量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规定相关管理层次、部门、岗位的质量管理职责,界定范围、明确责任和授予权限,并形成文件。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检测和相关资料管理的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2]。落实各级、各专业质量责任人员职责,做到责任明确,分级管理,向下管理、向上负责。建立责任人员履职评价、绩效考核机制,定期根据履职痕迹进行考核,落实建筑施工质量责任制度。
单位工程开工前,除安全管理建立危险源辩识及控制制度,同时也应建立重大施工质量风险辩识及控制制度。由具备相应资质能力人员进行识别单位工程重大质量风险(如复杂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水池混凝土池壁渗水等),汇编形成重大施工质量风险清单。逐一对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并制定风险控制计划进行落实,根据月度施工计划及本月涉及到的重大质量风险,编制当月风险控制计划,明确责任人进行重大施工质量风险控制,专人负责,全过程跟踪。定期总结、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工作内容,应由各专业人员识别并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清单(如混凝土表面麻面、外墙抹灰裂纹、接口渗水等)。根据清单,从人机料法环各质量要素以及组织措施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尤其关注作业人员素质提升、习惯培养和组织措施。按照单位工程实际进度每月编制施工质量通病防治计划,明确责任人进行实施。应做到自主管理、重在超前预防。并定期进行防治效果总结、原因分析及趋势判断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推行样板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质量标准,后续作业严格按样板标准执行,达到标准化作业目的。施工前,在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下,应根据单位工程内容编制样板工程清单(如钢筋安装、地下防水、钢结构焊接、屋面防水、管道及设备安装等),单位工程首例样板施工完毕要经过验收。每个月初,根据月度施工计划及本月涉及到的样板工程,编制当月样板工程计划进行样板工程实施,定期进行总结、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提升。
工程项目施工前,应进行承建工程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并针对承建工程的分项工程划分,编制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试验计划(ITP)、设置工程质量控制点,据此实施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控制点的分级检验、试验。
原材料进场后,须按照工程设计和相应法规、标准要求,对材料、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等进行施工前检验,不得使用不符合设计和强制性技术标准要求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设备。
施工过程中,应按相应法规、标准和样板要求进行施工,并实施工程质量检验和试验。做到施工工序标准化,符合施工方案、施工规范要求;现场管理标准化,材料摆放、成品保护、现场标识及作业环境布置要符合标准图册和管理文件要求。
质量保证资料、质量验收、质保文件、检试验报告等填写规范,资料要求同步性、真实性、符合性;管理文件、记录、施工日志、技术交底、培训教育、计划、总结、报告、台账等管理资料齐全、标准,定期对管理资料、质量保证资料进行自检,自检结果要及时整改闭合。
任何质量事故的发生,都与不严格执行施工验收程序有关。程序不可逾越,上道工序未验收严禁进行下道工序,做到层层把关,严格执行自检、配合人员互检、专职质检员专检“三检制”,A级质量控制点,应按承包商、监理、业主三方“共检”制度进行验收。施工质量检验人员必须坚持质量规范标准和控制程序组织实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分级检验、试验管理,及时发现、纠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和不符合,防止质量缺陷和不符合的发生和再发生。质量检验、试验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检验、试验状态标识,做好有关检验、试验记录,并由检验人员进行签署确认。
总之,建筑施工质量责任制度、重大质量风险控制和质量通病防治制度、样板工程引路制度、质量标准化制度包含了风险思维理论基本内容,达到施工质量管理活动树立标杆、主动控制、正面激励;质量管理体系系统全面、闭合管理、持续改进目的。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质量管理人员应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加强掌握和运用,定期对管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规范质量管理行为,持续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