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士方
我在1984年7月21日第一次拜望冰心老人,当时她随意地在沙发上坐着,一头灰白的头发短短的,向后梳得整整齐齐,眼睛不大,却饱含着智慧和爱意,脸上溢出真诚的笑容。短袖的中式白衫,黑色宽松的裤子,十分合体。她身体硬朗,清瘦爽洁,慈祥可亲,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使我不由得想起观音大士。
自此后,我与冰心老人有了交往,而上世紀80年代她曾四次给我题词。
1984年、1987年、1989年三次题的都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语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原文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她的题词1984年用圆珠笔,写在我的小册子上;1987年用墨笔,仍是写在我的小册子上;1989年的题词写在宣纸上。三次三种风格:1984年的率真潇洒,1987年的端庄清丽,1989年的自然圆润。据我所知,她给几个朋友都题过这个词。我在画家王为政和女作家霍达夫妇家中就看到过。这大概是老人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反映了她淡泊宁静的本色。
1988年春天她还给我题过集旬联(集李商隐诗和苏东坡词)“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题在我的一本册页上。
1980年她跌倒在花池旁,摔伤右腿骨.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下楼活动,也无法在室内自由走动(要依靠助步器才能走动)。她不止一次地自叹:“我成了废人了。”但她并没有停止手中的笔,写出一篇又一篇有分量的醒世文章,如《我请求》《万般皆下品》《空巢》《介绍三篇小说和三篇散文》等,她为人才流失而焦虑,为争取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四处呼吁。她的文章表现出老一辈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
她给我的题词恰恰反映了她晚年的心境。她为无法下楼而苦恼,对于一个热爱生活、童心未泯的老人,没有什么比阳光、清风、新鲜空气更重要的了。高处不胜寒,不仅在身,而且在心。她对自己居高不下的声名和地位视之为“寒”,大概也是词中暗含之意吧!
此集旬联,前人已有之。江苏镇江焦山夕阳楼集句联云:“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北京通县运渠河楼程玉樵联云:“高处不胜寒,溯沙鸟风帆,七十二沽丁字水;夕阳无限好,对燕云蓟树,百千万叠米家山。”
不知冰心老人是否见过上述联语,她是直接转录过来,还是自集?但不管怎样,冰心老人结合自己晚年的心境,书写此联也算是贴切圆融,翻出新意。
另外,袁世凯次子袁克文规劝乃父称帝,亦有“剧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之句,其意亦从上述联语翻出,可为参证。